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育工作手记】高墙内“药神”的沉浮人生
曾几何时,年轻的他斗志昂扬、意气奋发,如今心中的憧憬被残酷的现实粉碎。在他陷入极度绝望之际,无意间看到一部影片《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就像是一道闪电,"照亮"了他阴暗的生活。看到影片中主人公陆勇成为印度仿制药代理商,他如醍醐灌顶,认为找到了自救的方法,便毅然从公司辞职,走上了倒卖药品的违法犯罪道路。
入狱之后,他自诩“药神”,认为自己没有犯罪,拒绝接受民警的管理教育。教育矫治工作不是一条坦途,特别是面对老病残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病痛折磨和身陷囹圄的双重压力交织叠加,罪犯普遍存在悲观、厌世、失落情绪。顽冥不化的“药神”似一座看似难以逾越的冰山,拦住了南汇监狱“獬豸”矫治团队前进的脚步。
★
从春风得意到锒铛入狱,
竟是因为一部电影
罪犯张明(化名)出生于贫困农村家庭,父母中年得子,对其极度宠溺,有求必应。张明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三年寒窗苦读,高考金榜题名。毕业后应聘进入某央企从事技术工作, 月薪过万。入职不久,他遇到一位心仪的女孩喜结连理。那一段时光,他的家庭和事业可谓是顺风顺水。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张明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他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医院。看到检验单上的诊断结果, 他绝望地瘫倒在地。家人为他花光所有积蓄,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手术顺利完成,但每月需要万余元用于防感染、抗排异药物来维持生命,高昂的医药费压的他喘不过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张明的身体状况不佳,公司为其调换岗位工作,工资收入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张明开始变得焦虑、暴躁,与妻子的沟通带着情绪,一言不合就提分开。他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不是体罚就是打骂。在人生绝望之际,他无意间看到影片《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陆勇成为印度仿制药代理商,从中得到启示,立即辞职走上了倒卖药品的违法犯罪道路。
用法治聚合力汇聚攻坚势能,
解开心中枷锁
对于不懂法、不认罪的张明,獬豸”矫治团队积极开展行动,努力寻找攻坚的突破口。矫治初期,因张明对民警缺乏信任,存有严重的抵触心理,团队尝试过各种沟通都收效甚微,教育矫治工作陷入了瓶颈。在教育矫治例会上,民警们各抒己见,认为他拒不认罪的根源在于不懂法。民警决定对其开展法治教育,以案析法、以法明理。
矫治团队发动集体力量形成“多对一”的绝对优势,遵循“N+1”改造一体化思路,整合监狱矫治师、个教能手、心理咨询师、“法治先锋”公职律师、讲师团评估员等全监专业力量,形成有效工作联动,并耐心做好法律条文解读,让张明详细了解法院定罪的依据和量刑的标准,对其全方位开展法律“扫盲”。
另一方面,矫治团队积极引入社会法治力量,邀请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共建律所律师以及检察官、法官等专业人士走入大墙开展普法释法活动,从更加权威、更加专业、更加客观的角度帮他正确认识法律问题,厘清法律关系,全监上下乃至大墙内外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法治力量,张明心中的枷锁也因此逐步解开。
用矫治持续力强化改造动能,
点燃新生希望
矫治团队成员民警郑宝官对张明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安排张明参与心理咨询、心理团训,结合监区太极拳矫治项目,帮助张明清除思想杂念。
与此同时,民警鼓励张明多给家人写信,积极与家人沟通,并让其父母和妻子鼓励张明面对现实,建立改造信心,引导其多关爱儿子,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和认可,改善亲子关系,用如灯的亲情,引导张明平稳、踏实改造。
针对张明妻子收入不高,孩子还在读书,父母年迈体弱,家庭经济困窘这些情况,监区在晨会中集体讨论商议,并向相关职能科室做了汇报。
监狱各部门群策群力,联系社会帮教组织,为张明购置必需的生活用品,并为其孩子积极争取帮困助学金,逐步引导他走出悲观情绪,激发生活信心。
经过一系列教育矫治“组合拳”,张明从拒绝沟通到主动递交思想汇报,从消极改造到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大课教育。同犯们感觉张明变了,性格逐步变得乐观开朗,与同犯的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斗转星移,一切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一年后的一天,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张明主动将一份认罪书递交给民警郑宝官手中。
★
在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獬豸”矫治团队遵循“科学认识罪犯、科学管理罪犯、科学矫治罪犯、科学评估罪犯改造质量”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努力把老病残罪犯改造成为能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远离犯罪的守法公民,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价值追求。
\ | /
★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人生如戏,戏启新生】当《肖申克的救赎》遇上《喜剧之王》
2、文化之光照亮回归之路!上海监狱首届服刑人员文化节举行
3、【政府开放月】演话剧,做盘扣……大墙内,我们如何改造罪犯?
原标题:《【个别教育工作手记】高墙内“药神”的沉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