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高效服务型政府是如何打造的?
王文贵气喘吁吁地走进包头市政务服务大厅,居室保洁13825404095眼睛向四周瞅了一圈后,直奔挂有“户政办理”标牌的C11号窗口,他急切地问:“这儿能补办身份证吗?”
“可以。”值班民警曹荣爽快地回答。
不足3分钟,王文贵就完成了填表、拍照等相关手续。他说:“我早就听说这里周末不打烊,没想到的确是真的,而且效率这么高。”
这天,是8月13日,星期六。
同样在这天,九原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冯彦璋驱车30公里来到九原工业园区,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园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刘健一起商讨服务提质增效问题。
刘健介绍,园区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1+N”项目服务工作机制,“1”即一个项目,园区选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项目保姆。“N”即项目保姆负责帮助企业办理项目前期所有手续及开工前所有事宜,企业只对接项目保姆一人即可,直至项目建成投产。
驻区企业、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赵晶说:“正是有了这种‘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和‘保姆式’的暖心服务,让我们这家从山东过来投资的企业提前8个月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种服务和效率以前是从未见过的。”
“本来,这个服务机制已经得到了园区所有企业的高度认可,可是,一向追求完美的冯局长,还想把服务质效再提升一下。这不,今天他又来了。”刘健笑着说。
周末“不打烊”提升服务质效
如果说周末“不打烊”是包头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出台的一项便民硬性服务措施,那么,冯彦璋和刘健的周末“会晤”则是主动加班。
在包头,无论市本级还是旗县区、街道乡镇,所有政府部门均按各自行业特点,近两年累计推出数千项形式多样的惠企便民措施,如“办不成事窗口”“拿地即开工”、供电“三零”服务、“交房即交证”“24小时警局”“无人车管所”等等。
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曾宪昌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就必须转变为高效服务型政府。
对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富荣非常认同,他说:“为了解决企业和基层群众打官司难、慢、贵的问题,今年1月份,包头两级法院在全市所有乡镇(苏木)、街道、园区和部分社区、嘎查村共设立了131家法官工作站,到目前为止,共接待群众6000余人次,调解民事纠纷2906件。”
据了解,法官工作站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党建活动等。
设在“家门口”的法律义务服务好评如潮,而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可远远不止这些,其它的怎么办呢?
今年3月,青山区大胆开展“向企业问需求,向群众问诉求”两问专项活动,29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10个街镇、53个社区、21个村、153家重点企业、118个重大项目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41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办公7793次。同时,开设服务热线、电子邮箱等260余个征求意见渠道。截至目前,共征集到问题建议1484条,现已办结1135条。
青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彩峰介绍说,为推动问题建议有效落实,从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又开启了“为企解困、为民解忧”集中攻坚行动。各单位派出业务骨干组建了55支“助企帮帮队”、81支“惠民帮帮队”。60名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化身”各行各业从业者、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等,开展“一把手服务日”65人次,解决问题101个。
青山区委书记丁凯坦言,“两问”活动的开展,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践行“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宗旨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
说起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帮扶解困,北奔重型汽车集团董事周亚伟一下子兴奋起来:“从3月份开始,包头市、青山区两级政府领导甘当‘推销员’,四处帮我们找订单。截至目前,已成功签订3200多台新能源重卡汽车,总价值20多亿元,让企业起死回生。”
他举例说,张锐市长前段时间冒着酷暑带着他们去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推销产品。“这是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尊重和最有效的帮助,这种获得感是从未有过的。”
“获得感”是衡量企业、群众需求价值的标尺,是需求内容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群众、商家、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更是政府服务迈向精细化、高效化的基石。
近几年来,包头市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以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勇气与担当,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积弊“大扫除”强化作风建设
的确,怎么执政?如何为民?是考量一方政府执政理念与治理能力的主要标尺,其关键因素在领导干部。
今年3月,随着包头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一场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政的作风积弊“大扫除”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旨在以强化作风建设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这项活动突出“讲政治、强作风、抓落实、争一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动手来一次作风问题“大起底”,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发展大提速。
与此同时,全市成立4个巡回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直插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基层一线,及时查问题、盯进度、督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清仓见底。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督查组,累计下发督查专报129期,通报问题25个,督促整改问题2006个。市纪委监委成立纪律监督组,常态化开展作风问题暗访,以实打实、硬碰硬的真查实改,推动各级干部切实把坏作风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
截至目前,全市20多万名党员干部已查摆问题327万条,制定整改措施555万条。
几个月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受触动转化为对标上寻主动,体现在破题上见行动,党风政风新气象犹如徐徐清风,吹遍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涌动着担当实干、主动作为的新热潮。
昆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利新说:“随着这场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了,担当作为的意识增强了,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提升了,全区上下呈现出一派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
变了,变了,包头变了!变了的不仅仅有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有在这种担当作为风气下形成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广大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包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7.2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连续22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8元,同比增长4.2%;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5元,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25元和618元。
面对一连串耀眼的数据,包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海泉揉了揉疲惫的眼睛,站起身来说:“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截至7月20日,今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对接企业3936家,签约项目902个,协议总投资8683.95亿元,已落地628个,开工427个。这些可都是新能源、绿色化、可持续的好项目呀,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包头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就是因为看好包头的营商环境、干部担当作为以及高效政府服务,才将两期总计176亿元的高纯多晶硅项目选择在这里。现在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二期也将在8月下旬开工。”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进京说。
展望未来,78岁的张宝柱老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为一位普通市民,我是一天天地看着包头的变化长大的,特别是近两年,变化太大了,照这样下去,我还真想再活几十年。”
其实,包头的变化可以无限放大,也可以精准缩小,但所有的画面都是蒸蒸日上的精彩定格,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度聚焦。
王文贵气喘吁吁地走进包头市政务服务大厅,眼睛向四周瞅了一圈后,直奔挂有“户政办理”标牌的C11号窗口,他急切地问:“这儿能补办身份证吗?”
“可以。”值班民警曹荣爽快地回答。
不足3分钟,王文贵就完成了填表、拍照等相关手续。他说:“我早就听说这里周末不打烊,没想到的确是真的,而且效率这么高。”
这天,是8月13日,星期六。
同样在这天,九原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冯彦璋驱车30公里来到九原工业园区,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园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刘健一起商讨服务提质增效问题。
刘健介绍,园区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1+N”项目服务工作机制,“1”即一个项目,园区选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项目保姆。“N”即项目保姆负责帮助企业办理项目前期所有手续及开工前所有事宜,企业只对接项目保姆一人即可,直至项目建成投产。
驻区企业、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赵晶说:“正是有了这种‘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和‘保姆式’的暖心服务,让我们这家从山东过来投资的企业提前8个月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种服务和效率以前是从未见过的。”
“本来,这个服务机制已经得到了园区所有企业的高度认可,可是,一向追求完美的冯局长,还想把服务质效再提升一下。这不,今天他又来了。”刘健笑着说。
周末“不打烊”提升服务质效
如果说周末“不打烊”是包头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出台的一项便民硬性服务措施,那么,冯彦璋和刘健的周末“会晤”则是主动加班。
在包头,无论市本级还是旗县区、街道乡镇,所有政府部门均按各自行业特点,近两年累计推出数千项形式多样的惠企便民措施,如“办不成事窗口”“拿地即开工”、供电“三零”服务、“交房即交证”“24小时警局”“无人车管所”等等。
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曾宪昌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就必须转变为高效服务型政府。
对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富荣非常认同,他说:“为了解决企业和基层群众打官司难、慢、贵的问题,今年1月份,包头两级法院在全市所有乡镇(苏木)、街道、园区和部分社区、嘎查村共设立了131家法官工作站,到目前为止,共接待群众6000余人次,调解民事纠纷2906件。”
据了解,法官工作站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党建活动等。
设在“家门口”的法律义务服务好评如潮,而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可远远不止这些,其它的怎么办呢?
今年3月,青山区大胆开展“向企业问需求,向群众问诉求”两问专项活动,29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10个街镇、53个社区、21个村、153家重点企业、118个重大项目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41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办公7793次。同时,开设服务热线、电子邮箱等260余个征求意见渠道。截至目前,共征集到问题建议1484条,现已办结1135条。
青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彩峰介绍说,为推动问题建议有效落实,从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又开启了“为企解困、为民解忧”集中攻坚行动。各单位派出业务骨干组建了55支“助企帮帮队”、81支“惠民帮帮队”。60名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化身”各行各业从业者、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等,开展“一把手服务日”65人次,解决问题101个。
青山区委书记丁凯坦言,“两问”活动的开展,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践行“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宗旨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
说起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帮扶解困,北奔重型汽车集团董事周亚伟一下子兴奋起来:“从3月份开始,包头市、青山区两级政府领导甘当‘推销员’,四处帮我们找订单。截至目前,已成功签订3200多台新能源重卡汽车,总价值20多亿元,让企业起死回生。”
他举例说,张锐市长前段时间冒着酷暑带着他们去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推销产品。“这是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尊重和最有效的帮助,这种获得感是从未有过的。”
“获得感”是衡量企业、群众需求价值的标尺,是需求内容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群众、商家、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更是政府服务迈向精细化、高效化的基石。
近几年来,包头市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以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勇气与担当,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积弊“大扫除”强化作风建设
的确,怎么执政?如何为民?是考量一方政府执政理念与治理能力的主要标尺,其关键因素在领导干部。
今年3月,随着包头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一场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政的作风积弊“大扫除”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旨在以强化作风建设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这项活动突出“讲政治、强作风、抓落实、争一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动手来一次作风问题“大起底”,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发展大提速。
与此同时,全市成立4个巡回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直插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基层一线,及时查问题、盯进度、督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清仓见底。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督查组,累计下发督查专报129期,通报问题25个,督促整改问题2006个。市纪委监委成立纪律监督组,常态化开展作风问题暗访,以实打实、硬碰硬的真查实改,推动各级干部切实把坏作风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
截至目前,全市20多万名党员干部已查摆问题327万条,制定整改措施555万条。
几个月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受触动转化为对标上寻主动,体现在破题上见行动,党风政风新气象犹如徐徐清风,吹遍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涌动着担当实干、主动作为的新热潮。
昆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利新说:“随着这场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了,担当作为的意识增强了,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提升了,全区上下呈现出一派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
变了,变了,包头变了!变了的不仅仅有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有在这种担当作为风气下形成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广大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包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7.2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连续22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8元,同比增长4.2%;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5元,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25元和618元。
面对一连串耀眼的数据,包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海泉揉了揉疲惫的眼睛,站起身来说:“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截至7月20日,今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对接企业3936家,签约项目902个,协议总投资8683.95亿元,已落地628个,开工427个。这些可都是新能源、绿色化、可持续的好项目呀,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包头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就是因为看好包头的营商环境、干部担当作为以及高效政府服务,才将两期总计176亿元的高纯多晶硅项目选择在这里。现在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二期也将在8月下旬开工。”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进京说。
展望未来,78岁的张宝柱老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为一位普通市民,我是一天天地看着包头的变化长大的,特别是近两年,变化太大了,照这样下去,我还真想再活几十年。”
其实,包头的变化可以无限放大,也可以精准缩小,但所有的画面都是蒸蒸日上的精彩定格,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