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新生儿转运危机四伏!这样转运减少太多风险!

重症新生儿转运危机四伏!这样转运减少太多风险!

2020-11-03 16:30

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地面清洗13825404095如何提高转运效率并保障转运安全?看看下面的内容~

据《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助产士 Matamoros 在护理刚出生的婴儿时,发现患儿呼吸困难,便决定抱到辐射台上进一步处理。不巧的是该病室辐射台发生故障无法使用。

于是,她将患儿抱到另一个病房,却在转运过程中不慎滑倒致患儿被摔,患儿被摔后情况一度稳定,但后来病情恶化,不幸身亡。事后,该护士被法院调查,面临一系麻烦。 (案例引自"儿科时间"微信公众号)

前言

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常在医院科室间进行转运,院内转运成为产房、手术室与新生儿监护病房无缝链接的关键环节。

转运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转运中却存在着许多对患儿预后不利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隐患。

因此,转运前的病情判断及风险评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隐患的发生及转运质量的高低。而目前转运现状大多由于医护人员凭临床经验对新生儿病情进行评判,使得评定标准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

基于此,本院将新生儿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应用于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旨在改善新生儿结局、提高转运效率并保障转运安全。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7-12 月由产房和手术室转运至新生儿监护病房的 60 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 2018 年 1-6 月的 60例新生儿纳入实验组。

纳入标准 :出生胎龄≤ 32 周;Apgar 评分≤ 3 分;出生体质量≤ 1 500 克。

排除标准 :放弃治疗和主动转院者;资料不全者。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 常规方法转运:

产房和手术室电话通知新生儿监护病房有需要转运新生儿 ;

新生儿监护病房准备药物、仪器 ;

一名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抵达产房或手术室,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新生儿病情、把握转运时机;

助产士填写并携带转运交接单,共同将新生儿转运至监护病房。

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院内转运分级标准及流程

参考相关文献及新生儿急救指南,结合我院新生儿科特色,由医务部、护理部、新生儿科主任和主治医师、产房及手术室、新生儿科护士长共同参与,制定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分级标准及流程。

分级标准依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见表 2。转运流程见图 1。

2.成立转运小组并配备人员和装备

转运小组由 1 名新生儿科住院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1 名新生儿科护士、1 名助产士组成。

医师职责 :疾病诊断、确定转运分级、主持抢救和转运;

新生儿科护士:病情评估、实施转运、参与抢救;

助产士: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护理、配合抢救。

根据转运分级,人员和装备配备标准见表 3 和表 4。

3.实施阶段

(1)转运前准备。

助产士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进行初次评分,电话告知新生儿科医师评分表各项目评分值,医师确定转运分级并嘱咐准备床单元,转运小组根据分级准备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电话通知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准备专用电梯;

转运小组通过绿色通道到达产房或手术室,立即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再次评估病情确定能否立即转运,若病情恶化,给予现场急救,稳定病情;

医师告知家属新生儿病情、转运风险等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转运中观察与处理病情变化。

全程严密观察,保持气道通畅,保持呼吸和循环功能良好,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妥善安置各类管道并保持通畅。

Ⅰ级转运:新生儿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暂不转运,立即抢救,待病情允许后,转运至监护病房;

Ⅱ级转运 :新生儿病情属于中危,预测途中可能发生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途中发生病情变化立即就地抢救;

Ⅲ级转运 :新生儿病情较稳定,转运较安全。

(3)转运交接。

转运小组到达新生儿监护病房后,与科室人员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接,交接病情、抢救记录、管道、皮肤、药品、仪器等项目,在交接单上确认签名。

(4)转运后收尾。

管床护士妥善安置新生儿,书写转科交接记录,给予家属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转运护士整理记录此次转运中所遇到的突发情况、不良事件情况。

4.质量控制

成立由医务部、护理部组成的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质量控制小组,医务部主任和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医务部成员和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骨干担任组员。

质量控制:

①组织转运人员培训;

②制定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检查表,转运装备实施分级管理;

③制定转运仪器设备、药品、不良事件、新生儿不良结局登记本和转运记录单,组员每月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整改,持续质量改进;

④组员负责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全程质量监控,组长每月对转运的实施和记录进行检查,并追踪检查转运新生儿2例,及时发现问题,整理结果反馈至新生儿科,限期整改;

⑤组员负责不良事件的收集、统计和上报,组长定期开展质量改进项目,不断优化和完善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流程的管理。

结果

1. 实验组新生儿低体温、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异常、呼吸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 表 5

2. 实验组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转运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 6

小结

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指导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将新生儿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提升了评估的可操作性及结果的可靠性,缩短了转运时间,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改善了新生儿结局。本文引自《中国护理管理,2019, 19 (4): 589-593. 学术编辑:郑中燕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马翠 孙敏 王正新 孙娟 金云 解红文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附属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理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4-08-29 05:07 点击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