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以前带娃去公园白玩了,用这些带孩子去公园才涨!知!识!(陪孩子一起看自然三)

豆豆魔方专注儿童亲子陪伴和玩中学

亲子教育咨询和版权商务合作请加S爸微信:acamcsh

本期小贴士:

今天,地毯清洗13825404095我们继续聊一聊“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的话题。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怎么陪伴孩子在公园玩!

当然我们还会给大家推荐观察自然的绘本和科学探索主题盒!

越来越多孩子习惯了在电子产品中玩耍,坐在教室里知道全球环境恶化,但真实生活里却没怎么与自然打交道!对于大自然的一切,往往大至从家附近的人民公园生物百态,小至放在家里窗边的盆栽开始。

孩子可能在书上看过蟋蟀,但没到草丛间抓过蟋蟀,不知道雌蟋蟀不会叫!

在动画片里看过萤火虫,但没体验过夜晚的田野,不知道萤火虫成年后竟然不吃不喝!

吃过桌上的美味海鲜,却不常去公园做科普观察,不知道锦鲤能活200年!

带上孩子来看看下面这张超cool的图,绝对颠覆你对公园的印象!它不再是大妈大叔的广场舞台,爷爷奶奶的运动场地,最惊艳的是原来公园里藏了好多你们想不到的宝贝……

图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局部气候调查组”

现今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比如蒙特梭利、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应该是爸妈们耳熟能详的。

但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早教一定是在家里。让父母了解到,如何将高高在上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今天想再分享一篇如何带孩子逛公园,这次借鉴的核心理念是瑞吉欧。

周末节假日,父母们肯定没少带孩子逛公园吧,但是,逛公园真的只是“逛”那么简单吗?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带孩子逛吃玩,那可就错过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早教课。这样带孩子逛公园,比花钱上早教课的效果还好!详细做法赶紧学起来!

逛公园也能趣味教育

茶余饭后,带着孩子漫步公园小路或街心花园。

健身的同时还可体验别有洞天的数学乐园。生活中的各种设计无不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

建筑的对称美,造型各异的花池,对称的灯柱,按规律排列的彩旗,无一例外可以成为孩子体验数学知识的活教材。

根据孩子年龄不同,教的知识也不一样。

学前的孩子重点培养观察力,认识各种基本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或练习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物体的数量。正数熟练后还可以练习倒数。倒数为学习减法作了铺垫。

学的孩子可以讲“密铺”。即: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引导孩子观察公园中的小路,舞池,文化墙等,它们都采取的是密铺图形。带孩子观察这些密铺图形可以发现:

1、所有三角形与四边形均可以单独密铺。

2、正多边形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

3、对边平行的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

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用硬纸剪出各种以上三种图形,让孩子进行“密铺”练习。动手动脑的同时,孩子的空间概念也会建立起来。

没有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只有没有给孩子松手的家长。带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奥秘,体验世界的美丽。生活一定还给你一个聪慧、灵巧的孩子。

制定一个主题

去公园前,爸妈们需要提前制定一个主题,这不仅有益智作用,还能让孩子产生期待。通常我会提前一周左右时间,结合当下孩子的发展兴趣,确定一个主题。

今天就把我曾经尝试过的、效果比较好的主题分享给大家。

1~2岁:二维到三维扩展

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已经可以认识不少物体了,动物肯定是很大一个品类。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对于动物的认识都是从绘本而来(希望不是从视频来,18个月之前不建议看视频)

因此,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最简单的主题就是“配对游戏”,寻找他们在绘本里见到过的动物。

爸妈们可不要小看了这样的游戏,它要求孩子调用之前的知识记忆,还要去学会配对,并且开始对“二维”和“三维”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今后特别重要的学习技能。

▲这就是二维到三维

18个月~3岁:抽象概念运用

孩子1岁半以后,可以开始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主题,比如颜色、动物叫声、动物的耳朵形状等。

这些主题大部分都是比较抽象的,同样的,这些主题中包含的东西,很多都是孩子从绘本上看到的。

设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同时也是强化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这个验证能力特别重要,孩子的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的养成就是要让孩子有“眼见为实”的实践精神。

这里分享一个提前预热、让公园之行更有意义的小心得——

拿颜色主题举例来说,我在周二、周三就会开始和孩子说,“周末我们要去公园哦,我们去看看可以发现哪些颜色?你觉得青蛙是什么颜色?长颈鹿呢?猴子和熊会是一个颜色吗?”

然后,我们就会读一些关于颜色、关于动物的绘本作为预热,那一周我读的时候都会加一句,“嗯,我们周末去了公园记得去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动物园的长颈鹿

3岁以上:科学启蒙

孩子3岁以后,主题的选择就更广泛了,比如动物的皮毛,“哪些动物有羽毛?哪些动物有皮毛?”;再比如动物分类,“哪些动物是哺乳类?哪些是鸟类?哪些又是爬行类?”

当然,这些主题的设定,需要父母对孩子开启一定的科普启蒙,而科普绘本的引进从3岁开始是很适宜的,可以边看书边去动物园观察验证,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学习方式。

美国5岁幼儿园入学考试题目之一,就是: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是爬行类动物?

其实这真的没什么稀奇的,多带孩子去几次动物园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背,关键就看父母平时是否有心、是否用心。

过程高于结果

虽然制定了主题,但我还是要提醒父母们——过程高于结果。

因为我知道,有一类父母一旦有了主题,就容易变得以结果为导向,觉得今天去动物园就是去教颜色,那我就一定要做到。

其实恰恰相反,过程才是关键,过程中父母有技巧的提问最关键。

1~2岁:父母主导式提问

这个阶段基本上都是通过父母主导来让孩子进行观察,因此,父母们该如何用语言把观察过程、自己的思考方式用表达出来,这就是关键。

因为这些语言就会成为孩子今后这样观察、这样思考的方式。

· 首先,不要着急说,用手指着要孩子看的动物。

小月龄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观察,很多时候我们在说鸭子,她可能早就眼睛在看周围的行人了。

所以首先要确保孩子和我们都在看一样的东西,这是教会孩子观察的第一步,也是培养专注力的开始。

· 然后,可以复述一句孩子熟悉的绘本里的描述,来帮助孩子与现实建立联系。

比如孩子爱看艾瑞卡尔的很多绘本,当他第一次在海洋馆里看到真正的企鹅时,我就会说一句书里的原话说:“I'm a penguin,I can turn my head”。

这其实就是在演示给孩子看:如何调用已有的知识库。

最后,我才开始描述,“你看,这就是书里的那个企鹅,看看它会转头吗?企鹅是黑白的,它的背是黑色,肚子是白色的,它走路是一摆一摆的”。

18个月~3岁:互动式提问

一般过了18个月后,很多孩子都可以开始沟通了。这时,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伴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互动提问,而不再是一味地由我们主导。

“妈妈,你看,这是一只猫!”

“是啊,这是一只白色的猫咪。你看这只猫咪好大,啊,它在挠痒痒呢!”

——我通常不会着急提问,比如问,猫咪是什么颜色的?太过于着急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在考他,而不是真心在和他分享看到猫咪的喜悦。

“孩子,你记得《大棕熊》里的猫咪是什么颜色吗?”

“紫色的!”

“对哦,那里的猫咪是紫色的,这里这么多猫咪,我们找找有没有紫色的”。

——通过提问来引导他和过去的知识建立联系,引导他观察验证,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就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其他颜色、猫咪大小等。

孩子2岁半前,我没告诉过他“自然界没有紫色的猫”,而是告诉他:看来这里没有紫色的猫,但我们回家可以告诉书上的紫色猫咪,今天还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猫” 。

这样就留下伏笔,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延伸到家庭,回家的复述本身也是强化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拓展。

在孩子接近3岁的时候,因为经常来看猫咪,我就会问,“为什么我们来了那么多次,都没找到紫色的猫咪呢?我们一起去问问工作人员吧!”

我这样的提问就是在引导孩子如何质疑,同时也在演示,如何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之前孩子对于颜色掌握不牢固,我不想因为额外信息而让他更加疑惑。

这是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具备的技能,父母们其实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帮助孩子拆解知识点,“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学习也是一样的”。

提问、考察、分享、反思,这才是我们需要让孩子具备的核心能力,而不仅仅是答案。

3岁以上:孩子主导式提问

3岁后的孩子语言表达就更丰富了,他们就是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因此,在公园里完全可以让孩子进行主导。

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父母不需要每次都能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如何自己找到答案,这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学习”。学习不是背诵,而是学会思考和调研。

对于我们知道的问题,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但记得和孩子说,“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也许还有更多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

这样做,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我们可以在公园里去找答案,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园里的一些知识讲解牌。

如果还是没有找到答案,那回家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去找相关的书籍,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寻求互联网。

你看,这样的延伸,逛动物园不仅仅是逛动物园本身了,这就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调研小项目”,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问出好问题,同时更关键的是学会如何去找答案。

准备一些主题资料

妞们 看懂没

娃们正在动物园通行证上对找到的动物盖章呢

这是俺提前一天准备的

这招是防止娃走一段就开始喊走不动啦

麻麻 你抱我

拿着这个有好多动物图案的通行证,娃们乐颠颠的四处寻宝呢。麻麻们再也没有烦恼啦!

随手再给娃们看看,去动物园路上在车上看的动物皮毛图片,对比看看是不是当时猜对啦。这个技能可以帮助娃认识局部和整体的概念。

玩TravelBingo游戏

再准备几张公园寻宝图和自然寻宝图

你根本就不需要关心孩子们不开心了!只有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就可以了!

以下五点需注意

另外,带孩子去公园,爸妈们需要注意以下5点:

一. 衣服要舒服

不会独自行走的孩子,在服饰上家长无需特别改变。但是独自跑、走的孩子,家长就要注意了,既然是在户外活动,衣服最好是选择运动服,像T恤、长裤、有包覆性的鞋子。

二. 时间要适合

带宝宝去公园玩,最好是选择早上10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这段期间太阳不是很猛烈,空气比较清新,天气也较为凉爽,能给宝宝一个舒适的戏耍环境。

另外记得带一个背包,里面装上零食、水、湿巾以及衣服,同时也可以备些紧急处理的药物,例如创可贴、碘酒、棉签等,当孩子不小心发生磕碰时可以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三. 不可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孩子好不容易出门来到开阔的环境中,很容易像脱缰的马一般四处乱跑。但是,公园里人来人往、鱼龙混杂,带孩子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同时要时刻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盯着孩子看,因为公园也是人贩子作案的高发场所。

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是可以随伴在侧,既可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减少孩子意外受伤的可能。

四. 检查娱乐设施

孩子在玩耍前,家长最好先看一些设施附近的说明,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是否有安全故障。另外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人坐在娱乐设施里,因为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危险。

五. 注意那些美丽的植物

公园内的环境要比小区内更为复杂,植物较多,品种繁杂。首先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不能看到盛开的花朵就爱不释手,摘取,更要教育孩子摘取花朵是不文明的事情。

在带孩子逛公园的时候记得教孩子一些植物知识,带孩子远离那些有毒的植物,含羞草、水仙花、滴水观音等等。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进一步打开爸妈们平时带孩子的思路。

家庭教育启蒙的本质,不是某个时刻某个时间段,和孩子正襟危坐来“学习”,而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润物细无声”。

- The End -

福利大放送

今天文章中提到的素材都整理好啦,直接打印出来就可以玩啦!real方便!

素材获取方法

返回到公众号首页,在对话框中回复“自然探索”即可

S爸点评

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能陶冶和丰富孩子的情操;能启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家长只要恰当地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其学会观察和发现,启发其积极的思考,那么孩子就能从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中感受科学的存在、科学的魅力,使大自然成为幼儿的欢乐之源、智慧之泉。

想加入“自然探索群”,与同好们一起学习自然知识,实践并交流自然笔记,请

(1)分享此专栏至朋友圈;

(2)截屏发送给微信号:acamcsh

(3)受邀入群,一起学习吧。

S爸推荐

豆豆魔法学堂,就是要带你和孩子走进自然世界中——

趴下去

摸一摸

闻一闻

甚至拿舌头去尝一尝

真正的去接触自然

推荐产品一:科普书——《亲手做自然》

(点击图片详细了解)

推荐产品二:豆豆魔方科学探索主题盒

亲近自然系列四个主题

(点击图片详细了解)

按住图片3秒→选择识别→开始购买

亲手做自然绘本

亲近自然系列主题盒

支持微信支付强烈推荐

或者直接点击原文链接到豆豆魔方微店订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5-14 13:18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