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憧憬新家园
临近岁末,南市街道西坞村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段时间,61岁的村民吴时明经常要到自家新房的地基看看。“2017年,告别危旧房;2018年,迎来新房子。我们一家,将以这样一个形式辞旧迎新。”吴时明笑着说。
吴时明一家6口人,以前住的是两间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前些年,屋顶得年年翻修。到了下雪天,一家人就提心吊胆,因为横梁太细,怕承受不住压力。交通也不便,屋旁小弄只有4米宽,车子交会就没法通过。这些年来,他们一家总盼着重建房子。
全市迅速掀起的危旧房治理改造热潮,让吴时明一家看到了希望。在治危拆违工作中,我市将“零增地”作为总目标,将集约节约用地作为总原则,将“先拆除再安置”作为总前提,以“建设规模零增长”倒逼空心村改造。
誓师大会4月14日召开,吴时明所在的西坞村76户危旧房,于4月20日统一开拆。六个月后,该村拆后重建启动,成为南市街道最先破土动工开始拆后重建的村庄。
老房拆除后,吴时明一家人暂住在由村里出资承租的三间民房里。这几个月来,吴时明和村民们对村庄的一点点变化都看在眼里:老祠堂改建为文化礼堂,春节前可以完工;村中的池塘进行了修砌,池塘上将造亭台……
同我市很多村庄一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领下,西坞村借力治危拆违,推动截污纳管、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齐头并进,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村内安置的危房拆建户们大多已开工建房,估计明年都能迁新居。”村委会主任吴全洪说。
吴时明也憧憬着不远的将来可以住进新房。“今年‘辞旧’,明年就能搬进3间3层的新房子了。新房子四边都是路,间距又合适,日照充足,住着肯定舒服。”吴时明对记者说。
和吴时明一样,我市数量众多的危房拆建户们都对拆后重建的新家园满怀期待。据了解,全市1008个村庄开展了危旧房整治,已累计拆除危旧房48590户。
对拆后重建这一民生大事,我市根据轻重缓急,推进分类安置,明确了原拆原建、调剂置换、待安置凭证、宅基地安置、村集体回购、“立改套”安置以及集聚安置等多种安置途径,分期分批解决好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到目前,全市731个村已启动规划编制,691个村形成初步方案,607个村完成规划公示;323个村(小区)的4542户农户已定桩放样启动拆后重建。
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危旧房治理改造同村环境改善、谋划产业植入、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形成“千村千品、千村千韵、千村千景、千村千业”格局,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