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推进金融行业治乱清源,老人护理13825404095重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今年以来,自治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以“扫楼清街”、照前会商、“双伪”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全区金融乱象进行整治,及时清除顽瘴痼疾,抓早抓小“治未病”,持续推进全区金融乱象治理工作,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标本兼治、长效常治 “扫楼清街”以治建制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我区坚持将“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从严从实夯实制度根基,不断完善防范非法集资监测预警、风险处置、考核激励、宣传教育等制度措施,健全日常监管、支持合法、打击违法等相关联动机制,确保标本兼治,长效常治。
2022年3月,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安厅、市场监管厅、宁夏证监局联合印发《全区“扫楼清街”专项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2年—2024年)》,决定连续3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净化市场环境、维护金融秩序。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自治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12月,自治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涉金融业务字样市场主体名称和经营范围等商事登记管理会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金融乱象,筑牢金融安全防线。2023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要“依法严厉打击金融乱象,持续推进‘扫楼清街’行动”。
“我们建立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政府效能目标、平安宁夏建设等考核中设置专门考核项,对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和激励,确保“防非处非”工作有机制、有考核、有人管,为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奠定坚实基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排查全覆盖、处置硬措施、风险软着陆”原则,持续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深入整治网络借贷、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民间投融资机构等领域金融市场乱象,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放贷、非法集资、非法证券等非法金融活动,全区金融乱象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协同联动、高压推进 “扫楼清街”以打开路
“扫楼清街”专项行动的目的就是保护合法、打击违法,从源头做好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工作,全力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我们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在前期排查梳理风险线索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开展监测预警、化解处置、宣传教育等工作,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该工作人员介绍,行动中,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安厅、市场监管厅、宁夏证监局等部门及各市、县(区)“扫楼清街”专项行动小组联合发力,以“打”开路,及时整治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精准核查问题线索1082条,对304家问题企业进行处置,其中移交行政监管部门注销66家、排查发现风险隐患45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95家,刑事立案查处2家。同时建立“一企一档”,逐一签订《企业守法经营承诺书》,实现了“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工作目标。《中国银行保险报》防非宣传月专栏刊登《宁夏深入推进“扫楼清街”》,向全国推广我区先进做法。截至11月底,全区非法集资新立案件20起,涉案金额4.75亿元,挽回损失2.12亿元,挽损率为44.51%。
线索前置、织网盯牢 “扫楼清街”以监带管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问题线索处置之所以能够‘稳准快’,取得明显成效,离不开防范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平台、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智能化平台等各种覆盖重要风险节点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这让我们将监管‘探头’前置到神经末梢企业,为开展行动划定了‘路线图’。”该工作人员说,通过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智能化平台、征信平台、反洗钱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涉金融领域企业活动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动态监测预警。
目前,全区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地市三级风险协同处置体系,实现了风险线索的动态排摸与分级预警、风险处置协同联动,为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构筑了线上“防护网”。同时,积极践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扎根社区筑阵地,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网格员驻扎社区人头熟、情况明的优势,把“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调解员、辅导员”多重角色深入到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共同构筑群防群治平安防线。
动态排险、分类处置 “扫楼清街”以查促改
“‘扫楼清街’专项行动目的就是保护合法、打击违法,一批金融风险隐患被‘精准拆弹’,金融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才能明显提升。”专项行动根据金融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处置,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但以生产经营和真实创业为主要目的,且危害不大的,通过检查、约谈等行政措施,促使风险主体收缩业务规模,稳妥有序处置;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从风险等级、危害性、可控性等维度综合考虑,确定刑事打击的时间表和先后顺序,避免引发风险叠加和市场过度反应;对于重大风险及跨区域型风险,经属地党委、政府同意并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部署下,依法稳妥处置。
各市、县(区)在“扫楼清街”专项行动中,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银川市在排查整治的基础上研究规范监管手段和日常监管措施,建立相应的日常监管体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石嘴山市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群防群治、通力协作的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综合治理格局;吴忠市强化部门联合、行业监管、统筹协调,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固原市对老年人聚集区域、出租房屋等重点场所多次严格检查,切实从源头铲除风险蔓延土壤;中卫市以查促升,以查促改,坚持核查与宣传并重。
“对排查出的问题线索不仅要分类处置并签订《企业守法经营承诺书》,后期还要跟踪整改销号,形成工作闭环,实现‘长效治理’动态清零。”该工作人员认为,“分类处置”不仅可以整治非法金融乱象,还可以保护合法,把“单纯治理、专项打击”转化为“治理是手段、保护是目的”的现代化治理。
常态推进,广泛宣传 “扫楼清街”以宣促防
“我们发现,常态化开展‘扫楼清街’行动,已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味良药,要把开展‘扫楼清街’工作抓在日常、严在平常、做到经常。”为持续引导群众增强金融法制观念,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自治区把“扫楼清街”专项活动与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中,工作人员通过解释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发放宣传读本等形式,对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围绕企业管理风险漏洞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和建议书,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同时,结合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防范非法集资“七进”宣传活动等防非常态化宣传活动,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网络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大力普及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和涉众型经济犯罪相关知识,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截至目前,开展现场宣传6780余场次,在新华社、人民网、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和宁夏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累计刊印播放50万余次,借助网络新媒体发布原创作品5718个,征集短视频大赛249个,全网点击量超528万次,发送警示信息900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约50万余份,线上线下宣传覆盖400万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持续加大对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攻坚化解一批重点风险隐患,重拳打击一批突出经济犯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信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