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汇总十篇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开荒保洁13825404095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举措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篇(1)

1 Why——手术室为什么要进行

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卫生工作、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了创建平安医院,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为了全面坚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为了改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为了提高手术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展示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内涵。

2 What——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应想方设法满足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让他们在手术前后都能感受到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份温馨的手术告知图示,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和手术用具,一句及时到位的解释和安抚,让他们体会到像家一样感觉的氛围。

3 When——什么时候去做

手术前通过术前访视告知单让病人了解整个程序,向病人讲解的注意事项,确保沟通有效。手术中的护理关怀,对病人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尽量陪在病人的身旁,告诉病人手术进程。在病人疼痛难忍时,护士可紧握病人的手,让病人感到温暖,减轻疼痛感,稳定病人的情绪。手术后随访,手术护士再次来病房了解病人手术后的感受,关心、安慰病人,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祝病人早日康复[1]。术前、术中、术后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把他们衔接起来,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

4 Where——在哪里做

病人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住院病区、术前接待间、手术操作间、麻醉复苏室都是我们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场所,我们的服务在哪里就要求必须是提供优质的服务。

5 How——如何做

5.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制定活动目标和方案:成立由护士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负责落实活动计划的实施和评价,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以“手术患者及家属满意、手术医师满意、医院满意”为活动目标,把这项工作作为科室“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优质、高效的进行。

5.2 重视内部客户——手术医师的服务

5.2.1 成立专科护理配合小组,实施弹性排班:组织各专科手术配合小组的学术讲座,聘请专科手术医师轮流讲课,建立手术医师的手术喜好档案,强化各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技术水平。每天根据手术量的情况,适当增设“9-4”“10-5”班,保证薄弱时间段(中午)的人力,杜绝2台手术只有1名巡回护士的现象,改变护士加班直落时间长的问题,消除护士职业疲溃感,保证护士饱满的工作热情。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2.2 护士长主动搭建医护沟通平台:护士长利用节假日组织医护联谊会,增进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融洽医护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5.3 提供细节服务,满足手术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5.3.1 优化手术患者的接待流程,提供“术晨接待”服务:术晨接待患者是术前访视工作的延续,也是术前访视与术中护理自然衔接的过程,为了保证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我科对所有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晨接待服务。取消每天早晨全科人员参加的大晨会交班,采取主班护士和晨会提问培训护士简单交班即可,交班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重要会议传达集中在每个星期一次的全科大交班,全科大交班术晨接入的手术患者先集中在准备间由一名高年资护士集中接待,把护士的时间真正还给手术患者。

5.3.2 关注急诊患者的心理疏导:我院急诊手术较多,占总手术总数43±2.6%,急诊手术患者是我们服务的一个庞大的群体。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由于急诊手术的特殊性,术前访视和手术患者的运转需同步进行,急诊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源,巡回护士在接运患者途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疏导和护理,介绍手术、麻醉基本经过、积极鼓励患者,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的恐惧心理,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

5.3.3 提供手术患儿苏醒期的亲属陪护及术中亲情告知服务:根据手术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患儿手术结束转运至麻醉复苏室后,我们提供亲属入室陪护的服务,有助于患儿苏醒期的舒适护理。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的手术,我们接待护士会与等候区的患者家属亲情连线,告知手术进程,解答家属的疑问,及时解除患者家属的担忧,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5.4 积极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利用新闻媒体、报刊、医院的板报、院内的网站等作为媒介,报道我们的护理服务内容及优秀的护理服务个人,号召护理人员学习身边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5.5 强化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做到实处。每个月根据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评选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年度的优秀护士评选优先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中产生。

6 小结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患者的心愿。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是改变患者对医院认识误区的一种方式,同时使得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充满信心[2]。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给我们手术室护理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护理环境,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合理管理护士人力资源,加强医护沟通,和谐合作,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我们优质的护理服务。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40-01

根据2010年卫生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示精神,2010年决定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及及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目标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院2010年5月手术室通过加强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随访评价、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0例病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39例、女161例,年龄18~82岁,平均(49.6±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征求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将40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组护理方法 按照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1)加强术前访视 由于对医学知识不了解,患者往往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从而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术前访视,术前由巡回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以及麻醉方式等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树立配合手术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简单介绍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用疏导的方法去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思想顾虑,使其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同时向患者说明术前12h禁食、4h~6h禁饮、注意保暖等必要性,向患者说明术前要插胃管或留置尿道管等,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学会有效的咳嗽等健康宣教。

(2)术中护理

手术当天,由术前访视的护理人员到病房亲自接患者,进行三查七核对,核实无误后,带病人进入手术间,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与医护人员进行主动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恐惧心理。麻醉后,患者的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要注意调节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40%~50%。对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手术的患者,当发现患者表现出紧张不安时,要做好心理疏导,亲人般的握住患者的手,叫其随我们一起做深呼吸运动,呼吸的调节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很快地平静下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通畅。并认真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观察各种仪器使用情况,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2]。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协助医师将患者安置好,将患者的情况告诉病房护士,交代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加强各种引流管的管理。术后第一天,对患者进行探视。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了解患者及手术科室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内容包括:询问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如切口疼痛、肠蠕动恢复情况、有无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 观察指标 出院前向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围手术期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并回收调查问卷,对传统护理组和实验组监测术前2h和进入手术室后5min的血压和心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 ±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满意率为98.5%,传统护理组满意率为86.5%,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传统护理组术前2h和进入手术室5min后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3],卫生部2010年1月27日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工作10年以上者为Ⅲ级护士,主要任务是采用护理质量标准评价护士护理工作,保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3~10年者为Ⅱ级护士,主要任务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工作3年以下者为Ⅰ级护士,主要任务是做基础护理工作,考核不合格者降低一级。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文素养、护理礼仪、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4]。手术室护士长敢于管理,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室护理人员,全体护士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了病人围手术期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缺陷和差错,创建一个十分和睦融洽的护患关系。术前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周到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情绪,术中精湛的技术,无一例差错事故,普遍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实验组病人满意率达98.5%,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的目的,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乔彦华,王佳嵩,张子群.护理优质服务程序在手术室实施体会[J].河南外科杂志,2005,11(1):90.

篇(3)

在手术进行时,在手术室里的护理工作便是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的各种护理措施。但若只是为了配合手术的单纯技术操作的护理工作却是不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应该更加的真诚、人性化,要让手术患者感觉来自医护人员的真诚与关心。人们的经济条件与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慢慢的在医学上的优质护理的概念也就慢慢出现并在逐渐实施,这就要求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不能在只以配合手术而进行操作的技术护理了,现在还需要为患者考虑,融入更多的人性关怀给予患者,让患者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感觉到安全的,人性化的关怀,为患者消除焦虑与恐惧心理[1]。我院现将术前的探访,手术中的关怀与尊重还有术后的回访等一系列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措施融合运用进了护理程序当中,具体的优质护理方法还有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住院期间选择进行手术的120例的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进行了统一的计算分析。其中使用常规手术护理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使用人性化的手术护理对观察组进行护理。

1.2方法

1.2.1术前访视我院派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因为专职护士比较熟悉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访视的时候护士应穿着工作服,说话礼貌,举止端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可信度和进行手术的安全感与医护人员术前探访时良好礼仪和人性的关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应挑选避开患者午休和就餐还有医生大查房的时间,在手术前1 d的下午进行术前的访问探视,并且访视时间不宜过长,在5~10min就可以了,太久了或许会引起患者的紧张与不安,这样就反而起了反效果。

1.2.2收集患者具体资料以查阅病历的方式,与护士以及主管医生联络,了解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生命体征,诊断,手术名称,麻醉,家族史,药物敏感,化验结果历史记录,以及是否有佩戴隐形眼镜或安装义齿,女性患者在经期有无感染,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身高和体重,营养状况,生活习性,社会背景,生活史,接受手术的态度是否乐观。

1.2.3术前充分掌握患者具体情况亲切地称呼患者,不能用病床号代替叫患者的名字。首先,介绍自己的情况,说明此行的目的,解释给患者听,从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后离开手术室的大致过程,手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并且严禁使用医学专业用语交流,尽可能多地去鼓励,安慰,面对不同的心理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准备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心理生理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去接受手术。

1.2.4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心理进行有必要的医疗知识讲解和心理辅导,以达到消除患者的顾虑,减少一切消极因素的目的,防止意外出现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要周到的呵护患者,及时给予解释做实施护理措施和治疗措施给患者听,动作要轻柔,操作要熟练而稳重,控制好操作室的温度,避免患者着凉[2]。另外,不要随意与他人谈论患者的病情,在手术中也要适当调整安慰患者的心情,手术后,为患者穿上衣裤等保护好患者的隐私,确保患者麻醉清醒后,保护创口,引流管确认固定后,送患者平稳的按时的返回病房。及时回访,给予患者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在确认无手术并发症与风险后1~3d,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

1.3 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法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通过表1的对照组和观察的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讨论

护理是一门人性化的人文精神,人性关怀要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尊重每一位护理服务的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这是人性化关怀的最重要的主要因素。人性化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上的应用,其实就是在本质上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使患者感到舒适并安全地接受手术,以减少手术的恐惧[3]。实施人性化的关怀护理,创建一个充满人性的人文环境,使从术前到术后随访的患者,每个环节和每个站点都富有热情,周到与细致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患者合理诉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的重要举措与途径,那就是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也是现代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自觉地把对患者的关怀,展现在工作中,付诸实践。并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人性化关怀是护理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护理模式转变,人性化关怀也将融入到手术患者的全过程当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是提高护理需求的质量,而且还是缓解医患之间矛盾的关键。

在手术室里应用人性化关怀的目的是创建良好的手术环境与条件,为手术患者的安全尽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实施手术人性化关怀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加强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使患者获得足够的满足与安全感;另一方面,患者具有良好的个性化服务,使得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是保持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方式来配合手术的进行,这也为手术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1.1 分析服务对象需求手术室的服务对象分为三类人员,分别为患者、手术医师和本科室工作人员,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分别设计服务指标调査问卷,得到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1)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査问卷50份,回收48份,其中手术室环境舒适、麻醉手术安全、医护人员态度认真、耐心细致地解释患者的所有问题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2) 对手术医师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手术室护士技术过硬、手术所需的物品准备齐全、器械仪器性能良好、洁净度达标、感染控制严格、公共设施完善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3) 对本科室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份,其中职业防护措施保障到位、工作流程优化简便、科室管理人性化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指标。以上为影响手术室服务质量的因素。

1.2 评估现有的工作流程手术室现有工作流程分为技术操作流程和管理工作流程,技术操作流程包括各项手术配合相关的技术操作,如冠状动脉搭桥术配合流程、髋关节置换术配合流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配合流程等;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各项护理班次履行职责的流程,如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接送患者工作流程等。笔者认为技术流程以业务为核心,强调对外科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管理流程以制度为核心,强调为手术室业务技术安全提供保障。现有流程侧重于避免因护士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导致执行不利和工作失误,但是没有考虑到服务质量方面的要素,没有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到整个护理活动中,需要进行重组。

1.3改进措施

1.3.1设计服务措施,实现手术室服务的高质量在业务流程中,例如:在供应组护士工作流程中,通过调整器械包内器械数量和种类,改变了以往一个器械包只能做一类专科手术的局面,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率,降低器械的空消率。在管理流程中,例如:在术前访视流程中,利用自制的图文材料进行宣教,使用规范用语加强沟通,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有效做到了护理人员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人文关怀手术患者。在输液(或输血)流程中,完善套管针穿刺前宣教内容,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

1.3.2增加质控环节,实现手术室服务的高标准如在巡回护士工作流程中,增加术间检查环节,要求术前监控洁净度、温湿度、设备性能和物品供应,若有问题提前解决;在洗手护士工作流程中,增加术后评价环节,及时更换术中不好使用的器械,确保手术室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有效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在感染控制流程中,通过细化三区环境清洁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环节,配备足够量的铅板和铅衣、护目镜、检查手套等职业防护用具,得到手术室各级工作人员的好评,同时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降低无菌手术的感染率。

1.3.3运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重组流程的执行力细化手术室人力资源绩效体系中服务质量三级指标的内容,量化重组流程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增加服务能力与效率指标,体现出每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个性化和真诚因素。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奖金、培训、专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认真按照重组的工作流程规范所有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2.体会

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自2014年1月实施以来,有效提高患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90.41%提升到96.33%,手术医师满意度由85.67%提升到95.28%。提高了手术台的使用率,特别是高峰期手术保障能力,日常规手术最高例数由31例提升到40例。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能力素质,增加凝聚力,有助于团队文化形成和科室内涵建设。主要体会如下。

2.1 确保流程重组后主动运行在实施流程重组中注重与服务标准的结合,力求每项操作技术、每个班次、每个时间段都有量身定做的服务定式,确保人员能够执行,便于执行,同时强调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来指导和约束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改变以往的被动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整体工作有机制的按照流程主动运行。

2.2确保流程重组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研究显示,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在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确认重要的服务行为等方面的观点存在差异。因此在需求分析、设计服务措施工作中,应做到角色互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意见和征求建议,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建多岗位合作的团队,仔细评估、认真讨论和反复论证,力求手术室服务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

关键词 ] 四维满意度调查;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88-02

手术室是医院全体手术科室的运转枢纽,工作风险大、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好坏乃至成败,而护理工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细微的差错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患者满意度评价在国内逐步成为全面衡量护理质量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是否能够满足病人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也有文献通过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1],来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但若仅适用一种形式的满意度来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也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在 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高度重视满意度调查工作,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调研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通过问题的整改落实,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室及患者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手术量大、与手术室联系密切的手术科室的外科医生、外科护士,手术室麻醉师,随机选取部分患者或家属各3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医务人员中男性52名,女性38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26名,涉及专业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心胸外科等。

1.2方法

1.2.1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2-3],咨询业内护理专家,设计4种调查问卷,包括外科医生版、外科护士版、麻醉医师版、患者版,每种调查问卷侧重点不同,外科医生版主要围绕手术安排、器械准备、三方核查、手术配合、应急处理等内容,外科护士版主要包括手术交接(包括患、药品、管路等)、手术期间护理文书规范、术前术后访视等内容,麻醉医师版主要包括麻醉前准备、三方核查、术中配合、术后苏醒管理等内容,患者版主要包括术前术后访视、术前准备、隐私保护、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内容,给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各赋分值:5、4、3、2、1。每种调查表附有调查对象最满意的手术室护士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

1.2.2调查方法手术室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进行1次,护理部成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小组,由专门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到麻醉科、各病区发放调查问卷,解释表格填写方法。调查表不记名,填完后当场收回,尽量避免干扰因素。表格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专题会上组织讨论,必要时召开手术室临床科室联席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或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完善、流程优化及业务培训,将整改情况列为下一季度满意度调查的追踪内容,直至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给予“最满意护士”一定程度的奖励。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护理部组织召开手术室护理工作专题会6次,手术室临床科室协调会2次,共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流程10余项,推出优质护理举措3项。

建立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与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标准,关注病人交接转运与安全查对,加强细节服务,通过病房与手术室床边交接双人核对、护送转运途中亲情交流,术前等候时专人沟通与心理护理等举措,缓解患者术前恐惧感。

修订手术交接单,确保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用药、皮肤、切口、管道等交接准确性;建立手术结束主动沟通制度,保证病房医护专人、及时、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术后病人。

加强对手术安全核查、术前术后访视、术前术后规范交接专项督查,全年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100%,术前术后规范交接执行率100%。

经过一年的系统分析调查后,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逐步上升,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围术期护理工作和谐程度逐渐达到理想状态,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四维满意度调查可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手术室工作环节多而复杂,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且后果严重,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转变成实际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4]。刘红通过医生满意度测评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罗丹阳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整体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质量,但都存在调查对象单一,信息收集不全面的问题。该院创新使用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改变了单一形式满意度调查导致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分析护理管理、业务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制定有效的持续整改措施提供依据,使科室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是护理质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护理质控成绩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四维满意度调查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为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增强每位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在四维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所有合作人员和患者的监督,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也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实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出现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先创优”的良性局面。科室借此契机,完善手术室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护士层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重点,对新入科护士实施路径化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3.3四维满意度调查使手术室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护、护护关系更加融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与跨科室的外科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师、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交接,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工作环节显得更加复杂,却并未建立适当的沟通途径。手术医护协作不默契不仅影响整体的团结,而且因矛盾印发言语冲突时,影响工作情绪及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成为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时关系到手术成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3]。通过四维满意度调查,及时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并通过专题会、联席会的形式迅速解决了沟通协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消除了负面情绪,使得围术期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配合更加默契,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四维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满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手术室护理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是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提升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重要依据,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护理团队,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6]。四维满意度调查只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辅助手段,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才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及时强化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追踪,确保实施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荣.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解析及决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7):138.

[2]胡玲,蒲琴.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39-40.

[3]孟发蓉,何晓蓉.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68-269.

[4]张海伟,杨美玲,冯建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1):3574-3575.

篇(6)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冗杂,管理严格,患者病情复杂,对护理要求颇高,如果护理不到位,极易导致差错发生,进而对患者及医护工作人员带来损害和困扰[1]。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精细化护理就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2]。近年来,笔者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举措,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并取得了患者的认可,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患者男63例,女43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为(43.7±6.9)岁;四肢骨折54例,脊柱病变43例,软组织伤9例。对照组患者男59例,女47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为(44.6±7.2)岁;四肢骨折58例,脊柱病变40例,软组织伤8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受试者均详细告知研究目的和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术前接受常规询问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手术过程,术前患者接受全面检查、消毒等。

1.2.2观察组

采用精细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手术室环境管理:对手术室不同区域实施精细化管理,区分不同区域的重点和职责;手术室内按时消毒,对手术相关器械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实施术前1h再次消毒;在进行手术室清洁相关工作时均需湿式打扫[3];(2)手术室用品管理措施:手术室内物品必须由专人管理,按照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进行,分类存放手术器械、手术药品、手术辅助用具,禁止变质、过期、污染的药品和物品存放在手术室内;(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学习: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送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使他们了解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另外,要增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精细化护理意识的认识,严格遵守相关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水平;(4)考核评定:医院及手术室应该组织护理考核,并逐渐建立有成效的监督及制约机制,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将发现的隐患和护理中的不足反馈给手术室,以便能及时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其中,护理依从程度判断标准:患者对护理措施同意,并且能完全配合;患者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完全按照手术室流程管理进行。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护理内容,舒适度,是否存在坠件等意外事件发生,统计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差错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85例,满意17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6.2%,对照组非常满意47例,满意43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为75.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场所,虽然治疗时间较短,但手术治疗过程的环节较多,要求严格,稍有不慎,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和医疗差错的发生[4]。研究表明,通过提高护理水平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5]。近年来,精细化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并且逐渐被广大患者和手术医师所接受。精细化护理是以“细致、精确、规范、深入”为特征[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手术室环境管理为基础,通过精细化环境管理,使对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洁净物品供应通道;非洁净处置通道等手术室不同区域的管理更加严格,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使患者体验到手术室管理流程的规范和顺畅。以手术室用品管理措施的严格实行为重要内容,按照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对各类手术用具和器械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使手术过程更加顺畅,大大降低外科感染的风险[7],不但是手术医师的期望,也是广大患者的福音。以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学习为主要抓手,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了解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和精细化的护理意识。以临床定期考核评定为主要手段,通过考核评定,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并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精细化护理水平。另外,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使用,有助于建立优质护理的长效机制[8],转变手术室护士服务理念,护理服务与患者更加贴近,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医护配合度,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精细化护理应用手术室患者中,能明显提高护理水平,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玲 单位:北京怀柔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梅英,肖菊香.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151~5152.

2袁玉霞.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39~240.

3陆云,王艳.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洁净手术部质量内涵.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48~50.

4黄玲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3~24.

5唐红辉.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代研究与进展.吉林医学,2015,23(12):162~163.

篇(7)

医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就是手术室,是对患者施行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诊室,也是医院内非常重视技能的诊室[1-3]。而护理手术室不仅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其承担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并且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治疗和抢救都有着较高期望值,同时护理手术室的工作将直接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基本需求。细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通常是补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认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最大可能地去避免护理中的事故和差错,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4-6]。细节管理的基本服务宗旨就是以患者为基本中心,为其提供最体贴、细致、周到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术中满意度和舒适度。本研究选取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2.8)岁;骨科手术21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0例;手术时间36~325min,平均(180.5±12.5)min。实验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3.2)岁;骨科手术19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2例;手术时间41~336min,平均(188.5±10.8)min。排除标准[7-9]:术中出血量>300ml患者;手术前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前,应当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流程,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中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还应当延续监控重要指标,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予以解决。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成立手术室细节管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手术室护士和护士长等,展开会议细节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套具体的细节护理管理方案[10];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及资深护理讲坛和经验交流会,对手术室护理的技巧和经验展开交流,不断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手术之前护士与护士长要对手术器械和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在术中出现差错;定期举办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分析近期出现的错误,吸取经验,并且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手术护理的安全性。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统一穿着整洁干净的护士服,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温和可亲、礼貌谦逊的方式,问询患者病情时,确保言语清晰、流利。若患者对病情心存疑虑,护理人员要主动进行询问,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解决疑惑,多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③术中护理。要严格控制手术设备,确保手术器械与设备为正常状态[11],照顾患者的手术举措,使用同情词安慰并鼓励,了解患者术中的不适,做出及时调整。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术后定期访视的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对于手术后的恢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告知患者,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12]。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至上的基本原则。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参考文献制定,分为四个评价指标[13]:术前护理质量、术中护理质量、术后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形象。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四部分的评价之和为护理总质量评分;使用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9~10分为十分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5~6分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合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度、舒适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篇(8)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舒适度

手术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场所,它是医院中环境相对特殊且在各方面要求较高的阵地,担任着手术的实施、危重急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本研究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0例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管理的对比研究,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每台手术配备4~5名护士进行工作。观察组男341例,女259例,年龄14~78岁,平均(45.7±4.2)岁;按实施手术类别分为:急诊外科手术150例,妇产科手术120例,消化科手术80例,泌尿外科手术170例,骨科手术50例,其他科手术30例。对照组男375例,女225例,年龄16~72岁,平均(43.8±3.9)岁;按实施手术类别分为:急诊外科手术89例,妇产科手术134例,消化科手术77例,泌尿外科手术210例,骨科手术60例,其他科手术3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日常的护理原则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工作。(1)和谐化的手术室环境。包括手术室的装潢、仪器设备的安放等固定环境,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医师之间、护士与麻醉师之间等的人文气氛的环境。针对固定的设施环境要定期做好消毒、物品管理及整改工作,及时清洁手术室门窗、台面等,保持物品放置合理、整洁。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观察护士出现的任何变化,维持医师、护士、麻醉医师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强度的工作。(2)人性化的护理对策。医院为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建立预约制度,提前做好入院前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入院前指导教育和告知注意事项,使患者在入院前或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患者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担忧和紧张,多给予情绪上的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专业化的护理管理。为了有效充分的利用每位护理人员的劳动资源,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专业特长等进行工作岗位的分配是一项有力措施,达到双赢的局面。(4)民主化的管理机制。加入民主化的管理制度并在手术室日常护理规章制度中突出其特点。制度中明确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责任,规范工作中的操作步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设立奖励标准,让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受到科室的尊重,起到模范作用,消除不良工作氛围和工作态度。此外,向护理工作人员提供相关专业的培训机会和继续教育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为患者对护理的舒适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通过上述指标值评价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其中护理舒适度分为特别舒适、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采用护理舒适度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护理舒适度,采取评分制原则。临床护理舒适度的评分标准为:0分为不舒适,1~5分为较舒适,6~9分为舒适,10分为特别舒适;护理舒适度=(特别舒适例数+舒适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舒适度的比较:观察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高,人们对医院可以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手术过程安全规范的以及手术质量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1]。人性即人的本性,将尊重、关爱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同时缓解护理人员面对高压高责任工作下的压迫感和压力[2]。在目前的医患关系条件下,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政策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制定出多利于患者的举措,同时在心理上理解患者,同情患者,让患者在身体及心理上感到满意。手术室护理工作强度大,耗体力和脑力,需要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是一项高挑战性工作,因此不论是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严格。人性化管理理念中突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解,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工作需要,尊重信任护理职工,有易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给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芳 单位: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医院

篇(9)

[摘要] 目的 手术室在医院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细分,手术室护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近年来该院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回顾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 根据分析得来的大量数据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应对措施。结论 减少手术室护理事故和差错,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手术室相关护理负责人员的责任心,并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展开护理工作。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措施;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01-02

[作者简介] 常娜(1979-),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科室,重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大意、不确定因素或者其它人为因素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或者造成患者以及其家属向医院投诉临床护理工作的不良影响的致使因素即为护理风险[1]。故此,手术室的护理不仅关乎医院的形象、影响医院的声誉,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研究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当前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患沟通失效

医院部分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无法满足护理人员职业规范要求,致使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护理素质的偏低使得各项护理工作的展开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出现很多护理失误。不少护士因与患者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护理行为不当,致使患者对医院产生的了极大的不信任感,并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持怀疑态度,这些都给医疗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护士在手术中接听、拨打电话,在手术过程中谈论和手术无关的事情,甚至在与患者沟通时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或者一个行为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信任感。

1.2 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混乱,操作规程不合理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水平的高度重视,医院的硬件资金投入比重也在不断增大,医院能够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手术室器械设备的管理中,出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只管使用,不管保养;只重视对数量的清点,忽视质量;重视购置,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如此混乱的设备管理给临床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与处理,操作规程欠缺合理性等诸如此类问题直接影响手术质量。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欠缺专业能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新的仪器设备也开始进入手术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护理技术能力,积极配合手术医师。但事实上,护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专业能力的欠缺,无法适应手术的需求,延误手术时间且同时给病患心理上带来恐惧、焦虑等不良情感,不利于护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2 防范措施的研究

2.1 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加强护患沟通

通过回归性方法发现,临床护理中,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及时问询、友好服务是让患者感觉舒适的必要前提。而患者也更加容易信任那些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学识较广、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护士,并更愿意与其诉说,听其指导。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沟通让患者以及其家属了解并认可医院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有效缓解护患矛盾[2]。比如当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护士首先要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要做到第一时间上去打招呼,展露微笑,并细心询问患者病情,全面掌控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具体细分到手术预后、康复指导、进行功能性锻炼以及后期的饮食禁忌等等均需要一一叮嘱。尽量让患者感觉到专业进而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更加信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接送患者时,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或者烦躁等症状时,要注意加保护带进行固定或者适当增加护送人员,确保安全接送[3]。与此同时,在护理工作考核中,将护患沟通能力列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护理部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与患者核实护士的沟通情况,严格按照规定情况执行沟通工作。并重视对发生的护理纠纷中出现的无效沟通因素的总结,引以为戒,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水平。

2.2 构建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监督机制,进行定期查房

构建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监督机制,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将优质护理服务彻底落到实处。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构建个人、班组以及科室层层递增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基础质控、环节质控以及终末质控的管控水平[4]。将具体的手术室护理管控责任落实到个人,层层递进,以预防为主,强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采取定期检查监督、分析以及反馈的方式进行管理,重视薄弱环节的着重管控。比如,组织医院领导进行定期查房。领导定期查房从一方面表明了医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护理管理中的漏洞,并及时纠正,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管理工作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更能够了解护士日常工作的辛苦以及推动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实现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化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护理工作必须要紧密围绕医疗工作展开。而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使得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分工更为明确,护理工作质量相应的也就更高。

2.3 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服务意识直接影响护理的安全与否。基于此,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强对护士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才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举措,才能有效防范护理问题的出现。制定适合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要鼓励护士参加与医学相关的继续深造项目,积极参与新难复杂手术的术前讨论,不断提高护士的全面护理技能知识。要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核对病历时要按照手术通知单进行,从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诊断等到患者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都需要逐一核对,并将病患送到指定的手术室内。巡回护士、麻醉师以及主刀医生均需要认真核对病患姓名、住院号以及手术部位等信息,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再开始麻醉、进行手术。手术前要做好对缝针、纱布垫、棉球、纱布、器械等的清点,确保器械均能正常使用、所有物品数目均正确无误[5]。护士长要掌握护理的重点,及时听取医生的意见。并加强对护士的管理,按照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各科室的周重点工作、月计划以及季度安排等内容,并进行监督,确保有效实施[6]。考核护士的业务操作,每月进行月总结。并在月总结上传达医院会议精神,同时反馈护理质量监督检查情况,指出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规范护士的护理服务行为。

3 结语

手术室护理工作极其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意识上加以重视;其次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护理规范与护理管理制度;再次,必须提高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加强其护理责任心,做到灵敏反应、技能娴熟、沉稳不慌,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能通过换位思考理解病患的心情,用更加包容、专业的态度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切突发性事件,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

参考文献]

[1] 梁秋红.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136-137.

[2] 李凤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刊,2013(S1):154.

[3] 屠丽娟,夏雪兰.影响手术室满意度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学,2014(8):954-956.

[4] 黄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8):1342-1343.

篇(10)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诞生已有20余年,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各大医院纷纷组织学习和实践,并且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加以归纳,以期与同行探讨并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1 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概念

1.1 围手术期概念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词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历史文献中,1981年Doland.s医学词典对该词加以诠释,称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至出院时止的期限”。

1.2 围手术期护理概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围手术期护理亦指“从病人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2]。另外有文章指出,围手术期护理是指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但是,围手术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3]。参考围手术期的概念,时间同样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 围手术期护理内容

病人手术治疗如果想要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护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这其中,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较普通的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不同时间段对病人的评估、环境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器械与药品准备、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从整体的观念来考虑的,这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吻合。有了这些才能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不仅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而且不造成心理阴影。概括起来,围手术期护理分三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手术前期护理

2.1.1 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现病史和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各项化验和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2.1.2 手术前期病人护理内容

2.1.2.1 心理准备 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者疑问,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疏导。

2.1.2.2 环境准备 病房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8℃-20℃,湿度50%-60%为最佳,减少陪护。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

2.1.2.3 身体准备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胃肠道准备:禁食禁饮、灌肠、放置胃管或肠管、排便练习。

2.1.2.4 手术晨护理 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准备情况。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2.1.3 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手术中期护理

2.2.1 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2.2 手术中病人的护理内容

2.2.2.1 手术的要求 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手术区域,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撑。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2.2.2.2 手术野皮肤消毒 清洁区手术从中心向顺序消毒,污染伤口从周围清洁区开始,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区域一定面积。

2.2.2.3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处理,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完成。

2.3 手术后期护理

2.3.1 手术后期护理评估内容 病人的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伤口恢复及引流物情况,情绪状态。

2.3.2 手术后期护理内容 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异常情况的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康复训练技术实施与管理。维持内稳态平衡与良好的代谢支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与家属康复知识实施教育,护士对所做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5]。

3 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的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是从手术前准备与手术后护理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护理问题贯穿于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割,因此,现已从手术前后护理扩展到手术前、中、后―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 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7.

2024-09-05 00:26 点击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