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吃空饷”的黑洞
原标题:堵住“吃空饷”的黑洞
编者的话
国务院2014年12月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产妇护理13825404095部署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一场全国范围的集中治理“风暴”已经展开。“吃空饷”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何在?在从严新常态下如何更有效地防治“吃空饷?”在此邀请党员干部参与讨论。
对“吃空饷”来次“大扫除”
“吃空饷”是封建冒领“饷银”毒瘤在新时期的“变种”,它损害的是党委政府的形象,暴露的是作风建设的漏洞。“吃空饷”产生的原因,有制度监管漏洞,有投机取巧人,有违背原则者,有管理“真空带”,还有惩治“挠痒痒”,乍一看错综复杂,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但归根结底都是“权力寻租”作祟。
党中央这次治理“吃空饷”,站在法治的高度,从范畴、目标、方法等“顶层设计”上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各级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本辖区、部门单位开展彻底“大扫除”,对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的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从严问责。同时完善人事制度,健全财经制度,严肃用人纪律,实现人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吃空饷”打上“预防针”,防止“吃空饷”反扑回潮。 (山东省兰陵县委组织部 张健)
斩断权力“操盘手”
“吃空饷”败坏社会风气,更损害政府公信,令群众深恶痛绝。那么,到底是谁在“吃空饷”?很显然,普通群众享受不到这种特殊“待遇”。在现行体制下,获取一个编制实属不易,必须经过领导班子、组织人事、财政等多道关口,而一般群众想获得一个上岗机会更加不易,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但反观现实,在权力“操盘”之下,“吃空饷”变得轻而易举,往往拥权者的“一句话”,所有“关卡”皆成浮云。权力愈大,为“吃者”谋求的“饭碗”也愈大愈好,甚至有“同谋者”会想方设法帮助其疏通层层关系,清除重重障碍,监管形同虚设,后门大大敞开,最终“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每一个“吃空饷”者背后,皆站着权力“操盘手”。“吃空饷”必须整治,幕后“操盘手”不能放过。“发空饷”不除,“吃空饷”难治。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通过制度的约束力铲除“吃饷者”与“发饷者”之间的利益链,让权力“操盘”吃空饷无路可走、无缝可钻。另一方面,要用监督问责清源。依赖纪检、组织、媒体、公众的力量参与监督,对“吃空饷”问题发现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既追究“贪吃者”的责任,更要揪出“发空饷”的幕后“操盘手”。 (云南省建水县委组织部 江宇)
用好监督“千里眼”
“吃空饷”屡禁不止,与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杜绝“以公帑入私囊”的滥权行为,就要扎紧制度笼子,防止“牛栏关猫”。要完善编制、人事、财政等制度,实行编制实名、分类管理。要明确责任体系,既要明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又要明确能干的怎么干、不能干的干了怎么办,使笼统规定明确化、原则表述具体化,不给打擦边球、搞变通者可乘之机。要织密监督网络,避免“监守自盗”。对“吃空饷”涉及的编制、人事、财政等每个环节,明确监管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用好监督的“千里眼”,让“隐身人”无处遁形。(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 左春艳)
公开透明是良药
“吃空饷”怕见光,所以它要么掖着藏着,要么层层“包装”。因此,只有抓住关键环节公开透明,才能更好地刹住吃“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等歪风。
编制经费要公开。说到底,“吃空饷”主要还是涉及“人”和“钱”的问题,清一清、算一算,全都是本糊涂账。只有把底子翻出来,按程序公开人员编制和经费,“晒一晒”有多少编制,哪些人在编,哪些人不在编,编制与人员的变动情况,经费支出明细,人员工资等内容,“吃空饷”者就没有办法玩“潜伏”,没有搞“暗箱”操作的空间。监督治理要公开。一方面,要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预算等部门的公开督查力度,结果及时公示。另一方面,对查处的“吃空饷”问题,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充分发挥教育和震慑的作用。 (郭宗进)
避免被动“吃空饷”
“吃空饷”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隐蔽型,挂个名白领工资,从来不上班,除了单位少数领导和负责造工资表的知道有此人,其他人并不知情。此类“吃空饷”只要加大人事监管力度,严格追责,不难根治。另一种是公开型,是由于推行干部“一刀切”、“改非”等提前退养造成的被动性“吃空饷”,成因复杂,大有积重难返之势。
“一刀切”下去之后,干部退出领导岗位之后,一些地方疏于管理,甚至可以不正常上班,但工资待遇不变,与在岗人员一样晋级调薪。这些干部要等几年才能办退休手续,退休前一直占着编制,客观上也造成了“吃空饷”。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想尽办法,用好不同年龄段的干部,避免因“一刀切”等原因,造成被动“吃空饷”。(河南省淮滨县委组织部 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