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模式下的五社为老服务经验清单

单位 | 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

一、社会背景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结果显示,买菜做饭13825404095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6402亿人,占比18.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64亿人,占比13.5%。

规模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残障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其中老年残障人口占到了残疾人的53.24%,占全国老年人的四分之一。

社区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话题,国家虽然对残疾、失能、高龄等特需老人的养老问题做出了规划,但他们的养老问题依然还面临着许多困境。

残疾、高龄、独居等社区隐形社区人口的养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忽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残疾人和空巢独居老人无法正常养老,与社会严重隔离,晚年生活困难重重,方方面面充满忧虑。

二、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社区高龄、独居、残疾、空巢等特需老人邻里支持比较薄弱,家庭照顾者也存在照顾上的些许担忧,大部分特需老人会存在由于自身残疾、家人照顾、经济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烦躁、焦虑、自卑等情绪,同时残障老人在自我身体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就业安置、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方面也存在强烈需求。

1.家庭适老康复需求

有尊严的行为自理是老年人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特需老人“独立生活”的重要保证。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适老化可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护老人的自尊心,同时也能减轻子女及照顾者的负担,解决一系列护理难题,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居住环境。

2.情感支持的需求

特需老人受到经济、疾病等困扰,家庭、社会给予的支持较少,没有其他可以沟通与交流的对象,得到的情感支持与陪伴也极少。

不少老人在生活上相对保守,缺乏外出的动机和条件,极少与其他居民来往,社交严重缺乏,因此促使老年人与外界的接触对于提升老人的幸福感与改善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会交往的需求

大部分高龄级残疾老人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老人的社会交往困难,不仅社会参与机会少,而且有时候会不得不放弃参与,大部分老人封闭在家,很少参与社会交往。

4.照顾者的喘息需求

每个特殊弱势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家庭。

照顾者长期照看的过程,对精神和体力的消耗惊人,很多肢残、智残的残疾人,需要照顾者全年无休的照顾,照顾者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对于残疾老人照顾者(家属)而言,他们希望得到短暂放松、喘息的机会,期望有志愿服务上门提供康复医疗、家政保洁、心灵陪伴等服务,让家属或照顾者“歇歇脚、喘口气”。

5.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完善

当前老年人的相关政策福利不完善,福利政策申请较为繁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老年人希望能在政策制度和办事流程方面进一步优化。

综上,从现实紧迫性来看,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群体,他们是沉默的少数,但却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从未来规划性来看,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急需专业社工探索解决路径,稳定未来社会格局。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理论支撑

(一)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强调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联合正规服务为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提供照顾和支援,通过挖掘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使社区居民建立互助、互帮的责任意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高度互动,帮助服务对象融入社区,避免社会排斥,发扬社区互助精神。

1.模式特点

(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以服务对象原来熟悉的正常化的环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顾,修正机构院舍照顾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

(2)强调非正式照顾的作用;注重利用社区中存在的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和正式网络的结合,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正面社会资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排斥。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发扬社区互助精神。

(二)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应用分析

我国尊崇“孝道为本”,社工提倡“五社联动”,与“社区照顾”理念均具有共同性,适合中国本土,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老龄友好韧性社区的营造。基于“社区照顾”,社工探索五社联动的积极融合,协助社区特需老人及家庭建立心理情绪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先列明服务对象现阶段拥有的全部资源,再考虑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去介入提供服务。

1.行动照顾:关注服务对象生活居所,开展居家清洁服务和适老服务。

2.物质支援: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解决服务对象实际问题。

3.心理支持:陪伴服务与情绪疏导,增强晚年生活信心。

4.整体关怀:整合服务对象内外资源,利用资源缓解、解决服务对象需求。

四、社区照顾体系搭建

(一)预防性社会工作服务:搭建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疾病固然可怕,但更大的危险其实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跌倒是造成老年人伤害的“罪魁祸首”。

在中国,每年有4000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每一万人中就有8位因摔倒而过早死亡,有40%-70%的老年人因为摔伤需要就医。

为了解决特需老人的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刚性需求,朗力社工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新技术为支撑,以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为依托,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以多元供给为格局,以老年人及家庭自救为防线,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兜牢、织密老年人紧急救援“安全网”。

1.社区顶层设计,建立紧急救援机制

联合社区建立老年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将紧急救援服务纳入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系。依托社区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社区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院等,开展紧急救援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紧急救援服务人才提供持续性、针对性和示范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

2.社会资源联动,科技助老降低风险

朗力社工联合腾讯SSV,以安全监护为出发点,为100名老人免费提供“隐形护理员”AI产品,通过智能摄像头和AI算法准确识别老年人安全状态,在其发生跌倒或需要呼救时主动发出警报,以便看护人员及时采取救助,避免生命事故的发生,用科技助力解决对老年人安全危害最大的跌倒问题。

3.多元主体参与,保护老人生命安全

朗力社工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老年人安全意识,对老年人的居家安全进行干预。同时,积极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作用,运用《老年人综合能力行为评估量表》,为832名重点关注老人开展专业评估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根据信息档案开展日常居家安全监测,链接紧急救援的服务主体为老年人开展上门安全关爱服务,排查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安全隐患,及时响应家庭安全突发事件的救援,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发展性社会工作服务:搭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通过对特需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包括个人层面可给予的资源和功能,以及社区层面(“五社”联动资源)老年人群的问题和需求、资源配置情况、需求满足情况等,改变以政府为主提供资源和服务的状况,强调多元主体责任发挥,整合社区综合资源并加以调配使用,弥补老年群体社会化养老不足,提供更有品质的社区照顾服务。

在社会支持体系的探索中,朗力社工建立起“家人-身边人-社区-社会”的四级社会支持网络体系,该体系以老年人为圆心,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以需求为导向,实现自下而上精准服务。

依托社工的专业介入和资源整合,为特需老人及照顾者提供照护技能培训、心理压力辅导、社区志愿服务支持等200余次。

此外,社工还通过挖掘老年人身边邻里、志愿者、社区党员等资源,通过就近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服务,同时通过“时间银行”等激励措施,保障“支持网络稳定”。

该体系搭建以来,朗力社工联动多元主体,为1000余名特需老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有效补充了社会化养老不足。

同时,在保证老年人健康、居家等维度的基础上,社工还积极整合各类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资源,为老年人开展社会交往、同伴支持等小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治疗性社会工作服务:搭建心理情绪支持网络

1.家庭支持

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关系,老人对子女及家属的情感依赖是老人最重要的情感需要之一,对老人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社工在介入特需老人个案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老人自身的心理情绪疏导,同时重视提高来自子女、亲人的支持水平,鼓励家庭未同住的成员利用电话、网络视频等技术,让老人能够与家人沟通,子女能嘘寒问暖,增进家庭沟通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家庭支持的持续性。

2.朋辈支持

朋辈群体的支持是老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力社工通过为特需老人提供社区参与机会,鼓励个人优势及优势发挥,塑造、鼓励相互关怀与帮助的社区氛围。

同时,根据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组建支持性的互助小组,满足老年人交往的需求,促进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小组凝聚力的逐渐强化,社工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组成员逐渐组建起兴趣团体,以社区自组织活跃于社区服务中。

通过朋辈支持,老年人在接纳与尊重中释放负面情绪,增强生活信心。

3.志愿者支持

志愿者支持网络建设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

一方面,社工积极联动社区养老院、康复护理机构、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助老相关服务,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朗力社工通过走访、沟通,从社区顶层设计出发,和参与志愿服务的商家、个人、组织搭建长效沟通与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志愿者奉献爱心,发挥个人价值及社会责任,争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五、成效总结

1.对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

社区照顾强调把需要照顾的对象留在社区内,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此过程中,社工充分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挖掘社区的各种人力、物力、商家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以发挥照顾的功能,增强人性化的关怀,密切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2.调动社区民众参与社区照顾

社区参与是社区照顾的核心原则,社工充分发挥倡导者角色,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互助意识,鼓励社区居民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服务对象加以关心和接纳,为社区中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为有需要的人建立一个社区互助网络,建立起一个关怀互助的社区环境。

本土的社区营造怎么做?

请看这本

《社区营造工作指南》

这是一幅成都市社区营造的全景图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营造镜像

全书囊括

具体的案例,落地的做法,实用的工具

请你收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社区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4-09-02 00:20 点击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