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法范文
授课方法范文(精选12篇)
授课方法 第1篇一、熟悉教材是教好课的首要条件
熟悉教材, 就是教师能用自己的语言详述教材内容。这种语言既是口语化的, 又是通俗的, 详述应准确科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教材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 概述应概括简约;能背诵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结论;能熟练解答学生疑难, 力求一题多解;熟悉教材, 除了要熟悉所教章节的教材外, 还要熟悉整个教材, 熟悉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读教材, 教师才能掌握知识框架, 进而知道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架构中的位置, 使学生学习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并形成知识体系。
二、语言准备要充分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思维的载体。教师知识的表达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 卓越教师必须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的忌讳:其一是啰唆、混乱、词不达意。这是因为教师自己对教材没吃透, 语言表达能力差;其二是不准备讲解语言。教师要把一个问题讲解清楚, 应该准备讲解语言, 即明白流畅地解释语言。说白了, 讲解语言就是用较少的词句清楚准确地讲清一个概念、观点。清楚、流利、雄辩、风趣的语言表达是卓越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板书设计要规范简练
板书既不能一板又一板没完没了, 也不能随讲随写、几乎不板书。好的板书应规范、整洁、有条理, 表达教师清晰的逻辑思维, 一节课下来, 自左至右, 自上至下, 不换板, 不空板, 规则有序, 字迹清楚, 文字简练, 字号适中, 完整而又分清主次地展现该节课的逻辑顺序和知识框架。凡教学中要用到的表格、例题、练习、小测验等, 最好课前用小黑板等另作准备。
四、准备合理充分的练习与例证
课堂练习是适量的, 而不是过量的;是精选的, 而不是随意的。练习一定要紧扣教学主题, 着眼于突破重点、难点。练习不能难, 要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能让学生当堂很快完成, 能迅速反馈知识巩固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举例、例证、例题应纳入备课内容, 也就是说教师是有准备、有选择的。好的举例、例题既紧扣主题, 又富有教育意义, 还生动风趣, 令学生终生难忘。
五、互动活动不能少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活动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备课与讲课中都要注意组织活动, 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 必须时时紧扣课堂内容引入工程案例或生活实例, 达到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好的互动不但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灵活机智地组织好课堂上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 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时时开动脑筋, 选择好活动的时机和方式, 以达到激发思维、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注意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走上讲台的教师应有极强的时间观念, 在课堂中合理分配时间组织教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 这在备课时就要做好规划。若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双边活动中一方受阻等导致时间拖延时, 教师应暂时巧妙地回避或转移, 以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不要让累赘的板书、冗长的提问、重复的课堂练习来占据课堂中的宝贵时间。
七、注意掌握学生情绪
学生对教学的情绪反应, 是教学效果最灵敏的晴雨表。教师教得好, 学生必然全神贯注地听讲, 热烈地与教师呼应, 对教师即将走进教室有强烈的期待情绪, 会对偶尔的调课、换人表示惋惜。反之, 若是教师不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宁可上自习, 也要比上课高兴。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这种情绪反应, 教师应高度重视。出现良性反应时, 教师备受鼓舞, 对教学充满信心;出现负面反应时, 教师要冷静思考, 深刻自省, 通过充分备课、改进教学、加强师生沟通来逐步扭转, 千万不能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刁难学生。
八、教师应主动、经常性地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皮肤科学授课方法笔谈 第2篇作者通过认真听取有教学经验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与心得并不断自学教育理论知识,总结了在卫生学校中进行皮肤科学授课过程中的收获与教训,对于怎样当好一名皮肤科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进行了总结.
作 者:孙立峰 作者单位: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1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产后康复13825404095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皮肤科 授课方法
地理新授课导入的方法 第3篇关键词:地理 导入 质疑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 声。“有個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 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 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 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 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 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 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 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二、质疑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 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 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 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 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
运用质疑法,也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讲“地球的运动”(导入“时区和日界线”),教师:“同学 们,我们现在看几段录像,请大家注意观察,看一看地球旋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先放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之后的天气预报(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着),再放映江苏电视台“江苏新闻”之后的天气预报(图像中在三 元牌电视机的屏幕上地球自东向西旋转着),最后放映常州电视台“常武新闻”开播时的图像(地球自西向东 旋转着)。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教师又说:“如果地球旋转是跟江苏台放映的那样,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吗 ?”学生们大笑,兴趣大增。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思 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
三、图像图表法
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如在讲《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辽阔的牧区”一节时,上课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这三种畜种 都是全国有名的畜种。它们为什么会全国闻名呢?请你们用红笔把三河马涂红。”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 出乎寻常的作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老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形美观,全身披 着枣红色的鬃毛。(学生议论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三河马跑得很快,一千米的距离它只用一分 二十秒的时间就能跑完,是国内名马的冠军。”学生们发出惊叹声,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注意,这样好的畜 种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板书:“辽阔的牧区”,顺利地转入了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可以利用。
四、引述法
培训课堂的授课方法与技巧 第4篇成人培训的角色定位是学员不是学生。首先, 成人培训学习目的性强, 自我意识强, 所以必须“按需施教”, “不需”则不买账;其次, 成人学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非零起点”, 所以要充分利用学员身上所潜藏的实践经验, 来激发其潜能;再者, 成人学员有一定的文化、业务基础, 一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但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遗忘的速度快。针对这些特点, 如何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 除了知识传授要有针对性外, 课堂授课方法和技巧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训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1. 讲授法
传统的常规授课法是以边说边教为主的授课方式, 这种授课方法适用于大班课, 适用于课程介绍与引导。由于要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事实信息, 培训教师选取的内容必须是有激励性的、恰当的, 是有组织的、有逻辑性的且清晰的, 而且确定要讲授材料的方向和深度, 合理掌控课程进度。
讲授法的局限性是学员很少有参与机会, 因而学员获得的反馈很少, 能运用的学习感官较有限, 忽略了学员的个别差异, 对学员的学习效果不清楚。而且有研究表明讲授法在增进记忆方面效果较差。
针对讲授法的特点, 要求培训教师用有效的声音传送, 善用肢体语言;在众多学员面前要保持良好的举止态度, 以清晰和有逻辑的思路, 组织和研发课题的能力;洞察学员细微反应的能力, 运用互动答问技巧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 由学员通过讨论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适应性强、针对性强, 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同时占用的课堂时间较长。对培训教师实践要求较高,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把背景交代清楚, 确认学员理解和所讨论问题, 引导过程要观察学员的表现和情绪反应。有时适当挑起一些争端, 增加案例教学效果。最后要做出合理总结, 导出学习重点。另一种是由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员工或组织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 让学员分析和评价案例,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的培训方法。
案例研究法为美国哈佛管理学院所推出, 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 (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 的培训。目的是训练他们具有良好的决策能力, 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在紧急状况下处理各类事件。
3. 小组讨论汇报法
小组讨论汇报法是培训师给出一定的主题背景, 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出某种结果并进行汇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员参与感强。
小组讨论汇报法要求培训师首先选取的主题话题清楚, 贴近培训学员的工作背景, 以激发学员的兴趣, 产生共鸣, 便于学员交流, 分享经验。其次, 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考虑组员的工作背景相近性和差异性;再次规定讨论和汇报的时间;最后分享总结, 拾遗补阙。
4. 故事分享法
故事分享法是培训教师以故事或者引用他人的故事来表达或呈现一种期望学员认同感受或者某种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事分享法往往真实感强, 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成为很好的内容说明, 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舒缓课堂气氛。为了达到故事的效果, 需要培训师运用声音技巧、表情技巧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同时观察学员反应, 适当引导学员参与故事的评析, 最后提炼出故事感悟, 达到预期的效果。
5. 游戏带动法
游戏带动法要求学员按照一定规则开展游戏, 从游戏过程中的感受来引发学员思考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员参与性强, 学员有亲身体验, 提高学员的沟通技巧, 增强团体的合作性, 而且娱乐性强, 增强课堂的气氛。
培训师组织课堂教学前要考虑场地是否合适, 要准备道具。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掌控, 首先要宣布游戏规则;其次组织实施游戏;最后进行分享总结。由于游戏教学法占用时间较长, 所以培训师要对时间做出预期, 时间比重合理分配, 以便更好地掌握培训课堂的培训效果。
6.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员在一定情境下扮演案例中的角色, 进行表演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互动交流充分, 实效性较强, 强化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聆听表演者来了解他们, 给表演者提供一个心理和行为的实践锻炼机会, 同时使研讨的问题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为分析、评价各种行为提供参考。
角色扮演法的局限性是参加的人数有限, 花费时间长, 有时对成人而言可能会觉得培训幼稚。培训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有建立情境的能力, 同时给予参与者适当指引, 引导其他学员进入设计好的场景或状态情境, 并且能对表演者的各种行为做出准确、合理的评价。
二培训课堂教学过程掌控的方法与技巧
培训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开场导入、核心主体内容、结尾三大部分。
首先, 开场导入部分, 培训师可运用故事引入、问题切入、热点时事讨论、事实陈述等方式开场, 迅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激发学员的兴趣, 树立培训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从一开始就掌控住课堂教学的基调。在导入部分切忌过分炫耀或谦虚, 以免引起学员的反感。
其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保持适当的语速, 充满自信, 尊重学员, 赢得学员的信任。在核心主体教学中, 营造开放的氛围、言语措辞要准确、专业。注意语音、语调, 增添声音魅力, 恰当使用身体语言。回答学员提问或质疑时, 保持冷静, 注意倾听, 回答时首先表示对提问者的理解, 集中在核心问题上使用建设性的表述, 如果涉及培训师能力之外的, 无法答复, 可以巧妙借力, 请其他学员作答, 然后培训师根据回答做出总结。
结尾部分非常重要, 一堂培训课结束后, 学员能记住的往往只有最后几句话, 因此巧妙的收尾是能否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可采用要点回顾、故事启发、触动情感等方法, 重复授课主题和主要内容, 帮助学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 再次调动起学员的情绪。整个课程首尾呼应, 结构完整而统一。
一堂好的现代培训课除了选取实用化的培训内容外, 如何采用适当的授课方法和技巧, 使枯燥的培训过程科学化和艺术化, 使培训学员真正投入到培训中, 成为培训的主体参与者, 而不是旁观者, 这是培训课所追求的境界, 也是培训效果得以实现的保证。
摘要:本文针对培训课堂授课对象的特点, 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培训工作的实践, 介绍了培训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及培训课堂教学过程掌控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旨在提高培训课的质量, 提升培训的效果。
数学新授课教学方法 第5篇“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不断的前行。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生活上的照顾都不完善,更谈不上学习上的辅导。学生多数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只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这种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如被束缚,生怕学生不懂,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受尝试教学法的影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顺利完成。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从孩子们脸上,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邱老先生提出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舞台,我将还你精彩。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适用的学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巧提“自学提示”,为学生的“尝试”指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
学生的尝试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试想,教学时,教师只抛出:“你们自学”,学生就会自学了吗?因此,在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自学提示,让围绕它进行自学,避免自学时毫无目的,盲目学习。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比?2、通过预习,你会读比、写比吗?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的?这样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但第2个问题却容易让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会”与“不会”的层面上,指向性不强。
法理学授课方法研究 第6篇关键词:法理学;授课方法;具象化
法理学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基础性,二是理论性。法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抽象性。为了破解理论抽象的难题,各学校对法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生活演绎法
所谓生活演绎法就是在讲授学生所陌生的法理学知识时,由授课教师演绎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达到深人浅出的目的。这里提及的生活演绎是指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不是生活中的普遍案例。比如,在讲授立法是对利益的第一次分配时,可以举学生学分量化评定的例子。到期末,学生要排队打分,进行成绩量化。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要先制定评分细则,谁来制定这一细则,制定中什么样的活动加多少分,这就涉及了利益主体的博弈,博弈中胜出的一方在制定细则时可以因人设法,自己人参加的活动就可以在活动级别上加大分数权重,自己人参加的活动次数多,就可以在活动次数上也加大分数权重,这就是所谓的立法腐败。
二、热点追踪法
所谓热点追踪法是指选取当前社会热点作为讲授的案例素材。热点案例的追踪,一方面,是为了诊释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另一方面,在于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保持社会敏感度,并训练学生以法学的视角去审度、评判、思考。例如,在讲授法律体系时,可以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一个部门法一个专题。在课堂教学中,前半节课主要是教师进行热点案例导人。案例导人时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相关事件的热点视频、新闻播报、网络评论甚至大众演绎的漫画、歌曲等,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朴素的法律思维去思考,去讨论;后半节课讲授中,由教师进行专业的知识点拨,引申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背景;最后,告知学生所要把握的部门法主要观点。采用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的部门法有一个宏观感性的初步认识,进而为今后部门法的学习做铺垫。同时,由于选取的热点案例都是当今社会最为典型的案例,如刑法中选取“我爸是李刚”的案例,行政法选取“李志强案件”等。对于这些案例,学生熟知,都很愿意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这些案例所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大一新生也有很强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三、流行元素法
所谓流行元素法就是在课堂中纳人当代的语言流行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聆听其他老师的授课,发现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知识点时,即便使用同一案例,由于使用的语言不同、描述风格不同,而使授课效果大为不同。为此,我们在授课时,不仅要关注案例选择的贴切、生动,而且要注意案例的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目前,我们的授课对象为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新潮,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网络上的流行词汇非常熟悉。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水平,而且还要研究授课对象的需求,拉近与授课对象的情感距离。当你采用90后学生非常熟悉和流行的语言描述案例时,他们会感觉新鲜、有趣、亲切,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更易接受且印象深刻。比如,在提及案例主人公时我们不再说张三、李四,而是用高富帅、白富美和属丝来替代。
四、诙谐幽默法
笔者认为,在课程讲授时,做到逻辑条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只是讲课的初级境界。高级境界应该是,在初级境界的基础上,要努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要有理论的深度,在教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相关理论,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要使学生轻松开心地接受专业知识。第一个目的的实现,需要授课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二个目的的实现,更多的是一种授课技巧的注人,授课教师略加积累便可实现。特别是针对法理学1的授课,它是人门课,其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因此,先致力于第二目的的实现更容易也更实用一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平时多关注、积累有趣的语言、笑话、故事、视频等,并进行巧妙的转化,导人到法律案例和法律理论的讲授中去。采用调侃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达成一种幽默的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努力使大家在开怀大笑中,轻松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五、综合实训法
法理学作为一门纯理论课,采用传统的模拟法庭来训练,实属牵强。模拟法庭的模拟案例主要是靠部门法支撑的,模拟的也是具体的法条,对于法理学的知识很难有直接的印证。但是,万事万物又是普遍联系的。一门纯理论课也可以模拟实训,其方法就是对实训内容进行改良。比如,在法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两大法系的区别。这种差别距离学生很遥远,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模拟实训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法具体程序的基础上,能够形象直观地清晰地感悟两大法系审理模式的具体不同。纵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当代的审判模式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了解我国审判模式的历史变迁,并对当代的能动司法有更深刻的感悟。丰富的综合模拟实训仅凭课内的实训是不够的,为了很好地实现综合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课内实训延展至课外予以补充。课外实训的形式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设立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二为成立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工作站。[2]
综上,第一种与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授课内容的选取和演绎,第三与第四种方法侧重语言风格的使用技巧,最后一种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的拓展,从外围上突破纯理论课的课堂讲授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哪种方法的使用,都需要法理学教师不断地摸索,不斷地实践,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锋会.谈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法学新型教学方法的选择[J].教育探索,2011(8)
《英语听说》小班授课方法浅谈 第7篇传统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自然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听说读写”均由一位教师在教学计划内完成。由于自然班的人数较多、教学内容较多,教师们普遍重“读写”,轻“听说”。学生们为了能应付考试,也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听说能力还很弱的现实情况。
为了改变学生只会“哑巴英语”的情况,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逐渐得到了教、学双方面的认可。
在大班授课中,教师主要就“读写”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听课学生人数较多,通常会超过100人,教师在授课中也多半只采用讲授式的授课方法。
而小班授课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更快更容易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由于小班听课学生人数较少,通常在30人左右,这样就使很多训练的内容可以充实到课堂中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笔者经过四年的小班授课,积累了部分有关小班授课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两种授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笔者用表格的方式将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的异同点做一个对比,见下表:
通过上表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听课学生的人数不同,两种授课方式的教学特点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特别是在授课方法方面。
为什么在小班授课中要采用与大班授课不同的授课方法呢?
“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在教学当中,授课方法的选择同样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大班授课多采用讲授式,是因为这种授课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一对多的传递大量的资讯,有利于快速、大量的传递信息,实现大班授课的教学目的。
而小班授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快更容易的表达自己。显然,仅仅依靠讲授式这种授课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实现小班授课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多种适合小班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2 听众分析与小班授课方法的选择
授课方法的确定除了来源于教学目的,还来源于我们对听众的了解。我们对听众了解的越多,分析的越详细,我们所确定的授课方式就更有针对性,效果就越好。
例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传递出的信息量,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来接受的。而通过视觉接受到的信息往往更快、更直接、量也更大。因此,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身仪表、肢体语言、投影片、道具等视觉信息对于听众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有过这样类似的经验,如果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自己的状态也非常好,还特意的妆扮了一番,这堂课讲下来,教师觉得很兴奋,学生也觉得很轻松,很有收获。
再例如:我们的听众都已经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上,也有自己的学习观。在学习一门学科或者学习一个知识点前总要问自己一个为什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意愿的问题。如果学生学习意愿的问题不解决,这门课他就有可能学不好;这堂课的知识点他就有可能学不会。因此,我们在课程开始之初甚至每堂课开课以前,都要设计一定形式的破冰活动,来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
再例如: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将有助于我们能更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训练或者进行个别的辅导。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重的地方口音或地方发音习惯。当我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籍贯后就能更好的帮助、纠正他的发音。所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即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小活动,来了解学生的籍贯等信息,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班授课方法。
总之,授课方法的选择,一定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的,一定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
3 小班授课方法介绍
小班授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快更容易的表达自己。所以小班授课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多采用那些学生参与性强,参与机会较多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小班授课的一些具体方法。
通常在小班授课中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供使用:讲授、提问、角色扮演、游戏等。
讲授式是大班和小班都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在小班授课中,学生人数较少,通常在30人左右,教师对学生更容易掌控,所以讲授式在小班授课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小班授课的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多走动和眼神的交流。变换讲授的位置,多走到学生中间能够改变信息传递的角度,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所谓的以“身动”制造“生动”。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眼神的交流,目光要灵活,能环顾全场,能对学生用眼“说话”、暗示、不让学生产生“受冷落”、“局外人”的感觉,而时时感到老师在与他交流,注意他。我们发现学生所喜欢的目光接触时间是有一定长度的,大约在一、二秒左右,如果教师不与某些学生目光接触,他们会感到失去了一种力量,但接触时间过长,又会造成尴尬局面。所以教师应不断的与不同的学生进行目光接触,反复这样去做,这时学生们就会感受到教师的信号-“我在关注你”!
提问也是能增强学生参与性的一种授课方法。在提问时,要特别注重多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封闭式提问只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等等,而回答只能是“对”或“不对”,“是”或“不是”学生大可应付老师,不用去动脑筋,而开放式提问比如“你的想法如何?”、“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怎样?”等,是需要学生动一番脑子的,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角色扮演是小班授课中常用的一种授课方法,它利用设定的模拟场景,使学生在情景演练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快速掌握教师要传授的知识点与技巧;学生是在“做中学”,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一般要求教师事先设定多种情景的不同脚本,每个脚本,演练限时5分钟,三人为一小组,自由组合,分别扮演角色甲、角色乙、观察者;训练结束后,观察者对双方的表现进行反馈,反馈限时3分钟;下一步角色轮换,直至每人将三个角色扮演一遍为止。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共同问题做“优劣单”的总结和分析。
角色扮演操作要点:教师事先讲明规则,设定场景,场地、座位、道具等的准备;给出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不断的启发互动,为学生舒解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演练中,不断地走进学生中间,鼓励大家发言、参与;对课堂时间掌控要合理,避免“拖堂”的情况出现。
游戏也是小班授课中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通常我们会用在课程开始时的“破冰”,以及课程中的配合使用。这种授课方式,能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氛围更轻松,教学目的更容易实现。
因为正是在游戏中,参与者才会调动身体的全部力量。游戏中的无阻碍感可以使身体释放出各种有益的内啡肽,这种有益的物质能使参与者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游戏中的收获也会在参与者的记忆中停留更久。课堂中的游戏创造了一种愉悦的气氛,释放出学习者自身的所有潜力,对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恰当的游戏在恰当的时间可以使学习更加有趣,能够加强学习的回顾,也可以用于测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除了以上这些大的授课方法和授课原则的采用可以增强小班授课的教学效果外,还有一些小的授课技巧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座位的调整和重新摆放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地传递教师的教学信息,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将我们以往的前后横排式座位调整成马蹄状,将使教师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接受到教师的信息也大致等同,减少信息衰减;如果将座位摆放成岛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训练。
激励因子的引入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小小的奖品(如一张书签,一颗糖果,一张激励卡片),一阵同学们的掌声,一张班组个人加油榜上的加分,都能让学生受到鼓舞,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小班授课这种教学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单位所采用,教师需针对小班授课的特点,灵活使用多种授课方法,既使课堂气氛活泼轻松、学生参与性强,又能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3,(7).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授课方法 第8篇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目的, 如何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丰富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 是高职院校分专项授课关键所在。
二、探讨的对象与方法
高职院校探讨的对象是学院学生, 如何分专项授课, 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 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一般高职院校会根据体育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我院体育课分专项授课的方法, 即第一学年, 以身体素质、排球、乒乓球、武术为教学内容;第二学年, 以身体素质、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为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定好自己所学的内容, 选定教师进行上课。
三、教师的配备与选项授课的要求
在常规教学中, 一般采用一个新授内容, 一个复习内容。这样学生们往往对上体育课感到枯燥无味, 精神不集中, 兴趣也不足, 课堂很难出现高峰, 运动的强度和密度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 而且在上课时间学生为了逃课, 设法找理由请假, 上体育课心不在课堂。这样, 运动的质化、量化从何说起?体质、体能又从何来?根据以上情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根据选项进行学习, 体育教师则应根据自己的专长, 选项进行授课。
四、分专项授课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高职院校分专项授课, 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 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合理, 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使教师的示范更准确、更优美, 讲解更生动、更精练, 更好地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从而使师生关系更融洽。由于全期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教案的数量相应减少, 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更熟练、工作负担更轻松, 从而更有时间和精力来安排体育教学。教师的轮换, 使学生更有新鲜感, 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品质教育: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品格, 由于专项教师对本专项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对高些, 教学相对专项化, 从而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 能更好地统筹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 使教学更规范、更顺利。
五、分专项授课班级学生调查反馈信息
本人自试行分专项授课以来, 每学期对实行教学改革的班级进行了专项调查 (见下表) , 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意见,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方法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
根据上述调查与学生反馈情况, 证实了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六、分专项授课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了解和检查学生在上课中的表现, 结合实际, 制定如下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1. 体育课出勤及表现 (30分)
出勤率来自教师育人手册, 具体是每旷课一节扣5分, 迟到早退每三次扣2分。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三等:对上课学习积极, 练习认真者加5分;参加课堂练习, 表现一般者不增不减分;课堂表现差、不认真或不参加练习、自由散漫者扣5~10分。
2. 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40分)
选择教学大纲规定的四类项目, 参照教学大纲的评分标准化, 尽量每学期项目各异, 并结合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及《锻炼标准》而定四类项目之平均数乘以40%即得。
3. 运动技能、技巧 (30分)
每学期选择自己所教的专项进行技评:掌握动作规范、动作正确为优秀;动作正确、有较好的协调性为良好;能完成动作为及格;动作不能完成者为不及格。
七、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分专项授课的现状与问题
我院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以来,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双方的互动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基本上局限于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被动状态。 (2) 选课的程序、时间和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只能被动选择学习内容和上课时间, 缺乏自由度。 (3) 教学管理手段、方法还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4) 课内与课外脱节, 课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教师辅导不能落到实处。 (5) 教学条件满足不了教学双方的需要, 场地设施建设步履缓慢, 现有的场地也不合理。
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更好地落实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我们将努力向学院建议, 以保障以下措施的实施:
(1)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对学生的考勤、运动参与、体质测试、成绩统计等信息的全过程控制, 实行校园体育教育管理的“网络化”。 (2) 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布局健身活动的场区, 逐步增加新型项目的设施, 完善体育场区的“合理化”。
九、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结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证明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的可行性。
(1) 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学大纲, 内容具有纲要性。 (2) 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证明其具有可行性。 (3) 分专项授课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长, 使体育教学更具有准确性及科学性。 (4) 分专项授课操作方便, 体育教师备课减少, 对教学内容更加熟练, 讲解更清楚, 示范更标准, 更具有操作性与适应性。
摘要:现代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一般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从前苏联搬运过来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方面不能适应21世纪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培养新型技术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分专项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清黎.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授课方法 第9篇一、传统蒙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 在高职蒙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语法, 轻视听说。蒙语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高职学生学习蒙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蒙语, 从语言学习本身而言, 语言学习不仅要注重语法, 而且还必须注重听、说、读的作用, 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很多院校在蒙语教学中存在注重语法, 而忽视蒙语的实践应用的教学; 二是缺乏蒙语语言交流的环境。蒙语学习需要结合蒙语特有的人文情景,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仍然按照汉语教学的思维从事蒙语教学, 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蒙语时感到非常吃力, 而且学习到的知识也不能熟练的应用到实践中; 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显出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尤其是强调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背景下, 高职蒙语教学仍然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造成学生在学习蒙语时处于被动地位,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教学手段过于单调。蒙语教学仍然采取书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 而忽视蒙语实践操作锻炼环节的应用。
二、蒙语授课学生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蒙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制定完善的蒙语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蒙语专业人才的质量:
( 一) 转变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蒙语语言学习属于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 作为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 要始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突破以往的以教学主观意识强制于教学过程中的模式, 构建以社会需求、以学生需求以及行业需求的教学思维, 以此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要求的人才;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和学习蒙古族的文字精华, 激发学生学习蒙语的积极性。实践表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蒙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为学习蒙语对自己发展的意义不大, 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汉语就可以了,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教师从民族文化教育入手, 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语言精华, 让学生认知到蒙古语言的精神,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蒙语语言的兴趣; 最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通过学生参加教学过程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蒙语的动力,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蒙语专业人才。
( 二) 创新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以所讲为主要模式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 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模式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 一是教师在蒙语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的应用多媒体工具。蒙语学习不仅是语法的学习, 而且还是蒙语口语、蒙语翻译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运用多媒体工具, 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景环境, 进而提高学生对蒙语知识的应用水平; 二是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蒙语教学的内容不要局限在课表知识上, 而是要注重于实际的结合, 保证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 重视实践教学, 为学生提供蒙语实践锻炼的平台
蒙语学习属于语言锻炼,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蒙语应用人才就必须要注重实践锻炼, 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强蒙语实践教学, 构建完善的蒙语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增加蒙语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传统的蒙语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导致学生蒙语表达能力较低, 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在不影响基础教学的情况下,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我院将蒙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高到50% 以上,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蒙语表达能力; 二是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蒙语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成立蒙语沙龙, 定期开展蒙语演讲比赛等,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蒙语交流活动,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蒙语应用平台, 以此增强学生应用蒙语的机会; 三是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蒙语应用水平。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蒙古企业中, 让他们感受蒙语的文化氛围, 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蒙语的意识。
( 四) 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要构建基于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此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要求, 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个人价值存在感; 其次教师也要合理选择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地使用教材。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以此提高学生对蒙语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高职院校在蒙语教学中要积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 因地制宜的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以此培养顺应时代要求, 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蒙语专业人才。
摘要:蒙语课程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蒙语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论述切入点, 分析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蒙语成绩的对策。
关键词:蒙语,教学方法,兴趣,改革
参考文献
[1]史艳英.对蒙语授课学生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授课方法 第10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是我校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学生学习后续机电类和控制类课程、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 软硬件系统关系复杂, 且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大多数同学而言, 该门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乏味、难学, 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笔者在讲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 注重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课程特色与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极为重要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较为重要, 硬件方面涉及到CPU、存储器、中断处理、定时计数器, 并行通信、串行通信、模数/数模转换芯片的结构和原理;软件方面涉及到各个可编程外围设备的汇编语言编程, 覆盖的知识面广, 课程的软硬件系统关系非常紧密。对大多数同学而言, 该门课程内容抽象、难学, 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然而微机原理又是微机实践的学习基础, 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器架构以及外围可编程器件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理论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门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 仅仅掌握微机原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多学生来说, 许多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或者尽量讲述跟实际比较相关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易于同学理解, 特别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教学理念下, 必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先有些感性认识, 再升到理性认识, 然后学以致用。
1.3 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目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教学中, 主要讲解的是原理、结构以及一些普通的应用,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本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但因课程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 再加上本课程知识点繁琐,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很容易死记硬背, 忽视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授课方法探讨与实践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特色, 以及上述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组织、授课方式方法进行了如下积极探索:
2.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浓厚兴趣, 才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 并在其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繁琐, 部分内容抽象、乏味, 因此,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和捷径。为此, 讲授时首先引入BIOS芯片, 指出BIOS芯片是存放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代码的芯片。当上电后, CPU将根据BIOS中存放的这段代码对硬件进行检测。假如软驱设为第一启动盘而又没有检测到软盘时, 会显示“Disk error”;假如内存没有插好, 电脑会发出“滴-滴-滴”的响声等诸如此类常会遇到的现象。通过讲述这些问题, 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 利用PROTUE软件工具设计音乐播放电路, 通过播放不同曲目的音乐, 让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开始本课程的学习。
2.2 比喻手法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尽管微机原理课程部分内容抽象、难易理解, 但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可用来辅助教学。如果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 多使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比如:笔者在讲解中断概念及中断过程时, 以“正在做作业过程中接听手机来电”为例, 对中断涉及的概念、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比喻。这里的“正在做作业”好比“执行主程序”, “手机来电”类似一个“中断请求”, “接听电话”类似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 通话完毕“继续去做作业”好比“中断返回”;再做深入的剖析:如在去接听电话时, 对当前作业进度和计算数据做标记或记忆, 那么就类似中断的保护现场等等。类似的比喻还有程序查询和中断、流水线、超标量执行、指令预取等等, 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过程。实践证明, 通过大量的比喻式授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以及学习效果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
2.3 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 仅仅掌握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及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教学理念下, 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大多数教材存在滞后性, 笔者在教学素材准备、课堂内容组织等方面与时俱进, 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最新发展和应用实例通过课堂教学展示给学生。同时增加课堂实践环节, 或者利用Protues或者Multisim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以弥补有限课时无法充分实践带来的不足。实践证明, 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学以致用。
3 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后续机电类和控制类课程及今后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 深刻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并掌握外围接口扩展技术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笔者分别从学习兴趣培养、授课方法以及课堂内容组织等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授课心得体会, 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实践证明, 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抽象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拓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S
摘要:本文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特色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别从学习兴趣培养、授课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组织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实践证明, 这些尝试和探索在学生兴趣培养、抽象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拓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授课方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帮华, 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钟乐海, 张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9, 20 (3) :282-285.
[3]毕庶本.64位和32位高档微机系统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浅谈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 第11篇一、简要分析对话,重点讲解生词、词组和所涉及到的语法及固定用法
在一篇对话中,如果生词过多,学生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对话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一定要先攻破生词关,使学生掌握生词的词性及多种释义,并能给出它在对话中的准确含义。同时,有一些较常见的词,虽然不是生词,但在对话中其词义或词性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一定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例如,“order”一词,最常用的词义是“命令”。除此之外,还有“预定、定购、叫(车、菜)”等词义。在教材UNIT13中有这样一句“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其正确翻译是:“您想现在叫菜吗?”又如,“well”一词最常用的词性是副词,词义是“好、令人满意地”,但在餐旅英语中它还常用于叹词词性,可表示惊讶、快慰、无可奈何、同意及用于重新开始说话等多种含义,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餐旅英语属于服务性语言,因此,语气必须委婉,讲究礼貌礼节。在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强调“直译”和“意译”的运用。例如,“At the Switchboard(在电话交换台)”一课中,有这样一句:“Just hold the line a moment,please”。直译是“请拿着听筒等一会儿”;而意译是“请稍等”。根据当时的情景,客人很容易理解其意思,因此,应该采用意译。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根据对话所涉及的情景,给出准确的释义。
对于对话中所涉及到的词组、固定用法及语法,要特别强调,引起学生重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熟练运用、触类旁通,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例如,在开始为客人服务时,会常用到“May(can) I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How can I help you(我能如何帮助你呢)?”
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朗读对话,增强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掌握了整篇对话的大意之后,要运用录音、录像设备或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每篇对话至少要读三遍),达到强化口语的目的。对于连续、重音及语气较强的句子应反复播放,使学生掌握发音规则,加强语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印象。在订阅教材时,最好配备与对话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模拟教材,既给学生校正了读音,训练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避免“纸上谈兵”的片面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视觉效果,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神态、表情及动作上准确地把握角色,更深地理解对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有疑惑要及时解答。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既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达对话内容,又能大方得体地从语言、动作上加以配合,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以免造成呆板、空洞的语言模仿。同时,也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做到知与行相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给客人以亲切、满意的服务。
三、分组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餐旅英语教材中所设计的对话内容多为客房预订、入住、结账、房屋管理、室内家具及装饰、定餐及送餐服务等方面;所涉及的人物也多为二至三人。所以,在利用电化教学、集体朗读对话之后,就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二组或四组分角色朗读对话,而后再交换进行,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对话的理解。最后,还可以请口语表达准确、表情自然得体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际情景的模仿,使学生自己找差距,弥补不足。
在一个话题所涉及的单元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主题自编一个情景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反复练习。内容可包括定房、检修、叫菜等所涉及的主要句型或所需的服务程序。例如,预定客房时,需要问清客人的入住时间、抵达时间、所住天数、所需房间的类型及档次、姓名及名字的拼读、联系电话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又能提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
授课方法 第12篇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竞争, 升学要择优录取, 工作要竞聘上岗,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目前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学生学科领域的知识面和专业适应性, 提高其毕业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工科院校学科专业众多, 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一味突出单个专业特色, 强调单个专业建设的思想与社会多元化需求有所相悖, 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任务的基础上, 利用现有条件, 开展多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实践训练,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跨专业授课的理论依据
目前,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国内高校普遍重视和关注的课题, 本校经管、工商、会计等专业普遍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目的正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其对工科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作为一门非机械学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很多高校都在对其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课外实践进行探讨[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为非机械设计专业学生提高对机械设计的了解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由于受授课方式及学时限制, 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 为了实现培养创新能力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有必要对机械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训练进行建设以及相应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知识点涉及领域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2], 无论是对于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还是财务管理专业, 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 都会或多或少与“机械”相关知识发生联系, 具备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知识, 了解产品设计和生产销售过程, 对与学生胜任今后工作岗位作用甚大。机械设计基础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内容, 将大量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对于未系统学习过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工科学生, 难度可想而知。为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必须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
2 跨专业授课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非机械类专业有融合之处, 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 提出合理的授课方式, 授课内容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新的机械设计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 教材上的知识永远跟不上现实技术的发展,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 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将最新科技成果搬入课堂教学, 吸引学生或引导学生关心并追寻最新科技成就, 例如, 在神州九号飞船发射和返回期间, 安排一定学时进行飞船形状、功能、机械动作的机构实现等问题安排学生讨论, 并及时进行指导, 多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观点, 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培养学习兴趣, 逐渐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注意生活中有关机构的细微发现, 例如将生活中的门窗机构、雨伞、折叠桌椅等拍成照片, 拿到课堂进行讨论, 启发他们将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用理论解释实际现象, 增强学生对所学机械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旦被激活, 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机械性的学科教学具有枯燥平淡、记忆繁琐等特点, 学生往往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3]。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 增加学生理论学习的感性认识, 反复训练,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促进学生发展。
2.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开课专业相结合
目前我校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非机械专业主要包括会计、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开课专业在专业知识上有较大差别, 但是在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等方面有相通之处,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 将其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 例如介绍大型机械行业的企业规模、产品、财务管理的运作模式、资金链与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等问题, 并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学习该门的课程与本专业的相关性问题, 通过多种手法和途径实现课程理论与开课专业工程实际的结合, 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2.3 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 注重多媒体课件制作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类、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根据开课专业的专业特点, 综合运用讲解、介绍、提问、讨论等多种授课方法, 引入技术调研、文献查阅、撰写报告、项目答辩等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课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引入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手段, 将生动的实例展示给学生, 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 引入参观实验课程, 加强实践训练。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并且只对近机械类, 如工业设计、工业工程等专业开设实验课程, 对于跨专业 (会计、工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 学生, 由于受授课学时和场地所限, 还未能有效引入实践训练环节。
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要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就必须调整现有的授课方法和授课内容, 优化现有的课程实验内容, 注重实验课程与学生专业实际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成功开设了机构原理参观实验、机械零件参观实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和减速器拆装等能够突出开课专业特点的跨专业创新性和综合性试验, 培养学生面向产品设计、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的思维理念, 并通过实践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2.5 吸引、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可调动学生学习调研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课外科技活动的锻炼, 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 先后鼓励多名学生开动思维, 挖掘灵感, 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通过参加课外科技竞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3年的实际教学, 跨专业开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要解决好下面三个主要问题:
使学生正确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用问题;不同专业的知识有不同的范畴, 如何将各个专业的知识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有特定作用, 从而有助于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
教师改进授课方法和授课手段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不一样, 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 将不同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采用合适的授课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乐于接受。
非机械类专业开设课程实验和实践训练环节问题;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时较少, 而教材内容较多, 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大纲规定内容, 又引入合理的实践训练环节, 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实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文章从教学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角度对跨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 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特点, 通过共性分析和引入实践训练环节, 提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授课方法, 并对非机械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桂和利, 吕兴荣.溶机械拆装、机械设计基础于一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吉林教育, 2009, (12) , P48
[2]杨可桢, 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授课方法】相关文章:
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11-12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10-24
授课模式06-15
授课思路07-20
授课艺术10-01
内容授课12-21
授课方式06-09
数学新授课05-19
全英文授课06-21
传统授课模式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