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十二)
访问学者 | 一位211高校老师带孩子赴美名校访学的心路历程(十二)
2018-11-25 16:15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
前言
本文是我,买菜做饭13825404095一位211高校教师赴美访问学者的经历,申请的是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问学者公派项目。
从申请到到最终成行大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希望申请到自己喜欢的美国高校的外导迟迟没有结果,所以就耽误了几个月,也曾纠结赴美访问学者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相信许多国内的高校教师、医生或有意赴美做访学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想法和顾虑。
最近无意中翻到当时申请的一些资料和我带孩子及家人赴美做访学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心潮澎湃,整个访学的过程和经历,不仅仅对我、更有对我的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开始决定做访学时的各种顾虑和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把自己的经历尽可能的按照片段分享给有赴美做访问学者的高校教师同行、医生或其他企业管理人员等借鉴。我的分享是看到当时的申请资料和流程、访学期间的照片和视频想到哪些就算那些,也时不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现在打算做访问学者的朋友一些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一些反馈,比如大家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和过程以及感受,我会根据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陆续发给大家分享。
25
访问学者带孩子出国插班上学正在悄然流行
今年8月底,从美国做访学回来的同事一落地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一同回国的儿子四处寻找课外辅导班。开学就上四年级了,在美国,当做访问学者的一年里,他的儿子随他一起赴美,入读他做访学的大学附近一所美国本土小学插班上学了一年,免费读了一年美国小学,英语是很溜了,可是这一回来,马上就得考虑小升初的问题了,不知儿子的功课还能不能跟上,中考的残酷和重要性同事比谁都清楚。在送儿子去上一对一辅导课后,同事坐下来告诉很感兴趣的其他爸爸妈妈们,带儿子去美国借读一年的经历“太值得了”。
自费出国留学热逐渐降温,家长出国访学顺便带孩子出国插班悄然流行。
像同事这样申请出国访学并带孩子出去短期借读,插班当地学校的经历在他身边的圈子中不在少数。走之前她咨询过不少带孩子去国外读书的前辈,包括也和我咨询了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出去读书,还与此番和他一同出国,也带孩子去美国另一个州的另一位同事商量讨论。回国后,许多同事和朋友纷纷向他取经,也准备联系中国教育在线访问学者项目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领域告诉对方,请对方帮忙在《美国访问学者外导数据库》匹配可以接待自己做访问学者的美国导师,并准备访学申请材料以获取美国导师的邀请函,明年春季或秋季就可以成行,“年年都有带孩子出去的,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全职的爸爸妈妈们,通过访问学者的形式,赴美交流访问,进修学习,给自己充充电,回来后可以获取出国留学人员证书,在创业和评定职称等方面为自己日后发展和工作就业等大大提升一个台阶打基础,同时可以把原计划送孩子自费出国读书的计划变为免费入读美国公立学校,而且可以陪读,解决了低龄孩子出国读书的安全和适应性顾虑。家长有的是访问学者,有的是出国攻读博士,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带孩子去体验一段国外的教育”。
“在合适的年龄段把孩子送出去体验体验,非常重要。”我在美国做访学时认识的另一位来自上海某企业的部门经理,“过来人”张总说。他申请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沃顿企业家访学项目Penn Wharton Entrepreneurship,为了提升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沃顿商学院教授一起做研究、和学术讨论,他把自己在国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拿出来和各位教授及其他访问学者分享,得到教授及其他访问学者的共同指点和理论指导,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可以反过来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企业管理经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提升和锻炼。与此同时,带着8岁的儿子去美国插班,读了五年级。“那是男孩子最调皮、最执拗、最不听话的年龄,在我们老家总听人说,男孩8岁狗都嫌!指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淘气。国内的教育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让我们家长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正巧有这个机会,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带孩子去试试。”
另一位在国内的全职妈妈认为,自己在国内也是为了集中精力陪伴和教育孩子,对国内应试教育的氛围实在无能为力,本打算自己创办一个私塾自己辅导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让有同样困惑的其他家长有一个让孩子体验私塾教育的机会,后来,听说在美国,home school更加完善和流行,很多美国家庭都用home school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于是自己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帮忙申请了一个美国某高校的学习型访问学者项目,没半年一个完整学期,每个学期可以参加美国高校组织的10次seminar,每次的主题都不一样,自己可以学习美国文化,练习语言,同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自己带孩子一起出国,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了解他每日受到的教育,深度体验美国的home school教育。
现状:很多人误认为“访问学者”是很“高大上”的项目,认为自己不够资格申请!
事实上,以美国为例,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实际上只是持有J类签证的一个人群,在美国国土安全局和美国大使馆官网上,visiting scholars指的是在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进行交流和访问的人员。可以分为14大类,其中,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认为“高大上”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等当然是这14大类人群之一,但这14大类J类签证的人群中更包含医生、律师、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等。所以,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可以以企业管理人员、医生、律师、新闻工作人员等的身份申请到访问学者的J类签证赴美访学。
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这一年期间,碰到了大多数的是高校老师、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全职的爸爸妈妈们也借此机会来学习和充电,其中一部分人更多是陪孩子来上学的,因为,他们看来,1,就便在国内,自己反正也是全职陪孩子学习和照顾孩子的生活,来美国也是一样,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2,自己不用掏学费还可以进修学习、和国际一流教授一起研讨或做科研,给自己充充电;3,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申请的是访问学者这样的J类签证的话,孩子可以免费入读美国公立中小学,一年可以节省几十万的留学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广州某外语类学校的小学英语老师周老师表示,因父母和家庭原因跟出去读书的学生人群目前不算多,但不时会听说有这样的情况,“大都是父母有条件出国一段时间才会出去”。学校的态度比较客观,总体还是支持的。
“过来人分享”:访问学者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国外插班上学?
强调培养孩子成为“A whole person”。
良好素养和健全人格是按孩子的生长周期循序渐进地培养的。
在美访学期间及回国后的访问学者群体中了解发现,在这群自身条件优越,对教育要求高的高级知识分子眼中,孩子在国外受基础教育的诸多细节都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感觉到“震撼”和“印象深刻”。
在国外的基础教育中,最强调的是培养孩子成为“A Whole Person(一个完整的人)”。在吴妈妈看来,就是“养成教育”———良好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在美国是按孩子的生长周期循序渐进地培养的,贯彻在一点一滴的日常教育中。
在美国,养成好习惯,“讲规矩”,“负责任”很重要。一个老师带20多个孩子,每天中午几点到几点是这个班的午餐时间,大家必须遵守,过了点就是下一个班;在饭堂,每天会安排一个孩子“值班”,负责为同学们推门,轮流进行,孩子从小就养成帮后面的人把住门的习惯。“孩子回国后每次都帮人家推门,外人觉得他很绅士,其实这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但吴妈妈也无奈地表示,刚回国时,儿子只要在路上看见垃圾桶外的垃圾都会习惯性地捡起来扔进去,但在国内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了了,“环境的影响对孩子太重要了!”
在公民素养的培养上,美国人特别在意平等和隐私,以及照顾他人的感受。在美国,如果一个小孩对自己的同学说“我的数学比你好”,就会被老师教育,“不可以这样说话”,需要道歉,还要及时告知家长注意。因为这样会伤害他人的“feelings”(感受)。
没有作业负担,却有惊人的阅读量。
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完整人格教育”的影子。
没有作业负担,却有惊人的阅读量。吴妈妈说学校从不留作业,每天孩子就带回来几张画。“但小学五年级的阅读量却相当于国内的大一,内容涵盖历史、社会、科学等,都是按chapter(章节)来读的,在阅读课上完成。”
和中国不同的是,从小学起,美国的孩子们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教科书,书本属于学校,全是装帧精美的厚重读物,并且是循环利用的,不必带回家。“每个孩子都有学号,比如这一届你是17号,那么你用的教科书是以前每一届的17号用的那一套,将来也会继续传给以后的17号。”孩子回家后,还会被要求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家长签字,使得孩子的生词量和知识面大幅度提升,“关键是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孩子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任务,老师从不会直接批评,而是先表扬,再委婉指出,并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开家长会时从不全班集体开,而是一个个进到办公室与老师私谈,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心。在这种言传身教中,孩子自然会特别注意与人相处的细节。
历史课讲到内战,老师会带孩子们去美国公墓,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城市里因为内战而牺牲的士兵。孩子们会趴在墓碑上抄下逝者的墓志铭。老师不会刻意区分敌我,只是教他们理解战争本身,孩子们会认为双方只是输赢关系而已,不是敌人,所有为国捐躯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这样的历史教育让吴妈妈印象极为深刻,不制造仇恨,不渲染矛盾冲突,对于孩子来说反而能更客观地看待历史。
关先生是广州某公司管理层人员,因公司派遣赴美国开展长期业务,带女儿去读幼儿园和小学。“5岁的孩子就在幼儿园里讨论老师抛出的问题,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死,生什么病;一年级就要求孩子准备PPT在全班演讲,如果自己见到奥巴马总统会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令我大吃一惊。”
关先生表示,从小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综合素质,是美国教育思想的一部分。“情操的培养可以带给孩子一生的快乐”。他们讲究基础教育要“撒胡椒面”式地涉猎广泛,不分科,等到工作后再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每个公民都很会表达,知识面很广。”
家长也有一些顾虑:插班回国后成绩能否跟得上。
学业落后可以补,但观念影响和习惯养成国内补不到。
访问学者结束后,自费访学的家长可以把孩子的J类签证转为F类签证变为留学身份,或者直接移民,留在当地升大学,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尤其父母是公派访学的情况下,这些跟随父母出国短期留学插班的孩子还是要回国继续学习的。面临着无法减轻的升学压力,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孩子们能适应吗?
关先生的女儿已经在美国从幼儿园读到了小学三年级,完全习惯了国外的教育,“今后回国的话只能送她去国际学校,虽然父母平时和孩子讲中文,母语没丢,但是国内的同年级课程应该是跟不上了”。
童童妈妈,去美国访学半年的大学教师卢老师对此存有一些担心:“中国的应试教育很注重一科知识的连贯性,童童回来后就发现数学的知识点出现了断层,还是有影响的。”尽管几个月的回归适应之后有所好转,卢老师还是害怕会影响童童的升学。
吴妈妈却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比起国内落下功课的一年,在国外的这一年里,孩子受到的观念影响和习惯养成很值得。孩子回来后补补课就能赶上,但这样的经历却是在国内补不到的。”
为不至于落下太多功课,出去的家长通常会提前买好国内教材和辅导书,有空时帮孩子自学。孩子在美国读了三年小学的舟舟妈妈也说,孩子回国后直升四年级,当时语文忘光了,数学题的题目都看不懂,但是经过一个暑假的补课,似乎也不太影响,后来也考上了好中学,而且“在国外锻炼出来的英语优势帮了他很多”。
吴妈妈同时指出,出国短期借读,如果只是纯体验,作为国外教育的旁观者,其实影响并不显著。“不是说只要去了,就如同进了保险箱,就代表孩子一定会有大变化,变得很出色。关键还在于家长和孩子一起融入,努力吸收国外教育的长处,变得更好。”
老师的建议:家长要注意回国应对应试教育。
在做题和考试方面还是一直跟着学校走的中国孩子更优秀。
作为外语类学校的老师,周老师见这类学生比别的学校稍多些。在她眼里,这些孩子回来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英语的突飞猛进。“语感特别好,语音语调很漂亮,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很快。当然,人也更自信了。”但周老师认为,“这样的孩子因为有了知识断层,想要成绩拔尖比较困难,在做题和考试方面还是一直跟着学校走的中国孩子更优秀。”
“学校对学生保留学籍出国一段时间不反对,”周老师说,“这是家长的选择,只是要注意回国应对应试教育时的问题。”
本节分享小结:1,访问学者带孩子赴国外免费插班上学正悄然流行;2,其实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资格申请访问学者,只是不了解访问学者自己的条件也可以,中国教育在线访问学者项目部也可以教给大家如何申请等;3,家长访学在带孩子赴美插班上学的同时,要注意尽量带上孩子在国内正常学习需要的国内学校教材,尽量帮孩子补补,以便回国后尽快跟上原班学习进度;4,国内学校和老师总体上还是支持孩子陪爸爸妈妈出国学习,锻炼语言的同时也开阔眼界。
凡事说得好,经历过一次,也算得上半个“专家”了,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让有兴趣的同行少走弯路,大家想知道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面的留言表留言,在接下来的分享过程中,结合美国访问学者申请的合适阶段和大家分享并解答大家的问题。
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暨访问学者专题研讨会报名通道请点击“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