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2021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同时,陪护老人13825404095全国政法队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触灵魂、见真章、祛痼疾、建铁军……从2021年2月起,一场被称为新时代“延安整风”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分两批开展,市县级政法机关作为第一批首先进行。
5个月来,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展顺利、成绩显著,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顽瘴痼疾,清理了一批害群之马,政法队伍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政法司法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检察机关在教育整顿中肩负着特殊使命,不仅要刀刃向内,也要刀刃向外,格外考验政治智慧、法治智慧、检察智慧。
重大考验之下,检察机关第一批教育整顿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效?交出的“答卷A”成绩如何?
这是一场新时代“延安整风”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这样的概括。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这就是其中的一个答案!
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法机关,是“国之重器”,是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基本力量。勇于自我革命是这支队伍赓续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确保为民本色的重要保证。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1941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延安整风运动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先后3次专门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1953年,开展司法改革运动,着力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82年,针对“文革”后政法机关百废待兴的局面,作出“扩大、充实、整顿和提高政法队伍”的决策部署,着力肃清林彪、“四人帮”等遗毒,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1998年,针对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政法干警理想信念动摇、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开展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促进做到清正廉洁、严肃执法。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一贯要求,必须坚定不移。
追昔抚今,政法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尤其需要政法干警焕发新面貌、锻炼新本领。开展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教育整顿,正当其时。
2021年2月27日下午6点,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刚刚结束,全国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迅即召开,第一时间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要求,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在教育整顿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住教育整顿契机,强化政治纪律建设,坚决整治违纪违法问题;紧盯教育整顿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把教育整顿作为政治任务,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坚决打好这场刀刃向内、正风肃纪的攻坚战。
随后,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召开党组会、干警大会、支部会等形式,结合实际对开展教育整顿进行了周密部署,广泛凝聚共识、启发自觉。最高检和32个省级检察院均把教育整顿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最高检党组深知落实不易,必须自上而下加强调研指导。全国两会后,最高检领导密集赴基层调研指导教育整顿。张军检察长等院领导多次深入北京、天津、江苏、江西、山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调研指导。最高检还组织4个调研组对辽宁、河北等地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等情况调研督导。
“坚持思想重视与真抓实干紧密结合;坚持推进教育整顿与加强队伍建设、党史教育、基层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做到学习教育与查纠整改、总结提升紧密结合;坚持教育整顿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每到一处,最高检领导都对教育整顿提出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最高检全国检察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下发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对下指导方案,指导各省级院细化工作方案、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对《检察机关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作进一步细化完善……
与此同时,16个中央督导组由正部级干部领衔挂帅,进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工作。各中央督导组剑指害群之马、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敢于较真碰硬,为推动全国政法队伍第一批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挂图作战、环节指引、清单式管理、销号型推进……在5个月时间里,全国3393个市县级检察院、21万余名检察人员闻令而动,在全面贯彻中央和最高检要求基础上,推动教育整顿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8334”,教育整顿“行动密码”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如何开展?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一套“行动密码”。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意见》《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方案》,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出了具体要求:
——八个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领导带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宽严相济、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开门整顿、坚持双向用力、坚持统筹兼顾;
——三大主题: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三个环节: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
——四项任务: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
检察机关对标对表教育整顿“行动密码”,紧密结合实际进行细化落实。
全国检察机关在深化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三项教育”中筑牢政治忠诚根基,共开展政治轮训2.8万余场次,市县两级院检察长上党课9100余次。
今年是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人民检察制度是党一手缔造的,党绝对领导下的90年人民检察史,就是人民检察事业同党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任何时候,检察人都要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的“活教材”,是检察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宝贵精神财富。各地检察机关注重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政治忠诚、确保为民本色。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红船,从共和国摇篮的江西瑞金到伟大历史转折的贵州遵义,从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圣地延安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河北西柏坡,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段段奋斗牺牲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给全体检察人带来空前的心灵震撼,也为打造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过硬检察队伍提供了澎湃动力。
“与革命前辈的奋斗牺牲相比,还有什么问题不敢直视?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检察队伍,我们才对得起前辈们的付出!”一位基层检察官的话道出了众多检察官的心声。
红色基因要赓续,红色资源要保护。今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相继开展党史遗址保护行动,通过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拭亮蒙尘的“红色遗迹”。最高检专门下发《关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为守护红色资源助力。
筑牢政治忠诚,英模的精神引领正能量巨大。各地检察机关牢牢把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力培育选树检察英模,确保每个先进典型各有特色、亮点突出,力戒脸谱化、防止高大上。
湖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原主任王朝阳、湖南省岳阳县检察院派驻黄沙镇和谐村原第一书记彭庆文等英模的先进事迹,不仅当地认同,也得到省委、最高检的认可。王朝阳被追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彭庆文被追授全国模范检察干部、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浙江省检察院隆重表彰了54个时代精神突出、业绩优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出崇尚英模、学习英模的氛围。天津、山西、山东等地检察机关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最美检察人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凡人善事,让大家感受到英模就在身边、榜样就在队伍中间。
见贤思齐,更要践行。立足岗位学习检察英模,努力让英模精神落地生根是最要紧的。福建省检察机关掀起向新时代最美检察官学习热潮,深入贯彻能动检察理念,探索信访受理新模式,实现检察服务“一站通”、信访“最多访一地”。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开展对照先进英模找差距活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大力弘扬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检察官章春燕专业精神,扎实开展对减刑假释案件的专项检察,深挖彻查问题背后的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等线索。
坚持问题导向,动真格见真章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而耳……”《三国志》记载的武圣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至今人们仍耳熟能详。
刀刃向内需要极大勇气,古今皆同。正在深入开展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其勇气不亚于关公刮骨疗毒。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些要求很多聚焦在每一项政法工作中、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群众对政法工作不满意、不高兴为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别政法人员违法犯罪、执法司法行为不规范把形象搞坏了。政法机关以极大的政治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就是为了净化队伍、重塑形象。
检察机关以极大的勇气、坚定的决心,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同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注重运用案例资源,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青海省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贾小刚在检察系统工作多年,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他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背弃初心使命,在权力逐渐变大的同时,私欲也跟着变大,从小吃小喝到丧失法纪底线,以权谋私、以案谋私、违反政治纪律,一步步坠入腐败深渊,最终自食恶果。
4月初开始,根据最高检领导指示要求,全国四级检察机关组织全体检察人员观看《贾小刚案深度调查》专题警示片,并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检察人员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认真吸取贾小刚违纪违法案例的深刻教训,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违规参股借贷;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法官检察官离任后违规从事律师执业、充当司法掮客。这六大顽瘴痼疾,是削弱执法司法公信力的痛点,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是制约政法队伍“四化”建设的堵点,是推进政法战线自我革命的难点。党中央“点穴”点得很准。
第一批教育整顿中,各地检察机关组织开展六大顽瘴痼疾和其他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制定靶向整治方案,部分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整治。市县两级检察院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通过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填报自查自纠表等方式,形成自查自纠的良好氛围。
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六大顽瘴痼疾整治中肩负双重角色、双重责任:作为参与者,首先要落实好党中央部署,坚决整治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作为监督者,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解决执法司法环节的顽瘴痼疾。也就是说,检察机关不仅要刀刃向内,也要刀刃向外。
刀刃向内——2021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9.9万余件,是去年同期的4.2倍……
刀刃向外——2021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开展立案(撤案)监督合计26665件,同比上升24%;对侦查活动违法行为提出纠正29601件,同比上升36.6%;对刑事审判活动违法行为提出纠正3663件,同比上升23.4%;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1137人……
6月7日,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顽瘴痼疾整治专题视频推进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对检察机关牵头负责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侦查百日攻坚、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挂案”集中清理、涉案财物专项清理处置(下称“三个专项行动”)进行部署。
“三个专项行动”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的“协同共治”。在这次视频推进会上,最高检对强化协同共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与省级教育整顿办、地市级院驻点指导组、省级政法单位教育整顿办的沟通协调,畅通省市县三级院的联动机制,形成专项整治工作合力;重视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促进任务一体整治、能力共同提升。
“三个专项行动”时间跨度最长的要到9月份,必然从教育整顿第一批延续到第二批,这样承上启下的安排,凸显的是务求实效的决心和担当。
“答卷A”,不仅要请人民来阅卷,还要“回头看”
教育整顿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感受也最直接。
也因此,为民办实事,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更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能检验初心和党性。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是民生痛点要找得准。各级检察机关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广大检察干警深入农村社区、深入企业学校、深入职能部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先后到贵州、海南等5省市调研督导“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最高检其他院领导、检委会专职委员、咨询委员会调研组也先后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在最高检的示范引领、指导督导下,各地检察机关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走访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举办开放日活动、开通线上线下意见信箱等方式畅通联系群众、收集民意的渠道,提高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研之后,最高检明确提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更高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等4个方面的20项重点任务。
各地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级办实事方案。
安徽省检察院制定了“10+20+N”工作方案——“10”就是省检察院制定的首批为民办实事10个项目,“20”就是落实最高检“检察为民办实事”指导方案的20个项目,“N”就是滚动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该省检察机关一边落实既定项目,一边根据检察工作新情况新要求研究提出新项目,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实效性。
河南省检察院向社会公开发布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明确了深化群众信访件件回复、领导带头办信、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开展农用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等10件检察为民实事。
程序空转问题最让人无奈。为破解信访程序空转难题,解开信访人法结、心结、情结,妥善化解信访矛盾,最高检在重点督办的1030件信访积案中,重点选取100件长期信访5年以上、矛盾突出、反映强烈的“钉子案”“骨头案”开展集中攻坚,最高检和省级检察院领导亲自包案办理。
这是最高检机关六个“检察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另外的项目包括常态化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新领域、积极开展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纵深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累计走访村庄、社区、学校、企业、单位5.4万余处,出台便民惠民利民举措9500余个,教育整顿的红利正充分持续释放。
查纠整改是教育整顿的重要环节,最终目的在于建章立制,健全长效机制。检察机关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及时总结教育整顿中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河北、吉林、湖南、海南等省级院分别制定《常态化落实“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工作细则(实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和检察官任职回避规定》等,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山东省检察院与省公安厅会签《关于进一步强化刑事办案协作配合的意见》……
在党史学习教育与教育整顿融合推进下,经过第一批教育整顿的洗礼,市县级检察院检察队伍政治忠诚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强化,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更加牢固,履职担当、干事创业热情不断迸发,检察工作持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基层检察队伍政治素质、能力水平、作风纪律实现同步提升。
按照计划,第一批教育整顿于6月底结束。但没想到,教育整顿又杀了个回马枪——在第一批教育整顿收尾阶段,各省级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随即部署开展“回头看”,中央督导组对“回头看”进行“点穴式”督导。7月7日,第三次省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主任会议研究部署“回头看”工作时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聚焦问题再补课;精心谋划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确保顺利开局。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分为两个批次,环环紧扣、息息相关,既是有序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层次清晰的有机整体,绝非“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两个批次之间开展“回头看”,就是为了巩固深化第一批教育整顿的成果,为第二批教育整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头看”黏合第一批与第二批,这是创新,更是务实举措。秉持一贯的“三个自觉”,检察机关对教育整顿“回头看”不仅不怕,还更欢迎。
第一批教育整顿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明显成效,但正如最高检一贯清醒的认识,从基层反馈、一线调研和总结评估情况看,还存在思想政治引领还不够深入、工作统筹推进尚有差距、重形式轻质效一定程度存在、法律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制度机制还需要系统完善等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持续发力。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印发,中共中央专门就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印发《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中央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特别是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新要求,也将成为检察机关深化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了“答卷A”的扎实基础,答好第二批教育整顿“答卷B”,检察机关充满信心。
教育整顿正在进一步深化,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洗礼,检察机关的红色基因必将更加牢固,四个“铁一般”的检察队伍必将淬火成钢,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
(本报全媒体记者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