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要涨啦!这类人员按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 微信又改版啦,买菜做饭13825404095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图片


11月21日,广西“优质服务基层行”新闻发布会在玉林市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国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中,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和激发工作积极性,在分配中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片

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薪酬分配改革激发活力


薪酬分配机制改革是激励医护人员的重要手段。广西自2018年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来,积极探索薪酬分配改革之路,通过多方面举措构建科学合理薪酬体系,旨在充分激发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迈向新高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处长欧水木介绍,在薪酬待遇方面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而激发医务工作中的积极性。


在薪酬统筹方面:


一是在薪酬管理上打破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界限。把医共体内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统一纳入本地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量分配范围内。


二是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根据考核结果和年度收支正结余提取各项基金后核增医共体绩效工资增量,逐步提高医共体工作人员的收入。


三是提高医共体内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待遇设立岗位考核津贴,标准为工作人员上年度第十二个月基本工资,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乡镇工作补贴按照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地点所在乡镇的标准发放。


在赋予医共体收入分配自主权方面:


一是优化内部分配管理模式。在核定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量内,医共体全体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编制所在单位聘任岗位等级标准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由医共体自主统筹分配。在分配中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二是对医共体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施特殊工资制。有利于医共体吸引、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强化医共体自主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范围、薪酬形式、薪酬水平由医共体自主确定,实行特殊工资制人员的薪酬单独核定、台账管理,列入医院成本支出项目,计入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或控高线限制。(现代护理周刊)


广西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打破成员单位界限,将绩效工资总量统一核定并纳入统筹分配。在薪酬分配中向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倾斜,设立岗位考核津贴,逐步提高医护人员收入。同时,对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实行特殊工资制,薪酬单独核定,极大激发了基层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除了在薪酬待遇方面进行了改革,广西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突破。


二、创新管理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基层医疗建设进程中,于管理机制层面,广西全面推行“乡聘村用”“县聘乡用”政策,例如,武宣县195名乡村医生 “乡聘村用” 且保障养老、医保等待遇。龙州县借 “县聘乡用” 与 “医共体编制控制数周转池” 缓解人才荒并开展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在人才队伍打造方面,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已累计培养12474人且2400余人扎根基层,还有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已训2600余人并计划再训8000名乡村医生。


这些举措有效壮大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得以实现。


基层医改的实际成效


基层医疗改革的效果体现在群众就医体验的显著改善和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广西在推进改革中,充分保障基层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通过绩效分配倾斜和岗位津贴激励,使得医护人员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乡聘村用”等政策让基层医护人员有了更稳定的职业规划,鼓励更多人才扎根基层。


通过人才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实现大幅提高。例如,北流市选派69名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开展驻点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妇产科特色专科、中医名医工作室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广西基层医疗改革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定向培养和政策保障有效促进了人才留在基层,但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人才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偏远乡村地区。另外,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如何进一步优化薪酬分配机制,使得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更科学、分配更公平合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虽有显著提升,但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仍有差距。例如,一些复杂的疑难杂症诊治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基层卫生健康改革发展中,广西从落实基层人员待遇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的系列政策措施,为基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健康守门人”队伍,为全国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4-12-16 18:01 点击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