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军休干部吴建德义务为民服务11年

跨越半个世纪的光荣,地毯清洗13825404095都浓缩在沉甸甸的纪念章里。2021年7月1日,吴建德获中共中央首次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天有一双手

记军休干部吴建德义务为民服务11年

作者:徐生

朗诵:浅秋

有一双手时常在大暴雨过后,掀开排水井盖察看汛情;有一双手把曾有故障的各种小家电修好恢复功能,给居民送去欢乐;有一双手经常把老干部家里开裂的红木家具、实木柜门和衣柜修理如新;有一双手时刻为老干部应急处理燃气灶、电视机、手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北京市西城区军休六所退休干部吴建德的一双手。

这是一双坚硬、有力、灵巧的手。退休11年,吴建德把为民服务这件事,当成自己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有困难找老吴”已成为老干部们的一句口头禅。许多老同志亲切称他是“身边的活雷锋”、“天有一双手”。

如今,72岁的老吴已为大院里上百户居民义务服务11年,累计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家具、钟表等1500多件套,登门服务上千次,用自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诠释着一个老党员的初心。

倾注居民,把自家阳台变成服务的修理间

今年三月的一天上午,明媚的阳光透过吴建德家南阳台窗户,光影洒落在他的修理间,维修台上摆着老吴刚修好的一只电饭煲,桌上还有一台只修了一半的收音机。在这里,我们采访了这位朴实厚道的老吴。

吴建德1968年入伍,退休前是解放军报社出版发行技术装备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专业技术五级。调入解放军报之前,他还是原北京军区坦克修理厂厂长,在机械和电器维修这个大行当打磨了20多年,享有“能工巧匠”之美誉。他多次带领官兵完成重大军事行动和演习任务。

在解放军报任职期间,吴建德早期负责过管理和基建,后期参与和组织了解放军报采编网、中国军网的规划建设。那时大家都知道老吴有一双灵巧的手,遇到问题都愿意求他帮忙。当时大院还没有物业公司,吴建德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帮大院住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吴建德的一双手,把单元门前脱落半年的石板,恢复原状(刘新如摄)

2011年1月,吴建德退休后依然本色不改,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他说:“现在我退休了,时间宽裕,可以更好为大家服务。”

这些年来,小家电在北京维修越来越难了,主要是维修店铺少了。可找吴建德修理小家电的,大多是住在院子里的师以上离退休干部。维修的物品包括电风扇、豆浆机、热水壶、加湿器、剃须刀、电动牙刷等。老吴告诉我们:“很多小家电,都是陪着老干部们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对他们来说,这些家电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就是坏了也舍不得扔掉。”

吴建德修理间各种工具和备用材料齐全,免费为战友服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个家庭拥有的小家电数量为9.5个,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和大件家用电器不同,小家电坏了去哪儿修理?也成了人们的忧愁。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为了给老干部排忧解难,吴建德把自己家里的南阳台改造成服务大家的小作坊。一些简单的小家电,老吴就把它带回家来修。因为修理间各种工具、常用耗材比较全,各种规格的螺丝垫片、砂纸、胶布、电线、铁丝、木条样样具备。

提到小家电维修问题,一位老干部给我们大吐苦水:“我家里最多的就是电动剃须刀,一共有3只。除一只可以正常使用外,另两只都坏了。”这些电动剃须刀是这位老干部先后参加几次重要会议给家人买的。“每个都是用了一年多,就开始出现故障。”老干部还说,只有一次剃须刀在保质期内出了故障,跟厂家反应后,厂家很快派人上门服务修好了剃须刀,但对于已经过了保修期的剃须刀,实在是不知道去哪里维修,超市里都是修手机、修手表的柜台,就是找不到维修小家电的地方。就这么留着还有点纪念意义,扔掉又有点浪费。后来听说老吴会修小家电就去找他,没过几天老吴就把它修好了。

还有位老干部有台收录机是他结婚的时候,父母送给他的礼物,有段时间因收录机不出声了,便特意找上门来,让老吴看看能不能修好。“只有全部拆开才能找到问题所在。”老吴说完,便打开了收录机后盖,发现收录机不响是因为里面的皮带松了。由于是台老机器,类似皮带这样的配件并不好找。幸好,老吴之前囤了不少旧零件,其中就有这种收录机专用的皮带。一换上皮带收录机就修好了。老吴说,修这种机器关键是零件很难找到。

这么多年,老吴在自家阳台这个不大的修理间里,倾注居民,常常加班加点,用一双勤劳、智慧的手,义务为大家修理好了几百台小家电、老物件,给许多老干部送去了快乐与温馨。有的老干部跟吴建德开玩笑说,你可以到工商注册,开一个万能"修理铺",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呢。吴建德嘿嘿一笑地说:“我就喜欢鼓捣,图个乐和。”

吴建德修电饭煲。

倾心办班,普及微信技术运用

在2016年退休人员春节团拜会上,有些老同志建议军休六所聘请一位专业微信应用教员,指导大学习,以满足不少老干部对微信应用方面的迫切需求。会后,吴建德同志主动请缨,对所领导说:“教大家微信应用的事我来做,不用外请专业人员,春节过后就可以开始办班。” 当时的郝所长和张辉强书记听了高兴地说:“太好了,正发愁找教员,你有什么要求?需要所里提供什么条件?” 老吴回答:“个人没有任何要求,只需要上课时所里把愿意学习的老干部招呼过来就行了。” 那时微信的普及应用非常快,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了让老同志们学起来更轻松、理解起来简单、直观易懂,老吴倾心编辑制作了一套微信应用各个界面的投影课件。因陋就简,用干休所小会议室的平板电视机代替投影仪。经过十几天的准备,微信应用基础培训小课堂就开讲了。

吴建德主动请缨开办微信训练班。

吴建德为大家拓宽训练内容,进行互助教学。

参加学习的老干们虽然大部分都退休十来年,但渴望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有的还专门买了新的智能手机,大家早早就来到小课堂等候。老吴的教学采取讲课和互动交流方式,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手机对照着课件,边学习边练习,有的还认真做笔记,效果非常好,很快打消了一些畏难情绪,体验到了微信应用给退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微信应用指导讲座,受到了老干部的肯定和一致好评。吴建德还根据老干部们的需求,不断改进课件内容,从刚开始的基础界面操作,不断延伸到如何建群、微信支付转帐、微信安全管理、图片制作、实名制注册等。老吴创办这种微信应用小课堂在军休六所坚持了近两年,先后有70多位老干部参加了学习。后来有些老干部还成了微信应用的高手。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手机各种功能的拓展,老干部们在应用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常遇到的诸如死机卡顿、微信号误删丢失、弹窗广告太多等问题,一些熟悉和不熟悉吴建德的老干部,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帮忙,有的半夜打电话咨询,有的拿着手机直接到家里去找,有的在大院里碰到了就拿出手机来请求帮忙,老吴从来都是不厌其烦、耐心为大家服务解答。大院内有个小花园,人们常常看到有一道亮丽的"精神家园"新文化的风景:就是几个老干部拿着手机围着老吴交谈,大多是在咨询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近几年来,老吴帮助大家处理手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不下千人次。

吴建德经常在大院里为大家解决手机使用遇到的问题。

倾情老干部,提供优质服务

军休六所现在有200多名退休老干部,集中住在大院内的2栋楼内,现大都七八十岁了。军休五所的离退休老干部,也都是从原解放军报社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住一个大院的另4栋楼里。这些老同志都有个共同特点,家里设备出了毛病动手能力差,也不会在网上购买配件,但都仍保持着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好品质,一件家什要用十多年。

吴建德在邻居家狭小空间排查故障。

大院里的街坊邻居都知道吴建德涉足专业技术门类比较宽,不仅有一双会修理的灵巧手,而且还有一副热心肠。所以只要大家遇到家用电器、家具、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难题,物业师傅解决不了的,他们首先想到请老吴帮忙解决。只要一找到他,老吴都会热情相助。

吴建德在老干部家修理书柜。

于是,在街坊邻里间传颂着许多老吴倾情为老干部服务的故事。

故事之一:4把小方凳翻修一新

一个退休老干部的家属找到老吴,说家里有4把餐桌小方凳,是几年前从外地搬家时带到北京的,凳子面和腿都活动了,又舍不得扔掉,能不能帮助修理一下。老吴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便说,可以修理,搬到我家来吧!谁知,凳子搬来一看,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最普通不过的松木做的方凳,每只凳坐上去都摇摇晃晃。老吴笑着说:“放心吧,一定帮你修好。”但脑子里却想着,如果是现在的年轻人,早扔掉了。只有这些过来人都对老物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和记忆。老吴找来一些旧木板,依次将4只凳子全拆了,然后刷胶备楔,重新固定组合,还做了局部打磨补漆,修完坐上去非常稳当,再用几年也没事。当让她来取凳子时,她一看一试,高兴得合不拢嘴,双手抱拳不停地说:“非常感谢你,你还是个木工师傅呢。” 望着对方离去的身影,老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是呀,退休十多年来,老吴为院内住户义务修理老板皮椅、衣柜、高档实木家具、樟木箱子、古色屏风、吊装推拉门等家具有300多件套。他还不断自费添置了一些专用工具,常年自备各种胶和粘合剂,砂纸和耗材,乐于为大家服务。

吴建德为老干部修理家具。

故事之二:巧修一副眼镜腿

军休六所有位退休老干部的夫人,她有一副心爱的墨镜,说是多年前台湾的一个亲戚送给她的,价格昂贵,款式新颖,她特别喜欢。有一天不慎压坏了一条腿,她拿着墨镜在北京跑了几家眼镜店,结果都说修复不了。不久,北京眼镜厂来大院为老干部服务,测光、定制眼镜,她又拿着这副墨镜去询问,看能否帮助修复。眼镜厂师傅拿过眼镜仔细一看,说没有类似配件修不了,建议她去找这个眼镜的生产厂家。那天吴建德也在配镜,他顺手拿过眼镜看了看,是镜腿的根部固定连接金属扣豁了,关键是这支眼镜腿和其它的不一样,不能替代更换,确实不好修理。然后,老吴对她说,我拿回去帮你修修,说完就把眼镜带回了家。回到家里,吴建德拿着那副眼镜损坏处反复看,脑子里终于琢磨出一种修复手段。随后,老吴用手工重新做了一个微型连接件,硬是把那支眼镜腿修好了。当老吴把那副修好的眼镜还给她时,她高兴地说:“太感谢了!你真是个能工巧匠,比那些专业修眼镜的师傅还厉害。”

吴建德为老干部修理家具。

故事之三:智开门锁救儿童

前年的一天中午,老吴正在厨房做饭,突然接到院内老孙打来的电话,说他家小孙子在卫生间里被反锁了,门怎么也打不开,孩子在里面很着急。物业师傅来了也没法开锁,说实在不行只有砸门救人,能不能赶快过来帮一下。吴建德毫不犹豫回答:别急,先别砸门,我马上就到。老吴放下电话,立刻看了一下自家的卫生间门锁结构,就到阳台修理间做了个简易工具,带上几样常用工具,就匆忙赶到了老孙家。一进门,老吴见物业师傅手里举着一把榔头,正准备砸锁破门,便立即制止。老吴隔着门与卫生间里的小孙子进行沟通,并教小孩如何配合开锁,接着用自己刚做的小工具,很快就把门锁打开了。后来,老吴拆下了门锁一看,是锁里面的舌头压簧断了,便指导老孙从网上买了同型号的一把锁。没有破坏卫生间合金门,小孙子也安然无恙,老孙俩口子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言谢不断。

吴建德为老干部修理皮椅。

故事之四:这台电机就不该换

一天上午,吴建德正在家里修理一尊落地大钟。在清洗机心时,院内老黄打来电话,说他家从院外请来了一个清洗油烟机的师傅,油烟机清洗完后,装上电机不转了,师傅又把油烟机拆下来,说电机坏了,要换一台新电机,新电机费用另收,并问换不换,希望老吴到家里看看。

老吴放下手里的活就赶到黄老家,详细问了老黄和那个师傅,在拆洗之前电机是否转动?根据什么说电机坏了?老黄说,没拆洗之前抽风电机是转动的;那个师傅说是凭经验判断是电机坏了。老吴一听就知道那师傅的判断有误,或许是想多挣点钱。"这台电机就不该换"。老吴还说,稍等一下,我回去拿仪器过来测一下。老吴很快带着万能表返了回来,经测试电机是好的,又测了启动电容,发现那个小元件坏了。老吴又折返回家,找了一个备用电容器,换上一试机好了。那个清洗油烟机的师傅说:“真没想到,您还是个修理电器的高手!”

吴建德修复的一尊落地大钟。

故事之五:一条微信感言引发网群点赞“活雷锋”

今年5月25日下午17时,80多岁高龄、拴着拐杖的李庚辰老人,在退休老干部群里发了一条赞扬吴建德的微信。他动情地写道:吴建德老弟真是咱们军休六所的 “活雷锋”!这两天我的电视机收不到电视节目了。我自己反复折腾依然是黑屏。今天上午做核酸检测时碰到吴建德老弟,我素知他是“百事通”,人又热情,就顺便问了一句,表示请教,但并不敢轻易麻烦人家到家里来帮助查找原因。没想到我刚回到家里不久,便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建德老弟主动上门帮我排疑解难了。建德老弟真不愧是技术高手,我折腾两天整不明白的问题,人家三下五除二就彻底解决了。我心里的感谢可想而知。事毕我本想请老吴喝口茶,他却急匆匆地说“老伴做了大手术,站不住,我得赶回去做午饭”!啊呀,叫我怎么说呢?我在想:什么叫“舍己为人”?什么叫“助人为乐”?什么叫“雷锋精神”?吴建德老弟的行动给我们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吴建德老弟,我发自内心向你致谢,向你致敬,向你学习!李老这条微信感言一发,立即在军休六所群里引发了一个点赞小高潮。群主罗小兵率先发文,称赞吴建德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紧接着还有20多名老干部跟贴,赞扬吴建德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好榜样”!“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值得学习”,等等。事后,有人问吴建德为什么那么快就能到李老家里服务?老吴回答:“我心里有本账。” 原来,吴建德的那本账是指为给老干部提供优质服务的部分内容,就是熟记着院内那些年大体弱、行动又不方便,特别需要帮助的老干部家里的情况。近几年,老吴上门服务又多了一个新标准:凡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干部,接到因电视、煤气灶等方面的电话咨询请求,老吴都会很快登门,并帮助检查处理。

吴建德为老干部修理电风扇。

在大院里采访,我们听到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都深深地印刻在老干部们的心里。

倾力解决,十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大雨过后,吴建德巡查排水井,察看汛情。

去年7月12日凌晨,一场暴雨过后,军休六所党委书记张辉强沿着两栋楼的地下车库电缆出口处和通风管道出口处,来回走了几趟,发现地面没有水渍,改造工程经受经住了考验,13年来两处漏水点未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已得到彻底解决。张书记喜不自禁,立即给军休六所老干部微信群里发出了一条“感谢吴建德和施工队师傅们、功莫大焉”的微信。

18、19号楼地下车库漏雨时情景。

采访中我们得知,原来18、19号楼地下车库有180多个车位,车库和两座楼的楼体属同一结构建筑。搞工程维修的同行都知道,治理结构性漏水是一个老大难。特别是那两个并排口经80多公分的通风管道出囗处,年年下雨漏水,小雨小漏,大雨大漏,漏了十几年了,严重影响下面地下车库停车安全。受害最大几家用户都找过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过根治的要求。当时的管理部门曾责成物业公司做过维修处理,仍无济于事。后来他们就在两个并排风管道出囗处下方,搭建了个能遮住4个车位的吊顶棚,好比给排风出囗下面停放的车吊了个大伞,但漏雨的问题还是没有从拫本上解决,下雨时雨水往棚四围外溢,又波及其它停车位,汛期雨水大的时候,那一片车位下边都是水,而且这几年漏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成了困惑住户多年的一块“心病”。

在业委会筹备组工作会议上,所领导要求把地下车库两处漏雨的老大难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拿出一个科学治理方案。

吴建德退休前曾担任过报社基建办公室主任,善于分析研究问题,又旁通土木建筑等多学科专业技术,军休六所党委点将让他牵头负责。面对领导嘱托和邻居们期望,老吴没有推托,一口答应了。但他深知,解决这个拖了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当老吴开始调研通风囗四周建筑结构和地面环境时,有好心人劝他: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很不好治理,别揽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活。老吴听后不为所动,继续他的调查和分析。老吴又找到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的技术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结构情况。

去年初夏的一个傍晚,突然的一场大暴雨,地下车库西头漏雨积水很快淹过了脚脖面。外面大雨停后,途经车库的院内电缆出口处仍“哗哗”往下冒水不止;通风道风管出口处“滴滴答答”漏水响声不断,两处积水在地面车库里汇成一片积水。老吴察看汛情见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物业派人过来紧急排水。老吴还把观察到的汛情,用微信加照片的形式,向负责营房维修的曹助理作了汇报。排水结束时,已是晚上11点钟了。老吴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反复想着漏水时就像花果山上“水帘洞”的情景,看来这个老大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第二天天一亮,吴建德就去车库电缆出口井、通风管道地面风口井处,做了详细观察分析,再加上前段时间所做的资料调研,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在他那双灵性的手下绘制而成。

吃过早饭,吴建德把曹助理约到了漏水现场,俩人边走边聊。老吴详细谈了自己综合治理两处漏雨点的方案。曹助理虽然年轻,但他却是原总政营房维修系统里的尖子人才,所以非常清楚解决这两个老大难问题的难度。听完老吴的方案后,曹助理表示完全赞同,并高兴地说:“看来任何问题到了你这儿就不是问题了。这个电缆沟是整个大院的基础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我马上向领导反映并申请经费。你倾力解决公共设施维护中的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感动。"

接着,在召开的筹备组工作会议上,吴建德把治理两处漏水方案和营房曹助理的意见给相关人员作了汇报,大家听后兴奋地说:太好了!有"娘家人"支持,咱们说干就干,干就要干好。

时间不等人,一支精干的施工小分队组成。吴建德在现场作了详细分工和布置:将电缆沟出口井井口抬高20公分,以防雨水倒灌,井内壁做防水处理。通风道地面出口处是治理的重点,也是治漏的关键。因通风道附近的环境破烂不堪,野树已疯长成碗口粗,树根把原来的防水护坡全部破坏。一到雨季,积水渗漏到通风口立井内,造成地下车库内漏水不断。

吴建德带领施工小分队精心施工、科学治理。

吴建德带领施工小分队精心施工、科学治理。首先砍掉附近的野生树木,挖开立井壁回填土见底,重新做防水处理,然后用三七灰土回填并夯实,重新做防水护坡,新修一条明沟排水,减少积水形成的渗漏。为抢在下一场大雨来临前竣工,他们有时晚上挑灯夜战,每道工序完后,老吴都亲自把关验收,以确保质量。如今一年多过去,治理的地下车库两处的漏雨点,经受了5场大暴雨考验,13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几场大雨过后,工程经受了考验,根治了老大难问题,图为吴建德在查看设施。

军休六所有180多名退休老干部,集中居住在两栋军队经济适用房内,这两栋楼的房屋和附属设施都快20年了,有些已破烂不堪。特别是10个自行车棚遮阳板老化且破损严重,有的车棚受力支柱腐烂悬空,受力横梁已烂如薄纸,外观与军营内住户环境极不协调,冬季刮大风噼里啪啦乱响,存在被大风掀翻压车伤人的危险。

翻建前自行车棚破损时的情景。

这个问题关乎老干部们的切身利益,也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多次,但始终未得到解决。 2020年上半年,在业委会筹备组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把解决两栋楼前10个自行车棚翻新问题,作为业委会筹备组成立后的第一张答卷,并由吴建德组长牵头,具体抓落实。吴建德经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支持,共同制定了维修方案和经费审批程序。老吴先建一个翻新试点棚,他们将拆除的旧棚结构和用材进行逐个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翻建要求,具体到每根立柱用材规格和新建棚的结构尺寸,明确了什么样的旧材可以用,哪些必须报废,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做试点棚时,老吴几乎天天盯在现场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10个破烂的旧自行车棚全部维修翻建如新。许多老干部称赞说:"业委会筹备组又干了一件漂亮的大好亊。"

翻修一新的自行车棚。

当结束采访时,我们问吴建德打算什么时候真正"退休",他爽朗地笑着回答:"只要有人需要我,我的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做下去。虽然都是些小事儿,但能帮助别人,我心里就敞亮。"听着老吴这甘愿奉献的话语,握着他那双叠满老茧的手,我们感慨万端:是啊,践行雷锋精神,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小事并不微不足道,道德往往都隐藏在小事之中。新时代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又将需要多少双这样的手呢?啊!手,天有一双手!

吴建德为老干部免费修理过的部分家具、家电、收音机等物件。

 

作者简介

徐生,湖北黄冈人,职业军人,军旅作家。先任职于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机械师,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后在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军委空军政治部宣传部任干事、科长、处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调入解放军报社,历任编辑、组长、政治工作宣传部副主任、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大校军街,专业技术4级。长期组织和担负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重大政治、军事活动采访任务,组织参加一系列全国和军队重大典型报道。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著有报告文学作品集《高歌在九天》《独腿飞天人》《飞之魂》《生命之光》《雪莲花颂一一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学员戍边纪实》《甘巴拉凯歌一一世界海抜最高人控雷达站》《神仙湾壮歌一一世界海抜最高哨所》《中越边境大扫雷》《松嫩壮歌一一'98东北三江抗洪实录》《惊天动地战汶川》《三军挥师玉树》《中国大阅兵》等多部。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今日铁军还姓“铁”》等作品和专栏被中国新闻年鉴收藏。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授予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朗诵简介

浅秋,乡村小学教师,喜欢朗诵、摄影、旅游。在美美的风景,优美的文字中寻找着生活中的那份美好。

吴建德简介

吴建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1月入伍,1970年5月入党,历任战士、无线电修理技师、连队指导员、营教导员、北京军区坦克修理厂厂长。1992年调到解放军报社,历任管理科科长、出版发行部高级工程师、副主任等职,大校军衔,专业技术5级,2011年1月退休。

2024-11-10 19:47 点击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