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照顾同村老人十余年,获赠北京5套房,法院:应由其继承
“我们还没死呢,居室保洁13825404095我哥的财产怎么就不是我的了?”
2023年,阮大爷前脚刚走,后脚十几年都没出现过的亲妹妹,就带着孩子找上了刘爱军,要求拿走亲哥的5套北京房产。
对此刘爱军自然不同意,老人在世时不是没找过亲人赡养自己,可他们却将老人扫地出门,就连老人生病,他们也都不闻不问。
是刘爱军将老人接回家,又是翻修房屋又是贴身照顾。
所以按照生养死葬的传统,老人的财产应该由自己继承。
可对方显然不这么想,无奈之下双方只好对簿公堂,而法院的判决结果,也让人非常意外。
12年前的协议
时间回到2011年,那时阮维已是81岁高龄。生活孤独的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养老。
他没有儿女,兄弟姐妹虽在世却早已各自为家,对他的情况置若罔闻。
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阮维并不“差钱”,但经济条件并不能掩盖晚年生活的凄凉。
阮维最初尝试过找亲属养老,他先是找到亲侄子,希望对方能看在他年事已高的份上收留他。
可对方却直言,家里生活压力大,无力负担多一个老人的日常开销。
接连几次沟通无果后,阮维开始找村干部商量,看能否找到一个愿意赡养他的家庭。
于是刘爱军一家进入了视野,他不仅手艺好,平日里为村里修房搭屋,还热心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刘爱军和妻子本身非常孝顺,村干部考虑再三,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爱军。
起初刘爱军并没有立刻同意,可在看到阮大爷无依无靠,他心里就非常不是滋味儿。
想到以家里的经济条件,多养活一个老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刘爱军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时候的刘爱军并不知道,这场决定看似普通,却彻底改变了他们全家人的生活。
协议之外的责任
2011年11月,在村委会的见证下,阮维与刘爱军一家正式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
协议内容很明确:刘爱军一家负责阮维的“生养死葬”,包括他的生活起居、医疗费用等,而阮维将自己的房屋和宅基地遗赠给刘爱军。
刚开始夫妻二人每天去老人家里送饭,但他们很快发现,分开住太不方便。
老人常常一个人吃饭后就忘了收拾,有时甚至忘了吃药。
于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刘爱军在和家人简单的商量之后,便搬进了阮维的家里,彻底接管老人的起居。
他用自己的积蓄加装了扶手,拆掉高门槛,还特意买了5台制氧机,分布在老人的卧室、客厅和卫生间。
阮维有哮喘病,冬天换季时病情加重,有一次半夜发作,刘爱军开车送他去医院,守了一整晚才把老人从危险边缘拉回来。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家里的小孙女每天都要和老人聊会儿天,有时候还会拉着太爷爷下棋或帮他洗脚。
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阮维总是被安排在正中间的位置。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
然而一场“”巨变,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生活。
突如其来的拆迁与变故
2017年,村里启动了拆迁计划,按照政策,阮维的宅基地被拆后,获得了5套安置房。
这是他一生都没想到的“意外收获”,但阮维心里清楚,这些房子从一开始就属于刘爱军一家。
对此村里不少人阴阳怪气,一些村民甚至暗示阮维的亲属应该分一杯羹。
但阮维态度坚决,明确表示这5套房的归属就是刘爱军一家。
为了确保协议的合法性,2023年村委会协助阮维与刘爱军再次签订补充协议,将房产的归属明确记录在案。
协议签订过程有律师、村干部以及见证人全程参与,一切都公开透明。
同年10月,93岁的阮维因肺部感染住进医院。
刘爱军一家轮流守在病床旁,尽全力照顾老人,但最终未能挽回生命。
后来刘爱军一家承担了所有丧葬事宜,可在他们把这些都处理好之后,老人几十年不曾出现的亲人突然现身,要求分割房产。
亲属的“突然现身”
老人的妹妹和侄女质疑协议的真实性,称阮维年纪大了,可能在签协议时神志不清。
更有人提出,刘爱军一家在抚养期间或存在“胁迫”行为。
面对这些指控,刘爱军既愤怒又无奈。
他回忆自己一家十多年的付出,直言那些年怎么不见他们?老人病了住院,我家里人跑前跑后。如今人走了,他们就跑来分财产,太不讲道理。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刘爱军便将老人的家人告上了法庭。
法庭审理期间,多位村民出庭作证,详细描述了刘爱军一家对阮维的照顾——从饮食起居到医疗护理,甚至连老人最爱吃的羊肉汤面也能清楚回忆。
这些证言让法官看到了事实的另一面:刘爱军一家并非图谋老人财产,而是真心实意地履行了抚养义务。
最终法院判定,协议合法有效,5套房产归刘爱军继承。
对于这个结果刘爱军坦荡接受,但对他来说,房子是身外之物,他更怀念的还是跟老人一起居住的时光。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家住大连的凌峰(化名)也是如此。
非亲非故但尽心尽力
辽宁大连的占文魁老人晚年因无子女赡养,生活一度孤独无助。
他和妻子曾领养一个儿子,却因养子不务正业,不仅耗光积蓄,还被骗走房产,最终流离失所,租房度日。
2004年占文魁与妻子成为凌峰夫妻的邻居,因老人经常帮助凌峰的孩子学习,两家建立了深厚感情。
得知老人的遭遇后,凌峰夫妻主动承担起赡养责任,悉心照料两位老人长达18年。
戴阿姨去世后,凌峰夫妻帮忙料理后事,深受感动的占文魁请律师与凌峰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明确所有遗产包括丧葬费和抚恤金归凌峰所有。
2022年占文魁去世,凌峰依协议妥善安排了老人的葬礼,并前往老人原工作单位领取丧葬费和抚恤金,但被单位以“非亲属身份”为由拒绝支付。
凌峰将学校告上法庭,提交了协议和18年来尽赡养义务的证据。
法院最终判决,尽管抚恤金和丧葬费不属遗产,但因凌峰夫妻履行了协议义务,有权继承相关费用。
学校被判支付抚恤金21万余元和丧葬费2万余元,法院指出,凌峰一家多年来的付出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责任与温情,这份继承是对善行的合法认可。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男子照顾孤寡老人十余年,北京顺义法院判决其继承老人五套房》
宝鸡政法《大连夫妻俩照顾孤寡老人18年,老人把所有财产相赠,老人去世后男子去领取丧葬费和抚恤金时遭拒?法院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