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费”该不该要?

  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近年来,一些所谓家庭的内部矛盾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提速,现在也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并写在了相关法律条文里。比如“常回家看看”、“老人可以拒绝成年子女啃老”等。近日的新闻报道了,广西陆川县的杨金美老人依靠诉讼手段向儿子、儿媳索要“带孙费”。由于自从孙子出生后,儿子和媳妇一回家就玩手机,孩子吵闹他们也不管。于是,杨金美老人将儿子和已经离婚的儿媳都告上了法庭,向他们索要“带孙费”。老人称,他们在履行抚养孩子的责任方面存在实际的“家务啃老”行为,所以向儿子、媳妇要“带孙费”。
  要与不要看似都有理
  这一新闻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很多人的热议。有的觉得为了让子女了解到做父母的艰辛,并和宝宝在平时的亲子互动中增进感情,所以应该父母经常带宝宝。而对于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带宝宝,出于亲情考虑,他们可以代为照看,但抚育孩子的重担绝对不能落在老人们的身上。“带孙费”就是要提醒子女要对宝宝多上心,也要考虑老人家的辛苦;有的人就认为老人带孙子是很普遍的事情,要“带孙费”,就是把亲情利益化了,让人感觉家人之间的亲情都与金钱挂钩了。
  就这样,站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不过法律的判决是老人胜诉,就是说肯定了孩子父母的“家务啃老”行为,无论是经济上的啃老还是家务上的啃老,老人都可以拒绝。法官判决这个典型案件中的杨金美老人胜诉,要求儿子、儿媳付抚养费和带孙费,对于维护老人的权利,具有示范作用。这一判决也为年轻的子女们敲了一记警钟,别用亲情来绑架家里的老人。大到社会、小到家庭,老人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人与儿女都有话说
  尽管从血缘关系与家庭亲情上讲,老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小孩,但是,他们并没有义务这样做。做子女的要体谅老人,平时应该分担家务,特别是对于帮忙带孩子的老人,由于劳心劳力,子女更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家住市区锦绣华府小区的李女士是个80后妈妈,有个四岁的宝宝,平时他们夫妻二人工作很忙,所以老人在帮忙带孩子。当记者问及他们会不会给家里老人“带孙费”的时候。李女士肯定地说:“不会给、也不用给,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奶奶带了几个月,家里的所有花销什么的都我们夫妻俩给,孩子吃的用的也没有让老人家花钱,每月还给爷爷奶奶一点零用钱,我们没有啃老,所以不会给。现在姥姥在带,还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我们有几次把钱塞给姥姥,她都不要,说是我们工作压力大,要给我们减轻负担,她有退休工资,不需要我们给她钱。我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买点礼物送给他们,表达我们了解奶奶和姥姥带孩子的辛苦。”
  住在市区和顺名都城小区的王女士有个三岁左右的宝宝,平时也是工作比较忙,孩子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在带。王女士对于“带孙费”这一话题想了想之后说:“我也从新闻中看了这一事件,觉得挺吃惊,因为作为子女就算不忙也不管宝宝也太过分了,这样宝宝能和父母有感情吗?而孩子的奶奶也是气儿子和媳妇不履行做父母的责任,在家务上啃老。我家虽然不会说给老人什么带孙费,但是我们夫妻俩只要一下班就带孩子,休息的时候也主动带孩子,不能说工作累就不做父母了,有了宝宝就要负责。我们经常会想着双方父母,换季了,我们给四位老人买衣服鞋子,家里的吃的用的也基本是我们自己购买,绝不啃老。这样一个大家庭才能和谐啊!”
  作为带孙女已经有六年的涂女士,她听了“带孙费”的事情,笑着说:“我不会要的,因为都是一家人,我多忙一点,为女儿和女婿减轻点负担,而且女儿和女婿也不错,只要下班回来了就带孩子看书写作业,不用我们老人操心。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我家的子女也和这个案件中的子女一样,我也会要。因为这个案件中的儿子太不像话了,无论回家有没有事,都玩电脑,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做父母不够格。我支持这位老人要带孙费,我们老人带孩子是顾及亲情,而子女依仗着老人的善良而啃老就不对了。”
  从和几位年轻人、老年人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于这一事件的认识虽然在表面上有分歧,其实内在都是一样的。老人在法律上并没有免费做家务和带孙子女的义务。而真正对于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的是父母,除非父母双亡时,祖父母、外祖父母才具有监护权和抚养义务。
  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希望现在家有老人帮带孩子的、或者是希望今后家里老人帮带孩子的年轻人都需要了解老人所付出的艰辛,所以不能逃脱责任,而应共同来承担家务和带小孩。父母毕竟操劳了一辈子,他们也有权休息和享受退休生活。作为父母也需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增进感情,这都是和谐的家庭关系所需要的。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10-30 22:40 点击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