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清洁文化:孩子们要在学校打扫厕所,从小养成劳动习惯
在日本,学生自我管理其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实践是学生们自行打扫卫生,甚至清洁厕所。这一做法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做法对孩子们过于苛刻,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那么,日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做法呢?
在日本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个人的价值往往被赋予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因此,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而自我管理的能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己打扫卫生和清洁厕所的做法可以被视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并理解维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种做法也体现了了一种尊重劳动和分工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扮演更有效的角色。
当然,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这种清洁工作过于琐碎和劳累,可能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日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会发现,这种实践并非为了压迫学生,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自主和有责任感的人。
《儿童生活观察》一书中提到:“日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日本社会的全面和有成效的成员。”
在日本,学生们清扫学校的做法被称为"OSOUJI JIKAN"(お掃除時間),字面意思是"清洁时间"。在学校的初年级,学生们在教室里用餐,然后一起打扫。这种方法简单而合乎逻辑:如果你使用了某个空间,你就有责任和义务确保该空间保持清洁。
在日本,学生们扫地、擦拭教室、擦去灰尘、清洗走廊、楼梯、门窗。清洁厕所的任务通常由高年级学生负责(并非所有学校都如此),小学生通常不需要参与这项任务。
为了避免将外面的污垢带进学校,日本的学校甚至配备了室内鞋。此外,他们还会从家里带来清洁用的抹布。
整个过程非常有组织且公平:教师协助制定时间表和分配任务。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一起完成部分任务,让前者学会关心和负责,让后者有榜样可效仿。
学生们每年三次组织社区清洁活动,称为"ティーキセイソウ"。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出去扫地并清理附近和学校周围的垃圾。班级会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清洁一片区域。这非常类似于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扫大街"活动。
每学期还会进行大扫除,被称为"オソウジ"(大扫除)。
由于西方世界对这一实践的态度一直存在争议,围绕着这个话题流传着许多谣言和误解。其中最流行的一个谣言是日本学校没有清洁工。
当然,实际上是有的,否则孩子们无法将学校保持100%的清洁。因此,有人负责清洁和技术维护工作。在一些学校中,他们还会聘请专业人员,比如园艺工人。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照顾环境,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普遍太宠溺了,这不好。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