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82岁老人照顾102岁母亲 相互扶持撑起一个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合肥市合作化南路旁的老煤球厂宿舍是百度地图上无法搜索到的老小区,刷着黄色墙漆的六层小楼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和高架桥的包围下显得非常不起眼。就在这片小区中住着一对高龄母女,女儿徐义芳今年82岁,母亲王玉芬则已经102岁高寿,简陋的两室一厅里,母女俩人相互扶持,日日夜夜寸步不离。

徐义芳将母亲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突遭巨变 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徐义芳老人是家里的独生女,结婚后生育了四个孩子,婚后由于丈夫爱喝酒不顾家,徐义芳在33岁时与丈夫离婚。原本在街道工作的王玉芬心疼女儿,辞掉了社区的工作,在家帮女儿照看孩子。徐义芳说,“我父亲去世得早,我又要上班,四个孩子都是母亲帮我看大的,要不我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

虽然母女两人拉扯起四个孩子,家庭并不算宽裕,但是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母女俩也算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然而之后接二连三的变故,使得两人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

可能是家庭遗传导致,徐义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先后查出了心脏疾病,进行了心脏换瓣手术,如今大儿子恢复得还算良好,二儿子的肺部又查出问题,今年国庆期间进行了一场手术,还在留院观察。

82岁的徐义芳和102岁的母亲王玉芬相依为命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大女儿。她很孝顺,之前经常来家里照顾我。她查出肾癌有三年了,去上海做了两次手术,不是很成功。”大女儿的病情,一直是悬在徐义芳心头的一把剑。

对两个老人造成更大打击的是,2017年底,原本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小儿子在家里吃饭时突发脑梗去世。儿媳带孙子回娘家生活,家里只剩了两个老人相依为命。

衣食住行 不离开母亲半步

由于母亲年迈,行动不便,必须有人搀扶着才能在屋内走动,听力也严重下降,徐义芳几乎是寸步不离地照顾她。

“我平时除了扔垃圾不出门,出去时都要把门锁好,怕有外人进来,我母亲又听不见。我有肺动脉高压,脊椎也不好,自己出门本来就费劲,因担心她一个人在家,所以我就不出门。“徐义芳说,平时大儿媳妇或者女婿会送饭过来。

徐义芳每天早晨照顾母亲吃早饭

每天早上六点多,徐义芳照顾母亲穿好衣服,然后去热早饭。早饭是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不锈钢杯子里,装着豆奶粉、芝麻粉、燕麦片,只需要用热水冲开。“我母亲牙齿都掉光了,现在喜欢吃这个,中午烧饭我也都给她炖得烂一点。”徐义芳说,“早上还要给她热三个烧卖和一个鸡蛋,我就吃一个鸡蛋。”

怕母亲一个人发生意外,夜里徐义芳与母亲睡在一张床上。由于吃的食物大多是流食,王玉芬每晚要起夜三四次,徐义芳夜里都睡不踏实,听到母亲有动静就会醒来。下午的时候,母亲会看一会儿电视,徐义芳就趁这个时间打个盹儿。

在徐义芳精心的照顾下,王玉芬的身体比较硬朗,精神矍铄,一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脸色看着也非常红润。

徐义芳为母亲特别准备的芝麻糊流食

“只要健康就什么都好”

虽然在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徐义芳还是不愿意麻烦家里人。“我女婿每周都要过来两三次,我不让他过来,他也七十多岁了,由于我女儿的病整日挂心,他压力很大。”由于自己经历过种种辛苦,徐义芳十分能感受他人的难处,“儿子去世后,儿媳妇一个人带孩子特别辛苦,我特别明白一个人带孩子的不容易,我每月也会拿一点钱补贴一下他们。”

两位老人依靠着徐义芳每月三千块的退休金生活,由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每个月还需要固定花费一千元左右购买进口的治疗药物,经济状况不太好,社区正在帮助老人申请相应的补助。“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身体健健康康的就好。”徐义芳说这句话时,看了看自己的母亲。虽然生活上是由徐义芳照顾着母亲,但是母亲也在精神上支撑着她。两位老人都念叨着一句话,“如果我走了,她一个人怎么办。”困难的日子里,母女两人想得更多的是对方。

“母亲这个年纪还能陪伴我,是我的福气,只要我能动,就会一直照顾下去。”面对未来,徐义芳坚定地说。

目前,在生活上,政府每月给王玉芬老人发放六百元的补助金额,且每周可以帮忙采买一次食品;两位老人所在的社区也在积极为老人提供帮助,正在帮老人申请相应补助,平时也经常上门慰问,组织志愿者帮老人整理内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于源绮  记者 刘旸

2024-10-14 21:26 点击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