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对老人最好的照顾是陪伴
本报记者 周冉冉
32岁的杨康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专职社工已近十个年头。2013年,接送孩子13825404095他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从一线社工做起,足迹遍布银川市各个社区、生态移民村以及六盘山贫困县等,老年人始终是他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2021年,他成为银川市光大汇晨康养中心(银川市爱心护理院)一名专职社工,为在院老人服务。“希望能尽自己绵薄之力,陪老人们走过四季。”这是杨康最真挚的心愿。
一张照片的价值
“叔叔阿姨,头靠近一点,笑一笑,三,二,一……”随着咔嚓一声,一张婚纱照出炉,幸福的笑脸被镜头定格。照片上的并非年轻新人,而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年夫妻。
2014年,杨康在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正茂社区组织了一场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拍婚纱照的活动,30余对老人参加拍摄,年纪最大的老两口已经82岁。“我们一辈子都没拍过婚纱照,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真的很开心、很感谢!”
这一年,杨康还在中卫市海原县组织了翻新老照片活动。“我们筛选了7个农村老年人家庭,将他们压箱底的老照片翻新、修复并打印出来,做成相册送给老人们。”杨康感慨地说着,“通过翻看老照片,老人们回忆着青春岁月,也有了积极面对当下困难的勇气。”
令杨康没想到的是,翻新老照片活动还起到了缓和家庭矛盾的作用。80岁孙大爷的“糟心事”便因照片活动得以化解。孙大爷虽然子女多,但却没人愿意主动赡养老人,这让老人与子女间矛盾重重。这次翻新老照片活动,杨康邀请孙大爷的子女一同参与,同时接受家庭关系辅导。“后续又跟进了一个多月,回访时,老人说家里的关系缓和多了。老年人家庭和睦,晚年幸福,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一瓶药片的关怀
除了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杨康更在意的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014年—2020年,杨康在西夏区多个城乡社区为高龄、独居、残疾、失能老人开展了社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和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等项目。
2020年,他与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一起,在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满春社区开展帮老人检查过期药品的活动。“每个老人家里都有过期药,不敢吃,但也不舍得扔。”杨康在入户宣传过程中,发现老年人正确用药意识远远不够,“有位老太太,家里存了两大瓶过期药片,瓶子里还灌满了水,成为安全隐患。”
活动中,杨康帮老人们把没过期的药分类整理,将日期、名称等打印成标签贴在明显位置,提醒老人们及时更新药品。“医科大学的志愿者将过期药品回收用于科研,老人们还能用过期药兑换生活用品,实现多方受益。”杨康介绍。
在社区为老服务中,最令杨康印象深刻的便是临终关怀服务。2015年,他与宁夏人民医院疗养院开展合作,通过疗养院接触到部分重病、高龄的临终老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和照料,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为其家属建立微信群,交流照护经验,互相加油打气。
“我曾帮助过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确诊时他刚60岁,身体病痛、精神压力、经济压力、无人陪伴,都让他变得越来越消极。”杨康每次去社区服务时,都会陪他走一走、聊一聊,听他倾诉心中的苦闷,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可能只是很微小的帮助,但在生命的终章,希望能带给他一些关怀和温暖。”
一次陪伴的意义
2021年5月,杨康正式入职银川市光大汇晨康养中心(银川市爱心护理院),成为一名养老机构中的专职社工,根据机构内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定制化照护。8年的社区为老服务经验,让他在服务机构内老人时更加得心应手。
“小杨啊,你快来,我又找不到房间在哪了!”一听,杨康就知道是院内老人何大爷在求助。何大爷今年86岁,患有健忘症,对短期内事务经常忘记。“时常能在楼里各个地方遇到正犯迷糊的何大爷,比如在餐厅吃完饭就忘记自己的房间在哪,在楼梯口徘徊忘记要上楼还是下楼。”每当这时候,杨康总是耐心地牵着何大爷的手,陪着他走回房间,还专门给何大爷制作了名牌,挂在房间门口、带在身上。“看到自己的名牌,何大爷就知道哪个房间是自己的,而别人看到他的名牌,也知道该把他送到哪里。”
过去的何大爷,因为害怕自己走丢,经常不敢出房门,与他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在杨康的鼓励下,何大爷走出房间,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何大爷爱下棋,前几天还参加了象棋大赛,成绩不错。”
在杨康看来,对老年人最好的照顾便是陪伴。“有时老人的要求很简单,有人一起聊天、吃饭、遛弯,便很满足。”杨康细数当社工9年来开展过的服务项目,“我们通过提供照护、心理辅导、知识科普等专业服务,让老人们身心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和睦,正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