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八进”社区 进得去还要进得好
自治区制定了推进优质服务“八进”社区工作方案,酒店保洁13825404095即推进养老托育、助餐助行、家政便民、公共就业、家庭医疗、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 “八进”社区工作,推动服务项目延伸社区、服务设施投向社区、服务事项直抵群众家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福祉。
在墩买里街道友好街社区家政服务点,居民在参加培训
伊宁市各社区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推进优质服务 “八进”社区。它们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社区居民、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有的社区精准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需求,将养老托育、家庭医疗、家政便民服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在社区阵地设立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开办长者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打造专属儿童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拥有安全、有趣的玩耍和学习场所;引入优质家政公司,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家政服务需求。还有的社区在提供助餐助行、公共就业、健身休闲服务方面持续发力。持续运营阳光之家,为残障人士解决日常饮食起居问题,还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学习技能增收的机会。社区内设立书吧、画坊、音乐舞蹈等活动室,为辖区各年龄段居民提供阅读、游戏、学习、锻炼、创作和议事等场所,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
重庆路街道幸福大食堂居民正在就餐
残障人士在解放路街道飞机场路社区阳光之家接受训练
《自治区推进优质服务“八进”社区工作方案》以养老托育、助餐助行、家政便民、公共就业、家庭医疗、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八项服务为分类,分别提出服务的标准、要求和目标,也明确了资金支持和项目实施单位。如方案明确:统筹中央预算内资金、自治区财政资金,按照户均6000元标准,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按照每年每个街道5万元、社区1万元标准,支持街道、社区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力争2027年年底前实现社区场地设施、健身路径全覆盖,建成“15分钟健身圈”……这些政策让优质服务进社区工作有依有据,更有支持。
孩子们在北京路街道如意街社区托育中心游戏
推进优质服务进社区,有着深刻的内涵与要求。它绝非政府单方面的“送温暖” 行为,而是要引导社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等方式,推动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社区应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探讨社区服务的优化方向。它也不是 “需要的服务看不见,看见的服务用不上”的作秀行为,而是要让社区干部从繁冗的形式主义中彻底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中。社区干部应深入居民中间,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共商共议,制定服务菜单,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它更不是简单的服务空间位移,而是要激活社区的“造血功能”。社区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倾听群众诉求,通过培育社区内的服务产业、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等方式,为社区服务注入持续的活力,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优质服务进社区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社区应建立动态的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居民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优质服务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萨依布依街道花城里社区设有乒乓球室
推进优质服务进社区,重在优质。不是要大而全、高而上,不是漂漂亮亮的屋子里空荡荡,更不该是保质期仅三个月的 “民生礼包”,而应是深深扎根社区土壤的 “常青树”。作为责任主体的社区,要沉下心来,把每项服务都送到居民的心坎上,让社区成为居民愿意来、乐意来,能遮风挡雨的幸福大家园。
来源/伊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