无微不至照顾孤寡老人 感动天地

  刘龙同志居住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东山社区,日常保洁13825404095在长海县供电局工作,任长海供电局调度室主任,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帮他人所帮。特别是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该同志精神高尚,工作认真负责,一言一行无不展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成为东山社区乃至全县广大群众争相传颂和学习的榜样。

  刘龙最感人之处,是二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1982年,年仅20岁的刘龙在驻岛某部守备营当卫生员,当时年近古稀的王玉英时常来卫生所买药,卫生员刘龙虽说只有一年军龄,却是个天生的“热心肠”,当他了解到老人家无儿无女,是个“五保户”的情况后,就适时地送药上门,并为老人家挑水、买煤、扫院子、侍弄菜地……包揽了家务中所有繁重的活儿。为了不使老人家因为“非亲非故”过意不去而推三阻四,他索性认她为“外婆”,他说:“俺10岁就没姥儿了,您就做俺的姥姥吧”。老人家担心自己会成为孩子日后的累赘,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是刘龙不屈不饶的诚恳态度感动得老人终于应承下来。就这样,刘龙成了王玉英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转眼3年过去了,1985年冬,刘龙退伍了。刘龙的家在抚顺,兄弟4人中他排行老大,久别重逢,刘龙老少欢欣不已,母亲天天拉着儿子的手,问长问短,唠叨个不停;父亲更是忙里忙外,又托人帮儿子找工作,又是张罗给儿子说媒。而此时的刘龙虽然回到了阔别3年之久的家乡,可心里依然恋着大海,牵挂着小岛上的那位老人。他忘不了退伍前老人伤感落泪的情景,那些日子,刘龙一提到退伍的事,老人就情不自禁地掩面拭泪;他更忘不了曾对老人许下的诺言。那天,他来到王玉英老人的家,郑重地对老人说:“姥姥,我就要走了,但我还要回来照顾您!”刘龙回家后,本想早一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可几次欲言又止。终于有一天,他鼓足勇气,向父母坦言了自己的心事。母亲先是一怔,接着说:“人该行善,但你毕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须臾,父亲说:“大龙在部队锻炼了3年,懂事了,咱做父母的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半个月后,刘龙放弃了家人为他找好的工作,带着对父母的愧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临别时,母亲对他说:“大龙啊,你是为了照顾姥姥才去海岛的,尽管俺和你爸也舍不得你,可俺们支持你,你要好好照顾好老人,有机会妈一定上岛去看望她老人家。”

  刘龙照顾王玉英老人的事迹很快在长海县大长山岛传开了,镇领导主动为刘龙落下了城镇户口,并安排他到供电局工作。他虽然参加了工作,但是仍然和从前一样照顾着老人,局领导知道刘龙的事迹后,经常鼓励他,在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一天,刘龙收到一封来信,写信人叫王丽君,她在信中说:“你的事迹让我很受感动……,如果需要的话,我愿和你共同赡养王玉英老人。”字里行间,姑娘流露出一种爱慕之情。从此以后,王丽君经常利用休息日去王玉英家和刘龙一起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共同的理想使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不久他们成了家,婚后两人把家安在了镇上,但仍一如既往地照顾着王玉英老人。从镇上到王玉英的家,骑自行车要走上半个多小时,冬天遇到大风就得推着走。为了方便快捷,1995年刘龙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辆踏板摩托车。夫妻俩结婚后,对老人的关心照顾比以前更周到、更细致。一年四季,无论下来什么水果,刘龙都会及时地给老人送去。梨子要挑软的,荔枝要买鲜的。老人的牙咬不动苹果,刘龙就用小勺一点点地刮着喂老人,每到换季的时候,夫妻俩就会早早地把老人的换季衣服找出来放在身边,还经常给老人添置几件出门穿的衣服。农历腊月初四是老人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夫妻俩早早准备好菜肉,然后再买上一个蛋糕,晚上给老人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领上儿子全家三口人为老人过生日。每年春节,刘龙全家都要到老人家里过。他们结婚21年,有19年春节是陪着王玉英老人一起过的。

  1995年夏天,王玉英老人的心脏病犯了,住进了医院,当时刘龙出差在外地,得知此事后,让爱人王丽君领着儿子到医院陪护老人,爱人夜里把儿子送到娘家,自己留下来伺候老人。老人病重的时候,爱人两天两夜没合眼,昼夜守在老人的病床前。一位同室病友好奇地问:“老姐姐,这个年轻媳妇是你什么人啊?”老人笑笑说:“外孙媳妇”,“外孙媳妇这么孝顺,真难得,儿媳妇都不换呀!”“是啊,谁有俺这样的福啊,上哪找像俺家丽君这样孝顺的外孙媳妇呀!”说着老人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人的病稍有好转,刘龙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日三餐、一天三顿为老人煎汤熬药,应时应晌,从没耽误过。三个月后,老人能下床走路了,一天,刘龙对爱人说:“姥姥很长时间没有洗澡,你帮她洗洗澡吧。”爱人便用大蒸锅把水烧热,然后一盆一盆地端到卫生间,再搀上凉水,由于老人住在农村没有条件洗澡,浑身的灰垢又厚又硬,给老人搓澡劲儿大了怕老人会疼,劲儿太小又搓不掉身上的灰垢,爱人只好一点一点试着搓,水换了一盆又一盆,爱人的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老人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扑簌簌地流着眼泪。过了一会儿,她拉着王丽君的手,心疼地说:“孩子,你们这样照顾俺,就是亲生儿女也比不上啊!”王玉英老人在刘龙夫妻的精心照顾下,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老人因放心不下家里的活儿,提出要回三官庙自己的家里去住,刘龙和爱人怎么劝都不行。刘龙考虑到老人刚出院,身边没人照顾不行,于是,他就拍电报把远在抚顺的母亲接到海岛,刘龙的母亲付化芬陪着王玉英老人住了一个多月,她们十分投缘,亲如母女。白天,刘龙的母亲忙着为老人做饭、洗衣、侍弄菜地;晚上,她们躺在炕上,拉着家常、谈着往事,常常唠到深夜。在王玉英老人心里,刘龙一家就是他的亲人,老人家里有一台刘龙给置办的“扎努西”牌电冰箱,平时,村里人送的肉啊、海鲜什么的,老人舍不得吃,就把这些东西放进冰箱,等刘龙一家回来时一起吃,刘龙多次劝她:“照顾好自己就行,别人的事就不用操心了。”老人说:“在这个家,没有别人,外孙媳妇、重孙子,就是我的亲人。”

  1996年秋,供电局盖了新家属楼,按条件,刘龙应该分到好楼层,可他却要了一楼,别人不理解,他说:“我家老人年纪大,住一楼图个方便。”后来,由于老人住不惯城镇,喜欢清净的农村生活,所以一直没有搬过去。1997年,刘龙的爱人因为单位改制,下岗了,他们的生活水准受到一定影响。刘龙对爱人说:“下岗的事别告诉老人,宁可咱们自己紧点,也不能委屈老人。”他们一如既往地照顾着老人,没有丝毫改变。看到老人生活寂寞,便把家里的电视搬到老人家,并为老人安上了有线电视,老人的电费全部由刘龙承担。

  1999年春,刘龙看到老人的房子地面不平,便买了几包水泥把地面重新抹平,同时把多年没有修理的火炕重新扒掉整修好,又买了纸把天棚和墙壁重新糊了一遍。再进老人的家,有旧貌变新颜的感觉,老人逢人便夸:“俺家大龙真勤快,家里家外什么活都能干,巧么人!”老人生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刘龙理解老人的心事,利用休息时间,买来苞米、土豆和其它蔬菜种子,按照老人的意见,一垅一畦地种上,当绿油油的庄稼和蔬菜长高时,老人房前屋后溜一圈,心里非常惬意。每当收获时候,老人都会嘱咐刘龙说:“多拿些家去,大超愿意吃,我一个人吃不多少。”刘龙的儿子大超现已21岁了,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大超常常舍不得花,攒多了他就买些老人喜欢吃的,等到星期天和父母一起送给老人。老人外出,大超寸步不离,搀着老人一起走,在他的心里,太姥跟亲的一样,大超常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妈妈那样伺候太姥。”2004年9月份,老人心脏病又犯了,邻居家给刘龙打电话,刘龙接到电话后很快将老人送到医院诊治,老人要求到三关庙门诊打吊针,刘龙为了老人打针方便,就让妻子陪护老人,并为老人做些爱吃的饭菜。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老人病情已经好转了,妻子才回到自己家。后来,妻子又考虑到老人病刚好,需要营养,就经常买些营养品和老人愿意吃的饺子打车送去。老人感激的逢人就说,我已经93岁了,要不是大龙一家这么照顾我,我可能活不到今天,是他们这些年为我挑水、买煤,照顾我,才使我有了今天的幸福。

  二十多年来,刘龙一家关心照顾老人的事迹感染着众多的人,大家纷纷仿效。敬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当地已蔚然成风,刘龙一家的先进事迹也已先后上了《党员天地》、《现代女报》和《大连日报》。刘龙本人还被大连市文明办授予“雷锋奖章”。当记者和有关人员采访他时,刘龙摆着手说:“都是些平常的事,共产党员做点好事是应该的,不值得表扬报道!”真挚的语言,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刘龙曾荣获“中国好人榜”好人、“温暖中国”十大年度感动人物、省市学雷锋标兵、大连市道德模范、“大连好人榜”好人等荣誉称号。。

2024-11-20 13:08 点击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