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是怎样“炼”成的
原标题:优质服务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厂房保洁13825404095都是为了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这是韩传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商丘一院)的“掌舵人”,他用六年时间,专注于一项服务举措。有人说,在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六年磨一剑,太漫长了。但韩传恩认为,在这所百年老院的历史上,六年只是短短一瞬,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是永无止境的。
记者初到商丘,感到空气质量非常不错。在蓝天的映衬下,商丘一院的院史馆格外静谧。在河南,拥有院史馆的医院只有寥寥数家。这座保存完好的青砖小楼不仅记录了百年的峥嵘岁月,还见证了该院在当地人心目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商丘一院的历史颇令员工自豪。医院始建于1912年,前身为加拿大圣公会创办的圣保罗医院,曾在战火中几经变迁,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98年更名为商丘一院,并于2015年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要看病,还得来北关医院(医院地处商丘古城北关)”是当地百姓中流传的一句话。作为河南东部地区及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该院承担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看病就医任务,是当地人心中的“安全感”所在。
从一个微笑开始
“两围绕”持续发力
“不得不说,医院以前也存在‘店大欺客’‘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有的患者反应,医院虽然医疗技术和设备都堪称一流,但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提起过往,院长韩传恩并不掩饰。2011年,在以他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他便开始着手策划一项改善服务的活动――“两围绕”服务,即医护人员围绕病人转,行管科室围绕临床一线转。
“针对‘脸难看’的问题,医院要求医务人员都要给来院者一个微笑。”韩传恩说。别小看这个微笑,在小小的改变中,紧张的医患关系由此冰释,患者就医感受由此提升,“两围绕”服务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医院将第一年的“两围绕”服务主题定为“温馨服务”。就此,“3床”、“5床”等冷冰冰的喊床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一个“奶奶”、“大伯”、“阿姨”、“小朋友”……随着称呼的改变,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被越拉越近。就像该院门诊部护士长崔秀兰所说:“我对患者的微笑换来了一声‘谢谢’。一天下来,我收获了很多‘谢谢’,心里非常温暖。所谓投桃报李,就是这样吧。”
“我们最重视的是‘窗口部门’。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与这些部门接触获得的,良好的第一印象能避免很多医患纠纷。”韩传恩说。为此,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简易门诊、导医、综合服务台、就诊咨询台、值班主任服务台等便民措施;各检查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简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门诊大厅还开展了一项“亮点”工作――“十三一”关爱模式,即距离患者10米时即给予关注,距离患者3米时主动问候,1米时主动提供帮扶。这项举措让很多初次就医的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此外,医院还开展了“护士长岗位在病区,责任工作在病房”活动,落实“护士长当班”和“责任护士一对一带教”工作。在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的同时,全院护理队伍开展了“333关爱病人活动”,即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病人需要前、做在病人开口前;心中有病人――能想到,眼中有病人――能看到,耳边有病人――能听到;护理病人常规化、服务病人个体化、健康教育专病化。
这些活动以数字为亮点,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了具体量化,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医护人员时时刻刻想到,不让患者的不满和投诉发生在我这里,不让集体的声誉在我这里受损,不让医院的整体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
至此,温馨服务初见成效,更坚定了韩传恩将“两围绕”服务坚持下去的决心。“‘两围绕’要真正体现围绕一线、围绕患者,绝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今年兴个新主题,就把过去好的东西都丢了,更不能走个过场,图个形式。服务要持续,措施要具体,效果要不断提升,要持之以恒。”韩传恩说。
提起“两围绕”开展以来的主题,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如数家珍,并娓娓道来:2012年的“主动服务”中,医院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足够的轮椅,在病区和门诊各诊室安装了隔帘,对门诊各诊室进行无障碍改造,在卫生间安装紧急呼叫系统;2013年的“亲情服务”中,组建外勤护工服务队,帮助科室送检验标本,为住院患者提供检查预约和陪检服务,并实现“一卡通”,开展了电话预约、短信预约、诊间预约、现场预约、自助挂号预约等全方位预约服务;在2014年的“提升服务”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在2015年的“感动服务”中,在传统节日为住院患者送温暖,为患者过生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贯彻,已经让“两围绕”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商丘一院人的心中,化为他们每时每刻的实际行动、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来源,也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变化。“这个医院不仅医疗水平高,服务也非常好”成为患者对该院的普遍评价。
从“温馨”到“精细”
提升的不仅仅是服务品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什么定为“精细化”服务?面对记者的提问,韩传恩解释道:“‘精细化’是对活动的深化、提升,也是对以往服务活动的传承和发扬。”据他介绍,所谓精细化服务,就是一种意识,在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是一种理念,贵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是一种工作习惯,体现在各个环节。
例如,医院在各个卫生间放置了卫生纸、洗手液和纸巾,一周七天从不间断。这个“奢侈”的做法,在全国医院中都不多见。韩传恩认为,卫生间是医院的一面镜子,能从细微处反应医院的服务质量。这些小小的日用品不会花费很多钱,却能为患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的好感。对此,一位陪家人来看病的家属说:“没想到医院不仅治病治得好,卫生也搞得这么好。我走南闯北也见过一些世面,为患者准备卫生纸的医院还是头一次见。”
“做得越多,越发现细节的重要。有时候一个小细节的不到位,就会毁掉患者全部的就医感受。”韩传恩说,车辆停放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可能直接影响患者就医的心情。当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乘坐私家车来就医,医院停车位置有限,每天都车满为患。为此,医院在职工中开展了“献爱心,让车位,把方便留给患者”的活动,提倡员工车辆不进院,让车位于患者,还出台了就诊高峰期限制车辆进入的举措。当前,医院已经将停车事宜提上日程,将在2017年拓展大型停车场,并规划建设立体车库。
此外,医院在门诊大厅开展了“一站式”“无缝隙”服务。身着工作衣,披着绶带的志愿者对前来就诊的患者有问必答,不问也帮,协助排队,护送患者,陪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勿忘初心
以真情写就医患故事
自从开展“两围绕”服务以来,医疗纠纷少了,但“故事”多了。每个商丘一院人都能讲述几个医患之间的故事,他们的话语里带着欣慰,但更多的是由衷的自豪。
内科病区护士长谢亚莉讲了一个关于院长韩传恩的故事。在医院推出“四位一体”值班服务模式之后,每天有1名院领导、1名职能科室副科级以上干部、2名临床科主任、2名护士长24小时值班。某日恰逢韩传恩当班。当晚9点,他和总值班、护士长一同到神经外科二病区查房时,有一位脑外伤病人刚好被送进来。当时,病人浑身是血,处于昏迷状态。来不及换上工作服的韩传恩二话不说,亲自与医护人员一起将病人抬上担架车。患者留置尿管,尿袋发生了渗漏,血和排泄物弄脏了韩传恩的白衬衫,但他毫不在意,一手提着输液瓶,一手提着尿袋,将病人送至手术室。当晚,他迅速协调相关医生为病人进行手术,并一直陪伴到凌晨3点。
谢亚莉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直记得韩院长那天的白衬衫。看到院长的率先垂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患者多做一点呢?”
门诊部也是故事的“高发区”。门诊部主任宋素勤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八旬老翁看病弄丢老伴的故事。2016年2月,一位老大爷深色慌张地来到门诊楼一楼大厅。“俺老伴丢了!”老人焦急地说。据老人叙述,他84岁了,家住近郊,因为老伴嗓子里卡了个枣核,骑三轮车带老伴来医院看病,不知怎么的,老伴就不见了。随后,导医和保安人员赶忙帮老人楼上楼下地寻找,然而,两个多小时还是一无所获。这时,护士长崔秀兰发现,老人可能患有轻度痴呆。在她的引导下,老人从身上拿出一部手机,她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原来,老伴被老人反锁在家里了。虽然因为老人的“误会”白忙了一下午,但几位工作人员毫无怨言。“幸好是一场虚惊。”宋素勤回忆起这件事,宽厚地笑了。
对于“两围绕”服务,口腔科护士肖丽显然有着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她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上班后先跟患者打招呼,“你们好,我来啦”,下班换掉工作服也要打招呼,“你们不要想我呀”。口腔科曾收治过一位因舌系带过短住院的6岁患儿,她的母亲整天愁眉不展,经询问,她有5个孩子,丈夫刚去世不久,经济非常困难。肖丽得知后便召集全科医护人员为孩子送来衣物和文具。孩子术后需要流质饮食,肖丽在家熬好排骨汤送到床前,从不间断。孩子出院时,她的4个兄弟姐姐们都来到医院向肖丽致谢,场面非常感人。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要忍受着埋怨和委屈,却不遗余力地抢救病人;在门诊医技科室,许多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地为病人赢得时间;在病区,有许多以院为家的年长医生,有许多废寝忘食的年轻医生,有许多放弃节假日的护理人员,也有默默服务一线的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他们谱写着一个个春风化雨的故事,也收获了一份份医患间的深情厚谊。
“‘两围绕’抓了6年了,不能放松,我们要把它归纳整理,形成标准,抓成一个品牌,使这套做法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可以让兄弟医院学习。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韩传恩满怀期待地说。
6年来,商丘一院以“两围绕”围住了患者的心,绕出了一片新天地。透过该院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我们看到了高尚的道义感、深厚的责任感,也真切感受到了暖意融融的正能量。(通讯员 高 涌 本报记者 刘立夏)
(责编:盛月、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