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过年,这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红彤彤的灯笼和中国结、香气扑鼻的炒货和水果、漂亮时尚的服装和首饰……龙年春节将至,产妇护理13825404095宿州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那么,在这里过节有哪些习俗呢?
1月23日,小朋友跟随家人在宿城华夏超市选购零食。
办年货:开开心心迎春节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1月22日上午,记者在宿城多家商场和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坚果、糕点、饮品等各类年货,不少品类的新春促销已经开始。
“过年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我通常是提前20天左右买零食、干货和酒水,然后买一些牛羊肉放冰箱。等到春节前一两天,再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宿城胜利路一家超市选购年货的张梅说。
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爱荷介绍,我国各地都有办年货的传统习俗,宿州地区也不例外。人们在春节期间购买一些质量较好的食物、生活用品来慰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与家人共享节日的欢乐。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丰盛饭菜或者一件漂亮的新衣服。生活渐渐富裕以后,年货变成了电视、洗衣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再后来,人们在置办年货时开始重视健康。在网络时代,人们坐在家中轻点手机,便可买到全国各地的特产。除了在市场上购买一些商品外,蒸馍、炸丸子、炒花生等也属于办年货的范畴。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但是还有不少老人坚持自己动手,准备一些过年吃的食物。
大扫除:干干净净过大年
“不论年前的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时间给家里来个大扫除,再用中国结、鲜花装饰一下,干净漂亮地迎接春节。”家住宿州经开区的李文文说。
民谚有云: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宿州城乡,也有大扫除的年俗。据王爱荷介绍,大扫除是迎春节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除旧迎新的心愿。在大扫除的同时,有的家庭还会扔掉一些旧东西,如衣服、鞋子等,再购置一些东西,营造迎新氛围。如今,很多人不再仅仅打扫自家卫生,纷纷走到街头巷尾,为城市的干净整洁贡献力量。
尽管腊月二十四已经“扫尘土”,但在除夕当天,也有扫尘习俗。旧俗中,在过年三天里,家中不再扫地,避免把“财运”扫走。故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将垃圾倒掉,以示辞旧迎新。
贴春联:热热闹闹人欢喜
“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我就早早起床,与祖父一起贴春联。在春联的背面抹一些浆糊后,贴到门上或者卧室墙上。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非常温馨。”市民王磊告诉记者,现在每到过年,自己也会贴春联。遇有书法家为居民写春联,他总会上前请几副回去。
据王爱荷介绍,在宿州民间,贴春联一般是除夕上午的重要活动,也有人会在前一天晚上把春联贴好。旧时市场上没有出售现成春联的,都是自家购买红纸请村邻有文化的人代写。每到年关,便是那些文化人最为风光的时候。他们挥毫泼墨,为前来求联的乡亲书写春联。等待春联“出炉”的人们一边观看墨宝,一边聊些家长里短,现场热闹又喜庆。除春联外,有的人家还会贴窗花。窗花用红纸剪成“鲤鱼跳龙门”“童子献寿”“万象更新”等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红红火火过大年。
吃饺子:团团圆圆幸福长
“对于我们家来说,除夕那天的团圆饭是最重要的。我哥哥在广州,妹妹在山东,每年也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趟,但不管再忙,年三十这天中午或晚上,一家人总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市民王芬说,团圆饭非常丰盛,有鸡鸭鱼肉、果蔬美酒等,重头戏便是老母亲包的饺子。常年在外的子女,就爱它的暖心味道。
王爱荷介绍,从古至今,饺子作为贺岁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关于饺子的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是“医圣”张仲景为济世救人“冬至舍药”而发明。当时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让民众食用,以治冻耳。还有一种,说是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现在,人们在过年时除了在自己家做团圆饭、包饺子外,很多餐饮店也推出各种年夜饭套餐。不管形式如何,人们期盼幸福、乐享团圆的心情是一样的。
此外,除夕守岁、初一拜年等传统习俗,在宿州广为流传。对孩子们来说,最兴奋的便是收到压岁钱的时刻。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换上崭新的衣裳,跟着家长去给亲友拜年。大家聚在一起,尽情享受新年的温馨与欢乐。
文/记者 王云 图/记者 王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