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打造“上海特检”品牌

上海是我国人均特种设备拥有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开荒保洁13825404095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市特检院)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上海市特检院实景

上海市特检院隶属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对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进行检验,并开展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该院具备国家认可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格,持有甲类综合检验机构核准证及RBI(基于风险的检验)资质、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证、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检验机构认可证书、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具备马来西亚政府授权认可的第三方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资格。

近年来,上海市特检院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和“创新发展、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落实“保障安全、促进发展、服务民生”的工作定位,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现代化,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建设基地,提升机构服务能级

启用金沙江路新总部。由上海市特检院建设的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915号,2016年8月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保障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能力。安全技术中心主体建筑由综合实验楼、考试楼、承压楼、机电楼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0569.67平方米,汇集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试验室(主要开展材料性能试验和无损检测)、锅炉能效检测实验室、压力管道检测实验室、电梯部件实验室、水处理及有机热载体实验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中心。

谋划第二基地(松江基地)。为确保特检事业可持续发展,该院科学谋划特检事业空间布局。在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国际中小企业城,租赁一栋四层、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建设第二基地,先期拟将国家气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梯部件实验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中心焊工考场迁入。增添试验设备,为取得新资质和提升试验能力打牢基础,为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丰富的载体。

建成两个国家质检中心。2009年4月,国家气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全国特检行业首个国家质检中心,可依法对气瓶阀门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和型式试验,同时为企业提供委托试验、事故分析等多项服务。在此基础上,该院积极筹建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并于2015年12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该中心是国内唯一的港口起重机械国家质检中心,也是专业从事港口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质量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的技术机构。

勇于担当,履行安全使命职责

助推政府实事项目。坚持以民为本,推进电梯安全评估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根据市场监管部门要求,组织召开由街道、物业参加的评估动员大会,针对各区特点定制实施方案,成立评估小组,安排电梯检验师带队,配置20余种“高、精、尖”检测评估设备,从软、硬件上保证现场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评估过程中开展自查、互查和抽查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报告,并及时上报评估中发现的严重隐患。做好电梯评估后的大修、改造、更新方案评审工作,为评估电梯的后续整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院官方微信平台推出评估进度查询服务,及时将项目开展情况向公众告知,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连续两年在上海市14个区共完成2309台实事项目电梯安全评估。主编的国家标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GB/T 31821-2015)颁布,填补了多年来国内外电梯行业缺少电梯部件报废相关标准的空白;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编写的《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曳引驱动电梯(试行)》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指导全国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电梯安全评估实事项目的开展,为实现电梯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做好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百姓安全、放心乘坐电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全力服务上海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承担上海化学工业区、“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各大发电厂、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交通枢纽、长兴岛造船基地、东海大桥、轨道交通、越江隧道、世博场馆等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任务,圆满完成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游赛、上海国际嘉年华、上海亚信峰会、杭州G20峰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前后的技术支持,剖析园内大型游乐设施运行情况,完成《上海迪士尼B、C级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验方案》(草案),服务具有上海特色的安全监管创新试点。开展绿化专用轮式车辆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为市政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2016年截至10月,检验各类特种设备129749台(套),压力管道761.99公里,监检气瓶329919只,培训、考核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47205人次;向市、区两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检验不合格或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情况2561份,忠实履行安全职责。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支持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中心工作,组建应急专家库。参与上海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实战演练,获“特别贡献奖”。组织参加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电梯事故案例研讨会,参与上海崇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实战演练,编制年度《特种设备事故案例警示录》,完成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根据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发生情况,主动完成检验风险、信息监测工作,每季度编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信息)汇总》,认真剖析突发事故,跟踪编写“风险警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制作气瓶安全使用和应急处置教学片及《场内专用车辆安全操作篇》,帮助使用单位提高安全管理能力。配合监察部门建立和完善超大城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处置工作体系,使监察人员处理事故隐患更加有的放矢,监管工作更加有效。

完善作业人员考试。该院考试中心对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焊接等涉及公众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与管理开展取证考核,是上海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中设备最多、项目最全、规模最大的考试机构,并通过美国焊接学会(AWS)授权焊工考试机构(ATF)的资质复审。目前承担的考试业务有十大作业种类43个项目,有较先进、实用的各种考试设备250多台(套),其中用于理论考试的计算机120台,用于实际操作考试的设备130余台(套)。考试中心始终坚持以创新、求实的精神,做强、做优各类特种设备考试项目,为上海市企事业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引领特检技术发展

增强科研攻关能力。注重科技工作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对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建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和装置研究、特种设备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技术和方法研究、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软课题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理论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得到明显加强,特种设备实验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该院科研立项硕果累累,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质检公益项目两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3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2项,已通过验收项目67项;参与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质检公益项目10项;登记科研成果56项,申请专利119项,已取得专利81项;负责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级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74项、行业标准1项,上海市地方标准1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完善各类技术文件,编写各类检验实施细则、委托检验方案达85种,已能全面指导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该院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局,加强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科技兴检”的完美篇章。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项目合作为基础,稳步推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与复旦大学材料系、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赴甘肃、宁夏、重庆开展锅炉、电梯检验比对,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与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签订会员协议,开展访问考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与法国船级社(BV)合作开展AWS焊工考试取证;与南德T?V开展电梯检验和安全评估交流;ASME第八卷和A17机构援助代表工作组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正式任命,其中ASME A17援助代表工作组是A17委员会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援助代表工作组;组团参加压力容器与管道、ASME智能材料自适应结构和智能系统等国际学术会议,提升院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作为马来西亚政府认可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吸引出口马来西亚的国内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商委托院进行第三方检验,开拓服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努力形成高素质特种设备人才高地,截至2016年12月1日,院职工总数581人,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07人(含教授级8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43人;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5人,检验师191人;博士、硕士102人。坚持科学的人才管理理念,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员工技术能力、服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良好行业作风方面的培训。通过“爱我上海特检”主题系列活动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克服困难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组织专业技术研讨会,举行检验检测技能比武竞赛,促进技术人员间的交流,培养技术过硬的特检队伍。搭建桥梁,使员工充分利用院实验室资源,在国家质检中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标委会“三位一体”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成立研究开发部,吸纳院内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骨干,着力解决检验检测难题,培育科研和成果转化专业团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搭建有效平台,推动特检行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在检验检测和职能部门间进行双向交流,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该院先后有1名同志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两名同志入选质检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委会;5名同志入选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分委会。

优质服务,打造“上海特检”品牌

创新服务模式。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和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的“打造‘互联网+检验检疫’”要求,推进“互联网+特检”模式,在“上海特检”微信订阅号的基础上,打造上海市特种设备检验信息网、“上海市特检院”服务号、“上海特检”手机客户端(APP)“三位一体”的特种设备检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O2O(线上到线下)供需对接的现代检验模式创新。完成上海市特种设备检验信息网新版上线,新增“解决方案”栏目,涵盖检验检测、评审评价、培训考试等项目介绍、检验须知、成功案例。成功申请“上海市特检院”服务号,设置网上报验、客服中心、代收报告等栏目,提供特种设备安全咨询、安全状态了解和检验进度查询。完成“上海特检”手机客户端(APP)的开发,提供扫码查询特种设备检验信息,查看业务办理须知,报验申请,生成订单,查询订单状态、报告证书物流信息,查询培训考试信息等服务。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提供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已在上海市委党校等50家试点单位推广使用,可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实现风险提示、事故预警,为政府科学决策、有效监控提供支撑。该平台还被中科院科技查新评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提升了“上海特检”品牌影响力,助推服务转型升级。

拓展服务领域。主动应对特种设备检验改革和市场挑战,成立市场部,开展市场分析、业务推演和服务产品策划,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积极开展高新技术开发应用,首次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技术开展球罐定期检验,首次进行玻璃钢制压力容器试制产品的监督检验,完成呼吸氢气瓶型式试验,国内最大的1600吨造船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和安装监检任务。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检验(RBI)业务,完成科斯创、赢创、赛科等企业多套装置,以及中石化200余公里压力管道RBI检验。开拓法定检验以外各类委托业务,家用电梯委托检验、电梯安全评估、电梯技术鉴定,特种设备目录外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辆委托检验,能效检测、瓶阀委托试验等业务都已初具规模,公用、长输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常压罐车检验、起重机械风险评估等业务也已逐步开展。2016年完成家用电梯委托检验546台,自动扶梯安全评估66台;为上港集团振东分公司、上海兴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起重机械和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评估服务;赴云南、新疆、黑龙江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和评估工作,提升“上海特检”全国影响力。

规范客户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一门式服务建设,严格执行“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和首问责任制,坚持各岗位落实AB角,实行中午无休制和延时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切实提高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效。2016年截至10月底,业务接待大厅受理各类特种设备报验2.6万台,发放催验通知1千余份,开具各类发票1.8万余张,发放各类检验报告8万余份,办理机电类特种设备注册登记1.8万余台、发证9万余张,打印检验报告书21万余份,寄送报告书等快递8739件。根据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的第三方窗口满意度测评反馈情况,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及时响应、主动协调、事后跟踪”的工作模式,把握舆情处理“黄金时间”,形成处理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建队伍 强服务 重效率》入选上海市市级机关组织编写的《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结合自身职能发布特种设备相关知识,组织青年微博观察员参与“上海质监发布”、“上海特检”政务微博编写、评论、转发工作,通过“上海特检”订阅号等传播特检正能量,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该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特检文化建设,编制《特检文化手册》,充实特检文化体系。推进“上海特检”品牌战略,院“SSEI”商标成功注册并获评上海名牌,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发挥了由内而外、由外促内的相互作用,对内引导、凝聚、规范和激励员工,对外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管理,推进事业持续发展

推动“三大战略”。实施业务布局和推进战略,依靠服务质量的细节完美和内部管理流程再造巩固常规业务,以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高端领域,重点放在特种设备整机、部件的型式试验和质量检测,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特种设备相关性能(如能源效率)的检测,以及为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提供验证、检测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和市场培育开发上。实施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战略,整合院内检验检测人力、物力、智力资源,成立锅炉、容器管道、电梯、起重机械4个检验所;明确院、检验所、检验业务室三级的权限和职责分配,对内职责明晰、业务协调,对外形成合力、占据优势,为迎接检验市场放开后带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布局。

深化战略合作。与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业务交流和研讨,共同开展检验科研和人才培养,共享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与必维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扩大业务范围。认真配合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深化开展“三大战役”,与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等市场监管局签订深化合作备忘录,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及检验检测服务水平。与我国热交换器研发及行业归口单位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立国家热交换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已获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填补了华东地区热交换器领域公益性检验检测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空白,带动我国热交换器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热交换器产品走向国际提供动力。

完善“七合一”管理体系。坚持“铁腕抓质量”不放松,树立“依法施检”、“安全施检”的理念和要求,实行全员质量管理。持续完善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以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七合一”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监督专项抽查和日常检查,完善全国首支电梯检验内部质量稽查队运行,截至2016年11月底已复查电梯检验质量8234台。

改进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中央、上海市委、上海市质监局党委的部署,明确21项重点任务和领导班子成员在自学、集中学习、讲党课、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十个方面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建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上海市质监局评议考核反馈意见,明确“6+3+3”项整改措施。制定、修订《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规定》、《督查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逐层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全会精神。签订《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管理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高度重视上海市委第四巡视组对院的合并巡视工作,确保巡视问题整改得到有效落实。在全院范围开展“尊崇党章,做合格共产党员”为主题的纪律教育月活动,以更高的标准、铁的纪律,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队伍。

发挥工团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落实“建功‘十三五’”上海市质监系统第二届岗位练兵与技能比武大赛的要求,承办2016年上海市电梯行业岗位练兵与技能比武劳动竞赛。院团委被授予“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岗位技能优势,赴市政府实事项目电梯安全评估现场、居民小区、化工区,地铁站、浦东机场等交通枢纽,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上海市特检院将继续以特别负责的精神、特别主动的姿态、特别扎实的作风,推进特检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科技领先、装备精良、能力全面、管理严密、人员有素、服务一流、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发展愿景,建设一个适应市场环境的、走向国际的现代化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而不懈奋斗,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公共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

轨道交通电梯检验现场

国际学术交流

集体参观中共二大会址

《中国质量报》

2025-02-01 00:20 点击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