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河南老人收养日本伤兵,一家人照顾其47年,现在怎么样了

1945年的8月15日,地毯清洗13825404095应该是身为中国人都会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日本战败投降,中国八年抗战迎来胜利。这一天,举国欢腾、普天同庆。但也正是因为经历过八年的血和泪,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每谈及日本,每个中国人恨不得生啖其肉、饮其血、抽其筋,甚至是挫骨扬灰。



可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河南一位老农孙邦俊,却收养了一名日本士兵,并且将其当作是亲弟弟照顾了47年,俨然是以德报怨的典型,那么他们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家国仇恨,看到日本人就愤恨

这个故事还得追溯到1946年,这时候抗日战争也才刚刚结束。一天大集,孙邦俊拉了一车野菜徒步十多里,打算卖了补贴家用。可还在城门口,孙邦俊就被一大群人堵住了去路。孙邦俊定睛一看,原来是人群中间还有个人,看上去是个乞丐模样,那个年代乞丐并不少见,可也不知为什么,人们就围着这一个乞丐指指点点,言语中全是不耐:“滚点儿”“脏了我们的地儿”等等。

再看乞丐,头埋得低低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虚弱得不像样。孙邦俊没多想,还以为是乞丐因为太饿,偷哪家的东西,却被正主逮个正着,遭群攻呢。孙邦俊心下叹息,也十分不忍,想了想,还是想帮这个乞丐一把。实际上,孙邦俊也不是什么宽裕的人家,不然也不能跑到集市卖野菜。但实在不忍心,孙邦俊还是掏了掏怀里仅有的两个馍馍,打算都给乞丐,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可没想到,孙邦俊抬脚才往乞丐方向走了几步,就被身边的人拦下,一边拦,还一边激动地吼道:“别去别去”“离他远点儿,他是个日本人”。在众人七嘴八舌的吼声中,孙邦俊终于拼凑出了真相,原来这个乞丐竟是个日本人,他心下一惊,不死心又仔细看了看,虽然乞丐身上破破烂烂,但依稀还是能看出他穿的是日本士兵的服装。是什么人不好,偏偏是个日本人,孙邦俊心中想着,也不自觉生出几分恼怒,抗战才过去一年,处处残破的山河提醒着众人,他们和日本之间的国恨家仇,孙邦俊当然也恨。但转身再看乞丐,呼吸非常微弱,孙邦俊又忍不住想,似乎下一秒就要没了呼吸,要是真没人管,铁定熬不了几天。

纠结了很久,终究是良心占了上风,孙邦俊还是将手中的馍馍扔给了乞丐,他想自己能做的仅有这一步。此时的孙邦俊怎么都没想到,本是一时善举,却就此得了个“麻烦”。

原本孙邦俊给了馍馍,转身就要离开。不成想,突然被乞丐拉住了衣摆,虽然对方没有开口,但是眼神中的祈求的意味不言而喻,看得人心软。不过,这次孙邦俊没有再心软,他狠了狠心,甩开乞丐,快步离开。可没想到的是,孙邦俊在前面走,乞丐就跟在后头爬,一直不肯离开。孙邦俊本想铁心不做理会,可是他走哪儿,乞丐跟到哪儿,甩不掉就算了。没过多久,乞丐就气喘吁吁,比之刚才还要虚弱,就像马上要咽气。孙邦俊最终没能狠下心,转身回去,将乞丐背了起来,这一背还背回了家,抛开身份不说,怎么都是一条人命啊!

收养日本伤兵,引起众人不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孙邦俊的一时冲动是出于善心,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理解他的善心。在当时那个年代,只要谈到日本人,人人恨不得跳起来打一顿,更何况孙邦俊还带回了一个。所以不难想象,当孙邦俊将乞丐背回家时,村里一下炸开了锅,一个个跑到孙邦俊家里,指责“你忘记了国恨家仇吗”“你是想给村子招祸吗”。



不仅是村民不理解,就连孙邦俊的家人也不理解。不单是出于对日本士兵的恨意,还有家里拮据的现状,不夸张的话说,当时孙邦俊家完全是家徒四壁,天天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现在又多了人,怎么活?

这些孙邦俊不是没想过,但是比起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死,他认为挨骂和挨饿都是值得的,他自己再节省一点,总不至于让乞丐饿死。所以孙邦俊默默忍受了所有人的质疑和不满,同时又坚定地将乞丐带回了家,给其换了干净的衣物、包扎了伤口。其实,孙邦俊真的没想太多,他甚至还觉得等到乞丐痊愈,将他送走就好,即使照顾乞丐,也是一时的。

就是孙邦俊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麻烦”才仅仅是开始。原来,在孙邦俊帮助乞丐拾掇一番后,发现这个乞丐脑子有点儿“问题”。因为语言不同,起初孙邦俊也只以为是交流不通的原因,可后来,孙邦俊发现,乞丐宛若几岁的孩童,跟他比划也不懂,整天只会傻乎乎的笑,傻乎乎的玩儿。而更令孙邦俊没想到的是,乞丐还一天天往更傻的趋势,连生活都快不能自理。孙邦俊有些愁,看着这个样子,也不知道有生命危险。

后来,实在是担心不下,孙邦俊咬咬牙将乞丐送去了医院。结果医生诊断乞丐是头部受了伤,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只能稍加稳定病情。好歹不会危及性命,孙邦俊稍稍心安,但这一趟医院可不便宜,不仅掏空了孙家不多的家底儿,还欠下了300多巨债!



但事已至此,孙邦俊也不曾后悔,反而考虑到乞丐的未来,索性给他取了个名字“李同”,就当是亲弟弟一样照顾。过了些时间,李同果然恢复了很多,虽然还是憨憨的,但好歹能够自理生活。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孙家人也渐渐接受了李同,因为每天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意识到面前的人,虽是日本士兵,但也是普通的人。

遗憾的是,在1962年时,年迈的孙邦俊遗憾离世。不过孙邦俊去世后,孙邦俊的儿子、孙子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李同的责任,孙家人默契地继续照顾着李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村里人也发现,李同这个日本士兵有些不一样,天天只知道憨笑傻吃,连重活都干不了,只能做些轻省的活儿。要不是孙家心善,真不一定能在那个年代活下来。大家也开始将李同看作是孙家的一份子。无论是孙家人还是村里人都以为,李同将会一直在孙家,直到老去逝去。

日本伤兵回家,两家人的感情继续延续

然而没想到,1993年的一天。孙家突然来了几个日本人,指名点姓要找石田东四郎,后来众人才知道这个石田东四郎,就是孙邦俊当年救下来的乞丐—李同。距今为止,李同已经在孙家生活了47年,没人想到他的家人竟会时隔这么多年找上门来。



来人是石田东四郎的弟弟,其实弟弟已经寻找石田东四郎几十年了,就在不抱希望的时候,意外听到河南一户人家收养了一位日本士兵。弟弟连忙跟着外交团来看看情况,没想到,真的是失踪40多年的石田东四郎!

而从石田东四郎哥哥的口中,大家才知道了李同,也就是石田东四郎的完整经历。石田东四郎是日本秋田县人,战争爆发前,他是东京农学院一名农业方面的学生。但因为战争,石田东四郎学业中止走上了战场。其实,年轻的石田东四郎也不喜欢战争,再加上后来看到战场的残酷后,不喜加重,更是无心念战。但很不幸的是,即使心中反感,石田东四郎还是被逼着上了战场。更不幸的是,就在战争快要结束时,石田东四郎遭炮弹袭击头部,半身瘫痪。



最后,战争以日本战败结束,日本政府落荒而逃。但谁都没想到,背地里和石田东四郎一样伤重的日本士兵们被弃如敝屣,他们被国家抛弃了。先是经历了重伤,又被国家抛弃,石田东四郎心如死灰。但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回一趟家的念头支撑着石田东四郎,他拖着残败的身子四处流浪,乞讨为生。但是因为日本种下的恶果,身为日本人的石田东四郎,四处遭白眼,直到他遇见了孙邦俊。

距今为止,石田东四郎已经和孙家人相处47年,俨然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家人,无论是石田东四郎还是孙家人,面对石田东四郎的离开都十分不舍。但是孙家人知道,石田东四郎肯定也想念自己的家人,并且回国才能更好的为石田东四郎治病。所以在1993年,石田东四郎跟着弟弟回到了家乡。

不过,虽然分开了,但是石田东四郎和孙家人的情谊并未因此斩断,反而多了一份新的羁绊。



在石田东四郎回到日本后不久,痴傻症有了非常有效的改善。也是因此,石田东四郎更加感激孙邦俊和孙家人的救命以及收养之恩。回到家乡后的石田东四郎,一直思念着孙家人,也四处和他们讲述孙家人的义举。后来,日本不少当地人在有感于石田东四郎的事情,自发捐款集资500万日元,希望赠予孙家。

当然最后,孙家并没有收下这笔钱,虽然当时孙家人日子过得并不轻快,但他们将石田东四郎看作是亲人,又怎么可能亲人的收钱呢?到最后,在双方协商下,500万日元捐给了当地政府,为家乡建设出了一份力。后来,在1998年,日本政府又在当地修建了一座中日友好小学,以表对孙家人的感恩。

但事实上,孙家人对石田东四郎的恩情,的确不是几句感谢以及几笔捐赠就能抵清的。在收养石田东四郎之初,孙家人几乎是遭到村里所有人的孤立和白眼,长达十多年。而后,孙邦俊的儿子,还曾考上过当地一所师范学校,但是因为石田东四郎的身份问题,最后被拒之门外。种种类似的小事,因为石田东四郎的身份,孙家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不过好的是,这一份善举,让孙家人多了一门亲戚。在后面的几十年里,孙家和石田东四郎一家保持着联系,孙家人到日本留学,也多番受到石田东四郎一家的照顾。



不得不说,尽管孙邦俊收养石田东四郎一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即使到现在,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孙邦俊的做法,对他收养日本人的事情,更是有褒有贬,最主要的就是石田东四郎的身份。我想说,无论何时,曾经苦难不会消失,日本人犯下的罪恶也应该被记住。但是孙邦俊此举,除去石田东四郎日本人的身份,更是基于对生命尊敬的一次善举。

2024-11-11 22:50 点击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