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乙肝老人带宝宝,传染几率有多大?肝病科医生这样回答

二胎时代,厂房保洁13825404095家有两老如有两宝。
当年轻人要拼搏赚钱,无法专心带孩子时,父母就成了照看孩子的“主力军”——不论是吃喝拉撒,还是上学娱乐,老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都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如果家有乙肝老人,还能带孩子吗?
众所周知,乙肝作为一种高携带率的传染病在老年人群中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家里的老人中招了,孩子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现实的话题——乙肝老人该怎么带宝宝!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涛

5岁以下的儿童是乙肝感染慢性化的高危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肝脏疾病。 如果6个月内HBV清除,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再感染HBV;若HBV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则进展为慢性乙肝。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新生儿、婴幼儿由于其免疫脏器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若感染了HBV病毒难以将其清除,相对于5岁以上人群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

据流行病学统计: 在新生儿、婴幼儿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 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所以,新生儿、婴幼儿确实需要重点预防乙肝感染。


小孩必须与乙肝携带者完全隔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清楚乙肝是如何传播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一般不传染,现代科学已证实,乙肝主要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经血感染:常见于共用注射针头不安全注射、输注感染了HBV的血液制品等;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儿出生期,大多是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特别说明了: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虽然清楚了乙肝不通过日常生活传播,但还是有些朋友会说,如果老人不小心出鼻血,恰巧小孩子有个小伤口......怎么办啊?我承认这个朋友不是杞人忧天,但是朋友你忘记了,小朋友们一出生就要做的一件事——接种乙肝疫苗!要知道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感染阻断率超90%。目前,接种乙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

我国自2005年6月1日起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一HBs)在95%以上,即使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阻断率仍高达87.8%。如果小孩已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并产生了抗体,基本能阻断乙肝的感染。2006年的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乙肝携带率高达7.18%;但随着免费乙肝疫苗接种的推广,到2014年,在我国1~4岁、5~14岁人群中乙肝携带率已分别降至为0.32%、0.94%。以上说明了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中的重要意义。小孩接种乙肝疫苗后,需检查血清中抗HBs含量,当抗-HBs<10mIU/ml时,可以增加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


注射乙肝疫苗是不是万无一失?

如果老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还是需要注意一些卫生及生活习惯。

1、不要把食物嚼烂后再喂给小孩吃;

2、将内衣分开洗晒,毛巾、牙刷等洗漱用品尽量分开用;

3、指甲剪、剃须刀及易造成出血的器具不要共用,并放到孩子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2025-02-19 16:25 点击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