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到底有没有必要?
“读万卷书,居室保洁13825404095行万里路。”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又开启带娃旅游模式。
“带孩子去看世界,见天地、见众生,让孩子开心”是李女士带娃旅游的初衷。暑假期间,李女士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到河南旅游。为了体验沉浸式旅游,他们特意花699元住进某主题公园内部。但是,刚入住宾馆,当地就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和防汛提示。
李女士介绍,公园夜间的游园活动原本非常热闹,有跳舞、杂耍、巡游的队伍。这也是7岁的大女儿期盼已久的游览项目。可惜的是,受到暴雨的影响,当天晚上所有游园活动都被取消了。“灯光设备关掉了,园子里一片漆黑。这一晚孩子们只能待在宾馆里,啥也没干。”李女士表示,这是她出门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
雨停之后,李女士又被景区的酷热和排队人数震撼。“小小的景区里全是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排队。这是最让人崩溃、受不了的地方。”尤其是在某景区观看非遗表演“打铁花”的时候,露天场地里、走廊上、台阶上全部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打铁花的高温加上炎热的天气,“真的觉得要被热死了,挤死了”。
演出看到一半,李女士发现一岁半的小女儿“头发梢都往下滴汗”。她吓坏了,担心继续看演出孩子会脱水,只能让丈夫先把孩子抱回宾馆。当李女士询问孩子旅游的感受时,7岁的大女儿只说了一个字――“热”。
“这三天忽冷忽热的,一会儿进空调屋,一会儿又到户外晒太阳,感觉孩子们从来没吃过这种苦。”结束旅行回家之后,李女士的小女儿已经有发热症状,而她自己也双脚痛得没法走路,丈夫更是承担了所有的辛苦任务,“全程抱着孩子、扛着行李,又累又乏”,到家以后倒头就睡。
而孩子在旅游中的实际收获,也与家长的预期相差很多。在观看实景演出时,李女士被宏大的舞台场景和感人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但是,观看这场演出却是孩子口中“最难受”的经历。“演出用宋代的几首词开场,孩子没有接触过自然看不明白,就会觉得热和无聊。”李女士7岁的大女儿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皇家冰库”的景点,“因为里面能滑滑梯,还可以玩雪车”。
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到底有没有必要?
对于暑假亲子旅行的“艰苦”,两次带娃到武汉旅行的简女士一家已经有了经验。第一次“打卡”语文课本中提到的一处著名景点时,简女士5岁的女儿“不愿爬楼,是爸爸抱上去的,又热又累”。但是,孩子还不太能理解经典背后的文化,“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个大建筑,木头砖头的,她不感兴趣。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景点的网红雪糕”。
此外,简女士还去了不少武汉的知名“网红景点”。但孩子太小了,对这些人文和历史景点都不感兴趣,“每次去都催着要走,给她买了玩具才开心起来”。简女士表示这场旅行真的很累,钱和时间都花了不少,但是“玩得不尽兴”,孩子似乎也没有什么收获。这让她一度怀疑,暑假带娃旅游真的值得吗?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认为,旅游其实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世界观的塑造、社交能力的提升有非常良好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把旅游日程安排得太满,运动量太大,又不顾孩子的兴趣,家长和孩子都会感觉到特别疲惫,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甚至让孩子对旅游产生厌烦的心态。这样会把旅游这件开心的事情变成了不开心的旅程,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她建议家长,不要用投入产出的方式来功利性地看待旅游。“并不是去一次旅游就要打卡多少个景点,到了景区需要背几篇诗词,到科技馆要学会几个公式、记住多少个知识点。这样目的性很强的旅游,反而会给小朋友造成压力,甚至让他们不愿意再出门旅游,暑假的意义就失去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雳也表示:“三岁至六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具备了身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很顺利,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时候孩子最关心的是对世界的探索,有自己的目的性、主动性,想自己去做事情。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对孩子探索世界的想法给予支持,孩子就能获得做事的主动性,成长得更有责任感。”
参观景点不如海边挖沙子,哪些旅游方式更适合儿童?
第二次带娃到武汉旅游时,简女士就改变了策略:“只带孩子去她能玩的地方,比如玩沙、玩水、捞鱼的地方,小朋友能玩一整天。”这次她也不再盲目去知名的网红景点,而是将重点放在沉浸式感受当地的人文环境上,比如到江滩公园、紫阳公园打卡,带孩子坐渡轮。有几个晚上,她就带着孩子在长江边上玩,“娃开心,家长带娃也不累”。
同样喜欢带娃旅行的家长杨女士也表示,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她介绍,自己四岁半的孩子偶然在快餐店广告中看到了三星堆,经她科普介绍之后,孩子就对三星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暑假杨女士带娃游览三星堆博物馆时,孩子就非常投入,热情满满,“全程跟着导游认真听讲解,回来会跟爸爸介绍神树、各种面具”。
对此,雷雳教授解释说,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低龄的孩子实际上更适合互动类、体验类的旅游项目,比如博物馆、科技馆的动手制作和体验项目。而被动观光性的旅游,比如参观文化历史景点,对低龄的孩子可能意义有限。“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也有很多知识储备的要求,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讲可能作用不大。”对于青春期过后的青少年,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和历史的旅游项目比例可以相对高一些。
张杨所长也建议,旅行中家长要选择与孩子的认知相匹配的景点,“孩子的学习方式跟成年人不一样。在海边挖沙子、搭城堡的过程中,其实都是孩子在体验自然。家长不要过度追求到看起来高大上的景点打卡。”同时,旅游线路也应该与孩子自身的兴趣相结合。“如果孩子喜欢航天,就多去航空航天博物馆;如果他喜欢戏水,可以去海边。在这一点上,家长也要与孩子做好沟通。这样家长也轻松,孩子也开心。”
此外,张杨表示,旅游的形式有很多种,除了自由行,家长也可以选择跟团游。“现在有非常多专业、正规的旅行社和旅行服务商,可以进行旅游线路策划。这些产品对于旅游节奏的把握比我们自己做的攻略更合理,也会充分考虑到亲子之间的互动体验,以及孩子和老人在旅行中的特殊需求。”(记者 杜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