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全诗赏析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译文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注释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赏析诗人用“暮色苍茫”描绘了“劲松”所处的时空环境,象征一种暂时混乱不清的局面,衬托出“劲松”的坚韧不屈的战斗姿态。
完善
原文
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注释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故名。李进即江青。
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
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
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无限的风光。
创作背景
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晓琳、唐名刚.毛泽东诗词鉴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58~259页
2、 吴正裕·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简析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塑造了“劲松”和“仙人洞”两个主要形象,让“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作为背景,从而营造出“庐山仙人洞”这一风光无限的艺术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语言通俗自然,风格含蓄遒劲,寄情于景,寓理于景,形象生动,气势宏伟。
赏析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毛泽东1961年9月9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
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难想像,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团,才得以顶住了强大的外来压力,战胜了来自国外的挑战,使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得以在困难中继续向前推进,“不畏劳苦的人”正在“劳苦”中苦苦寻觅。
此诗头两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说,在苍茫的暮色中,
猜您喜欢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涉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韦庄《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