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农村记忆-烧火做饭
即将消失的农村记忆-烧火做饭
2016-12-07 10:47
图片:来自网络
乡下孩子没有不烧火做饭的,照顾小孩13825404095他们大多数都喜欢烧火,尤其是家里来客人或冬天时。
那时候,乡下都是烧柴火,现在大多数乡下仍然在烧柴火。
乡下做饭,煮猪草需要大量的柴火。这些柴火除了庄稼地里的麦草、谷草、玉米秆,油菜枝,还有自家山上的树丫和杂树。好多家庭光是这些柴火还是不够烧,那就得需要人去拾柴火,多半又是家里的女孩子去做这细活。
割猪草一般是去田边地坎,行走在田野里,是每日必做的功课,因为猪一天三顿都要吃,吃得多才长得壮。拾柴火那就要去爬山上坡,穿行在大山里。拾柴火最好的季节就是夏天暑假里或秋天落叶时。
每当暑假来临,小星星都会与伙伴一起去放牛拾柴火,然后回家晒干后,堆在柴屋里,像座小山似的,特别有成就感。
1
灶台,是乡下居民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炊事设施。从单锅灶到双锅灶、三锅灶,甚至包括有蒸锅的四锅灶,其大小形制则是据每家每户的条件而各不相同。
农村砌灶台是一门技术活,它的垒砌也有一定的学问和规矩的。灶台砌得好,会使灶好烧,又可节约柴禾。乡下的人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好像无师自通似的,小星星家的灶膛就是妈妈自己设计,自己找人一起砌的,非常好用。
小星星家的灶膛是用砖砌成的一个长方形火坑,一边是一米多高的灶台,灶台上安放着一大一小的两口铁锅,小锅用来煮饭炒菜,大锅用来煮猪食。
灶台的旁边还一溜烟的放了几口铝锅,用于烧热水,铝锅的后面就是高高立出屋顶的烟囱。铝锅的上边一年四季都挂着熏得漆黑的腊肉和香肠。灶台的对面是一个树疙瘩做成的一个凳子,早已坐得油光发亮,旁边堆放着枯树枝的烧火用的燃料。
2
烧饭的时候,妈妈把灶台打扫得干干净净,小星星负责烧火,一会儿灶堂里便红彤彤起来。顿时,炊烟袅袅,散发出淡淡的柴火味。
其实烧火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的活,不会烧的总是一会儿把火烧大了,一会儿烧小了,一会儿烧灭了。火没有烧好,衣服裤子都沾上一层黑黑的炭灰,手上脸上也是抹上了黑。
其实,烧火是有窍门的,灶膛里的柴火不能太多,柴火架空,火心要空,这样才能把火烧好。那时妈妈总是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当然,烧火也需要跟灶台上做饭的人配合好,炒菜时要烧得旺旺的,炖菜时要小火慢慢地煨。
3
小星星的妈妈在灶台那边忙这忙那,锅碗瓢勺,叮叮当当。切菜,放佐料、挥锅铲、锅里的菜“嗞嗞”作响,香味阵阵。
小星星在这边把火烧得旺旺的,柴火“噼噼啪啪”作响,熊熊燃烧的火焰照得小脸红通通的,照得全身暖暖的。
那时候,家里的铁锅都是用木头锅盖,当然木头锅盖最好的材料是马尾松,锅盖上散发的松香味道,混和着饭菜香总是让人胃口大开。
夜晚的时候,柴火烧得“噼啪”作响,屋里不用点灯,灶里的火焰,穿过浓重的幽暗,把房间映得火红。
4
灶房也是孩子们的美食乐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我们最喜欢的把红薯放在灶里煨着吃。小伙伴把红薯放在灶里,用滚烫的柴灰掩埋起来,半个时辰左右,红薯就煨熟了。当小伙伴们剥落那层滚烫的焦皮后,咬上一口,烫在嘴上,香在舌尖。
灶里不仅可以煨红薯,还可以煨山芋,煨花生,煨核桃和板栗等。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熊熊燃烧的火,和那呛人的柴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灶神的化身,是红火日子的喻意。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在实心,火要空心”这简单而质朴的道理。
END
后记:这是一部农村的记忆,这也是农村正在消失的记忆。国庆节回老家,感悟很深,路修好了,房子修漂亮了,可是地荒了,人逃离了,甚至出现了无人村。
这是一部10万字左右的散文小说,书名暂定为《乡间的小星星》,持续连载中,希望有人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