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失能失智老人要注意什么?诸多照护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指导专家/陈旭娇 浙江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张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四病区主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49亿,其中超过4400万老人处于失能失智状态。
对于失能失智的老人,或许最大的需求不是物质,也不是看病,而是护理。
现在,失能失智者的照护基本由家庭承担。一旦家中老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多数家庭会出现人手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家庭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
照护老人的成员很多时候要24小时“在岗”,繁重的护理、精神的压力以及断绝的社交等,都严重影响着照护者的身心健康。
每天与屎尿打交道 大老爷们苦不堪言
每天早晨五点,睡眼惺忪的徐斌摸索着走到父亲的床边,掀开他的被子检查是否尿床,再搀扶他上厕所。
徐斌今年50多岁,父亲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现在大小便不能自理,稍有不慎就拉到床上、裤子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徐斌每隔2-3个小时就要去问父亲要不要去厕所,后半夜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他还要买菜烧饭,给父亲喂药、洗澡,每一天都是围绕着父亲在转。徐斌的妻子在另一个城市照顾下一代,两人长期分居,身心负荷重,每次打电话相互间难免抱怨,可几句话下来就是争吵,难有良好的沟通。
“爱人身体不好,要照顾孙子,婆媳间的矛盾也无法调和,希望我们能生活在一起,有个照应,然而我这边走不开,”徐斌对妻子的情绪很理解,可是自己也很烦躁,“我一个50多岁的大老爷们,每天要擦屎擦尿,洗衣做饭,请保姆又无力负担。”
下午两点,困倦不堪的徐斌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睡梦中一阵臭味让他醒来,原来是父亲拉到了地板上,还蹭到了衣服和轮椅上。徐斌非常崩溃,冲着父亲想要大吼,但又憋了回去。“真的是含着泪将屎擦干净,一整天我也没吃饭,心情复杂。”徐斌的眼睛里满是无奈,曾经刚强的父亲变成了“抓屎抓尿”的失能老人,徐斌既心酸又心疼。而原本他可以含饴弄孙,抑或继续自己的事业,现在都被捆绑到一个死角的房间里,面对一个无法正常言语的老人。
照顾了近三年了,父亲的情况越来越差,徐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尽头,也无力改变。然而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徐斌满头白发,比同龄人苍老憔悴得多,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痴呆父亲“老不正经”
女儿觉得“抬不起头”
李芳在某医院工作,是一名护士,家里的经济条件较优越。82岁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名机关干部,老了后患上中度老年痴呆。为了方便照顾,李芳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住院,还请了保姆。然而,这个原本被认为最佳的方案,却让她无比后悔。
失智后的父亲变得行为越发异常,最为典型的就是会“欺负”保姆。据保姆反映,老李经常借故贴上保姆的身体,拍拍屁股,摸一下胳膊、胸,更为过分的是,保姆去洗澡的时候会偷看。为此几个保姆都辞职了。
这件事情,成为病房里公开的秘密。虽然医护人员都明白这是老年痴呆的一种病态反应,但作为子女,还是无法接受体面的父亲变得如此“不正经”。尤其是在自己的工作单位,被所有同事看到父亲这一面,病房里的流言蜚语,都让李芳苦不堪言。
为此,李芳向父亲大发雷霆过,也和家人哭诉无数次。然而,老年痴呆的不可逆让她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冷静下来,只能积极治疗,并叮嘱保姆提防父亲。
“作为医护人员,从医学的角度我能接受父亲变老、变呆、变得不认识我们,但是我真的难以接受体面的父亲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色鬼’,我时常觉得在亲友、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李芳说着,眼中含泪。
父亲照顾母亲三年
心力交瘁患癌离去
同样是家中有痴呆老人,陈晨觉得父亲是被母亲“折磨死”的。
温柔知性、性格和善……这是以前朋友对陈晨母亲的评价。但五年前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母亲,也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十年前,陈晨的父母买断了工龄,拿到了10多万的补偿金,一直由母亲保管,打算在陈晨结婚的时候用。几年后,陈晨母亲禁不住别人的劝说,将钱用于投资理财,最终亏得血本无归,而这件事,陈晨和父亲都不知道。
之后,陈晨56岁的母亲就变得沉默寡言,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被人问得多了,就会大哭大闹。
这样精神异常的状况持续三年,父亲照顾了母亲三年,然而母亲的状况越来越不好,甚至发展到不识人的状况。陈晨将她带到了医院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医生告诉陈晨,母亲起病年龄早,发展进程就很快,很大部分原因是生活中遭遇严重的负性事件,难以缓解。
父亲对于母亲的情况非常气愤,时常说“就因为这么点钱,何必呢?还不说出来,我又不会怪她,把自己折磨成这样,都跟着受苦!”
后来,陈晨的父亲一直照顾母亲,但却整天闷闷不乐,愁容满面,陈晨知道,父亲一直活在自责和愤恨中。
半年前,父亲查出了胰腺癌,陈晨将母亲送到医院住院,自己专心照顾父亲,没过多久,父亲就去世了。“父亲的癌症多半是操劳过度导致的,还有长期压抑的情绪,”陈晨悲痛地说,她到医院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她也是一脸木然,“似乎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她无关,我其实已经无父无母了。”
专家解析:
失能老人照料者也应被关注
张滢认为,这些案例只是失能失智家庭的一个小小缩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说法并非夸张。
失能失智人群照护者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几乎每一位照护者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孤独、害怕、焦虑、抑郁、愤怒、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据不完全统计,家庭看护群体中,家人20%患有忧郁症,65%有抑郁倾向。
“他们是照顾别人的人,其实也渴望被照顾,也应该被照顾。”张滢认为,失能失智者智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步减退,幻觉、攻击、猜疑等精神行为的出现,以及突发意外事件等,不仅会增加照料者的压力,而且会对照护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照护者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照料效果。因此,照护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家庭和医疗工作者在关心、治疗患者的同时,也要关注照护者的健康。
陈旭娇认为,照顾老人和照顾小孩是不一样的,老人越来越老,是一个不可逆的结果,照护者在面对身体越老越差的老人时,应该做足心理准备,最好给未来做个规划。
在一项针对痴呆照护者的压力调查显示,痴呆照料者在体力、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均较大,其最大的苦恼来自痴呆治疗效果不佳、与患者交流障碍、长期精神紧张以及缺少支持和理解。
对于照护者面临的难题,专家建议——
照护者应保持与朋友、家人及其他照护者的良好关系;社区或医院应多组织照护者的交流活动,相互讨论照顾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彼此提供有用的信息;照护者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阶段性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定期获得充分休息;可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减轻负性情绪;多渠道地参与到失能失智者健康教育及技能培训中,增加照护能力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