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治理,不能“假檢測、假清除”(金台視線)
制圖:王 琪(人民視覺)
當下,日常保洁13825404095甲醛污染問題成為民眾在房屋裝修后普遍關注的話題,甲醛檢測、甲醛治理等服務也應運而生。然而,不少讀者反映遭遇了甲醛“假檢測”“假清除”問題。比如,廣東深圳市讀者張騰稱曾遇到不法商家,一方面利用自己對甲醛危害的恐懼心理,刻意渲染,制造“甲醛焦慮”﹔另一方面操控甲醛檢測數值,引導購買甲醛治理服務。還有山東濟寧市網友“土豆”反映,個別公司沒有治理資質,卻謊稱能夠完全清除甲醛,欺騙消費者。
面臨甲醛檢測治理市場“假檢測、假清除”問題,專家、讀者呼吁:室內空氣檢測行業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有關部門須進一步明確檢測標准和操作規程,規制“一手檢測、一手治理”的商業模式﹔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的商家,應嚴肅查處。
“假檢測、假清除”,甲醛治理市場面臨誠信缺失
“有公司聲稱如果購買他們家的治理服務,檢測費用全免,除完甲醛第二天不但檢測合格,還可以立即住人。”張騰對記者說,然而在屋子裡停留十幾分鐘就覺得味道刺鼻,時間長了會嗓子痛、咳嗽,“甲醛顯然沒有有效去除。”
制造“甲醛焦慮”,是很多商家誘導客戶購買服務的慣用手法。“居住新裝修未檢測甲醛的房間裡,導致患急性白血病”“裝修、家具甲醛超標,孩子查出血癌”……一些不良商家為推銷服務,在甲醛危害上添油加醋,甚至在網絡上散播聳人聽聞的謠言,助長民眾焦慮情緒。
一些商家還試圖用虛假數據蒙蔽客戶。今年7月,廣東廣州市的陳先生在某環境治理機構購買了一次“全屋甲醛檢測”服務。在工作人員抽取空氣樣本期間,陳先生打開機構帶來的檢測儀,發現在一個隱藏頁面中,甲醛含量的基數已被設置成了“+0.03”。陳先生從相關從業人員處了解到,“如果基數設置為‘+0.03’,無論真實數據是多少,檢測結果都會高出每立方米0.03毫克”,商家即可借此引導客戶購買甲醛治理服務。
除了人為調控檢測儀基本數值外,有些機構還會利用顯色液等手段操控儀器數值,滴得越多甲醛濃度就越高,相反則越低,檢測儀變成欺騙的道具。在一些地方,甲醛治理市場誠信缺失,初檢時人為提高檢測值、復檢時再人為降低檢測值,如此操作成為商家們心照不宣的秘密。今年2月,四川成都市讀者杜女士在搬入裝修過的新房前,花費2990元購買了全屋甲醛檢測和治理服務。治理后,工作人員檢測甲醛濃度為“合格”。然而在搬入新家后不久,她的兒子開始出現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之后我就找了兩家更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均顯示甲醛濃度超標了一倍多,我們隻能立刻搬出,在外面租房子住。”杜女士說。
更需警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線上違規開具甲醛檢測和治理的企業資質、個人能力証書牟利,從線上到線下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記者在某主流電商平台檢索“甲醛檢測証書”,發現有不少可開具相關企業資質以及個人能力証書的網店,一些商品圖片上甚至用大字標榜“官方網站可查真偽”。記者隨機咨詢一家網店的客服,是否可以辦理從事甲醛治理行業的企業資質証書,對方表示需提供營業執照,並稱“一套費用600元,包含三年年審”。記者追問是否需要評定,客服隨即發來一個微信賬號,並表示“不嚴格的,基本上都能通過”。記者再問是否可以辦理甲醛治理方面的個人能力証書,對方表示隻需提供身份証號、姓名、本人自拍照片即可,不需要做能力測試。
部分機構檢測結果存疑,市面上的很多家用甲醛檢測儀產品也不可盡信。去年10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測試了15款熱賣甲醛檢測儀,其中僅3款在較低濃度測試中誤差不大。而這些測試下來有問題的產品中,宣傳語五花八門、極盡夸飾,甚至有不少還借用專業機構、權威媒體和知名大學的名義為自己宣傳。
甲醛治理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從業門檻較低、從業者資質不易辨別的問題
消費者之所以會頻頻上當中招,一方面,是因為甲醛治理市場陷阱多、“套路”深﹔另一方面,甲醛檢測、治理市場一定程度上從業門檻較低,從業者資質不易辨別。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機構購置幾台檢測儀、幾瓶藥劑就可支起攤子接活,“有的保潔員都改行干起了測甲醛、除甲醛的營生”。網友“土豆”反映,在眾多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宣傳加盟甲醛治理機構的帖子,“想做甲醛治理機構,隻要成立公司、申請營業執照即可,短視頻平台推廣渠道開通后,就可以開始線上接單了。”某社交平台上以“除甲醛創業”為標題的短視頻如是說。
行業門檻低,導致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無序競爭乃至亂象叢生。為了搶客戶、攬業務,可能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張騰關注到,目前市場上不乏一些價格極低的甲醛檢測、治理服務,它們往往以“特價優惠”“限時搶購”為噱頭,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比如原本60元每平方米的治理價格,卻被很多商家拉低到二三十元,這種遠低於成本的報價背后存在的人員不專業、設備簡陋、試劑不合格的風險,終將由消費者承擔。
目前,甲醛治理品牌主要以“加盟”模式進行市場擴張。較低的入行標准,簡單的加盟方式,讓甲醛治理市場成為“圈快錢”的角逐場。事實上,近年來不少甲醛治理頭部品牌“翻車”。不久前,加盟商遍及全國的“森家環保”被曝除醛服務涉嫌違法違規,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將“轉化率”建立在虛假的甲醛檢測數值上。在甲醛治理市場監管不足的背景下,一些品牌出事后改頭換面,抹去“黑歷史”卷土重來,加劇行業失信亂象。
此外,市面上還出現不少冒牌公司,盜用專業檢測機構名頭開展業務,給正規企業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李先生來自北京一家正規專業環境檢測機構。今年5月,李先生接到顧客的電話,稱其所在的公司檢測價格不統一,上門檢測人員與該公司人員信息不匹配。這時李先生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公司的名號被盜用了。“我們公司有專業的資質,自媒體賬號也是經過專業號認証的,但是這個冒名公司沒有經過專業號認証。”李先生多方確認后發現,該檢測機構並未取得授權,而是冒用了李先生所在公司的名頭,“這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名譽,還涉嫌欺詐客戶。”
“甲醛檢測和治理是具有一定專業門檻的工作,不是能速成上崗的,尤其它還涉及消費者身體健康,更應慎重對待。”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副教授馮琳說。
嚴格審查企業資質,筑牢室內環境安全防線
甲醛檢測和治理需求日益上升,一方面,甲醛超標確實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在商家炒作之下,很多消費者對甲醛有著過度焦慮、恐懼的心理。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主流短視頻平台上檢索“甲醛”,熱門視頻多來自自媒體賬號,其中不乏對甲醛危害性夸大其詞者,而專業權威的科普視頻較少。
“甲醛在氣體狀態下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它的釋放存在一定的周期,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因此是無法一次性除干淨的,需要長期開窗通風換氣來進行治理。”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陳金偉認為,有必要加強對民眾的科普宣傳,幫助人們樹立起對甲醛的正確認知,提高消費者對偽劣除醛服務的辨別能力。
近年,有關部門不斷更新室內空氣質量標准規范。去年實施的最新版《室內空氣質量標准》規定,關閉門窗1小時后,室內甲醛濃度不高於0.08毫克每立方米。在實際檢測操作中,檢測值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甲醛檢測首先要對室內環境進行封閉處理,如果剛好在封閉的這兩天,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量多一點或少一點,檢測值就會不准確。同時,氣溫高低也對甲醛釋放量存在影響,如果在氣溫高的天氣進行檢測,可能數值也會偏高。”陳金偉說。
對於除醛機構既當檢測、治理“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法律法規也有明確規定,去年更新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准則》中就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當獨立於其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所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擾其技術判斷的因素影響,保証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公正准確、可追溯”。據此,“左手接檢測、右手接治理”的商業模式屬於違規操作,更別提在甲醛檢測數據上造假,已經觸及“紅線”。
馮琳認為,主管部門應提高甲醛檢測和治理行業准入門檻,嚴格審查企業資質﹔監管部門應以更強有力的監管,規范甲醛檢測和治理市場,筑牢廣大居民室內環境安全防線。“對於甲醛檢測和治理過程中的數據造假問題,應堅持‘零容忍’,及時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為行業設路標、劃紅線﹔對於存在的黑灰產業鏈要形成打擊聯動機制和常態化監管機制,讓造假行徑無處遁形。”
(余璇、何雪琪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