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短托”:让养老照护更有温度

2.13 10版配图(6340921)-20250213084626

▲老人在养老院里欢度新春佳节 张鹰 摄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为满足老年人家庭因家政服务人员返乡过年、子女外出等原因带来的照护需求,全国各地多家养老机构推出“短期托养”服务,确保老人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得到安全、舒适、专业的照顾。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假期“短托”为养老服务打开的新思路得到多位政协委员点赞,并为其常态化发展出谋划策。——编者

假期照护难 短托来“补位”

元宵佳节,家的温暖与团圆的甜蜜,永远是最深的牵挂、最美的向往。

2月10日,与妻子赴贵阳探视岳父岳母的李梓涛回到北京,虽然风尘仆仆,心中却满是温暖与急切。匆匆放下行李,他迫不及待地拨通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是母亲难掩喜悦的声音:“儿子,累了吧?好好歇歇再来接我回家。”

这个春节,李梓涛的母亲吴月珍入住离家步行10分钟的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两年前意外摔伤后,她需要借助拐杖或是家人搀扶才能缓缓前行。

“此前,一直照顾妈妈的保姆回乡过年了,通过家政中介平台也始终没找到合适人选。”李梓涛告诉记者,他春节假期要到贵阳探亲,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并未安排她同行,可自己离家后,谁来照顾妈妈成了一道难题。

后来,母子二人得知有养老机构在春节期间推出短期托养服务,仔细斟酌并实地探访后,对椿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环境感到满意,当即决定办理入住。

短期托养又被称为“喘息服务”,是针对暂无照护能力的家庭,将老年人短时间内托付给养老机构,解决特殊时期照护困难的一种养老照护服务。

椿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前夕,该中心迎来咨询“小高峰”,短期入住的老人绝大多数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具体托养天数可以根据家属需要来决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也意味着,在我国,大多数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家政人员或家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与陪伴。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地,春节养老短托服务方兴未艾。记者发现,随着短期照料服务需求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主动参与其中。1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政部门均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暖心短托”信息,并标明能够提供该服务的养老机构及其联系方式。

“临时短托服务,实际上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创新,进一步淡化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之间的界限。”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认为,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旦照护者临时外出,养老机构及时“补位”,既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缓解照护者身心压力,也让养老不再成为家庭负担。

专业服务带来高性价比

与吴月珍老人经历相似,81岁的乔奶奶今年在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养护院过春节。期间,护理人员辅助她痛痛快快洗了个澡,精气神儿好了不少,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卫生间有扶手、助浴椅和防滑垫,自己住得舒坦,家人也放心。

“虽说是短期托养,但流程丝毫不打折扣。”采访中,夏阳街道养护院院长刘家妹告诉记者,即使只入住一晚,老人也需要完成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如入院前健康体检、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等。

在老人入住当天,专业的医护团队会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对应的照护等级。此后会严格按照等级,为短托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等与长期居住老人同质的服务。

春节期间,根据老人不同等级的护理需求,短托服务按天收费。每天的费用在150元—300元不等,包括床位费、餐费和护理费等,大部分家庭表示可以承受,且相比专业技能欠缺的临时保姆,短期托养的性价比更高。

“我们的护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老人提供24小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包括协助洗漱、穿衣、进食,定时翻身、拍背,以及陪同就医等各项服务。”刘家妹介绍说,这个春节,养护院还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安排了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小组,并定期举办文化讲座和节庆活动,让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乐趣与活力。

“环境的变化以及面对陌生的护理人员,都可能使老人产生不适。”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委熊皓发现,短托服务让老人有了熟悉的养老机构和护理员,也有了更从容的选择。

熊皓表示,通常情况下,老年人新入住养老院的首周是适应的关键时期,养老机构应安排专人给予老人更多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此外,养老机构在开展短托服务前,必须清晰明确地厘清合同条款、收费标准以及具体的服务内容,让老人短托入院的这段时光“无缝衔接”居家生活。

推动“短托”转“常态”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市166家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在此前试点基础上,继续推出“暖心短托”服务,时长从数天到数月不等。

“目前,上海全市的养老床位超过17万张,今年还要再新增3000张,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养老院,入住率差异很大。”上海市政协委员、颐和苑养老服务公司理事长周保云认为,盘活床位资源,解决更多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是推出短托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

“通过短托、试住,不少人改变了对养老院的固有印象,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打开新思路。”周保云注意到,除住家保姆休假、照护者需要“喘息”等情况外,一些手术出院后需要专业护理的老年人也选择了短托服务。总结相关经验做法,他建议逐步推动“短托服务”从“救急解难”的特需服务转变为常态化服务。

对于推广短期托养,范社岭表示,这一服务有利于将传统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结合起来,让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式,还能够帮助养老机构解决床位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群体,让养老服务更贴近家庭需要,并进一步倒逼养老服务创新业态与养老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春节推出短托服务,给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个适应过渡的机会,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多元化、更精准的服务。”在熊皓看来,短托服务对机构和老年人家庭来说可谓双赢,机构增强口碑提高入住率,家庭减轻了负担,老年人也可以被照护得更好。但熊皓也表示:“针对老人短期入住养老机构的流程以及责任分担等问题,仍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规定。”

2月6日,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鼓励养老机构常态化开展短托照护、入住体验和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这无疑为短托照护服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来,短托照护应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优化服务的供给模式。”范社岭坦言,“搭把手”的“短期托养”为养老服务带来更多可能,也体现了城市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尊重与关注。他期待养老服务领域能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让公共服务与亲情温暖相得益彰,使“老有所养”更有温度。(本报记者 赵莹莹)

2025-02-22 22:32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