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新闻网

听母亲说,居室保洁13825404095我们家第一次搬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乡下搬到煤矿。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刚到矿上工作不久,而我还没出生。当时的“家”是矿区外一座小山腰上的石头房子,叫“自建房”。当时,许多矿工都住在这种“自建房”里。

我对“自建房”有一点记忆,屋子不大,一张床、一台炉灶就占去了房间的三分之一,加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袋子、吃水缸、装衣服的木箱子、两只小板凳和一张小方桌,屋里就没什么剩余空间了。

房子虽然牢固,但冬冷夏热,尤其是冬天,四面透风,冷得像冰窖一样,一入冬,母亲就得跟那些缝隙作斗争。最大的缝隙在门上,我家的门是用几块木板钉成的,门有几条缝隙,雨雪会“不请自来”。母亲会拾来几块废旧的黑胶皮,剪成长条形,钉在木板门上,雨雪便进不来了。墙上的缝隙怎么办呢?母亲从山上挖来黏性大的泥土,和水调匀,糊在石缝间,就不透风了。只是过一阵子泥巴干了又会变成粉末落下来,得重新糊。窗子上的缝隙,母亲也有办法对付,她找来旧纸片、旧报纸,熬一点浆糊把缝隙糊上,果然,风进不来了,只不过我们一整个冬天都不能开窗了。即便如此,母亲还常常夸石头房子非常结实。

上小学时,我家搬进矿上统一盖的筒子楼,屋子有20多平方米,四面墙壁一点缝隙都没有,粉刷得雪白,水泥地面平平整整,玻璃窗崭新明亮,天花板正中间还吊着一盏电灯,一拉灯绳,“啪”的一声,满屋光明,比石头房子宽敞、暖和多了。走廊尽头是公共水房,母亲再也不用每天两趟、风雨无阻地下山提水了。为了庆祝搬进新家,父母特地添了两件新家具——一只五斗柜和一台黑白电视机。搬进新家的第一个春节,我们一家人坐在明亮暖和的房子里,嗑瓜子、剥桔子、看春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上初二那年,矿上分“福利房”,我家从筒子楼搬进了单元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比筒子楼更大、更舒适。当时人们已经有了装修意识,市面上的装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父亲请装修公司把我们的新家装修得温馨漂亮,像明信片上画的一样,母亲则一个劲儿念叨:“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在单元房里家家都装修得漂亮别致、舒服宜居,人人都笑逐颜开。

第四次搬家是我结婚那会儿,我和妻子用积蓄付了首付,又用各自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下市中心新建小区一套116平方米的商品房。房子大了、房间多了,妻子还专门为我布置了一间书房,一整面墙壁做成书架,书架对面放一张布艺沙发,窗前是写字台和皮椅,临窗的铁艺花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绿萝、吊兰、月季和茉莉,这间书房深得我心。

每天晚饭后,我和妻子携手下楼散步,小区假山、池塘、喷泉、小径装点出别致风景。健身广场上大妈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打球、溜冰、做游戏,笑声朗朗、好不热闹。

四次搬家,一次比一次好。都说“家是最小国”,普通老百姓的乔迁,也是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一个幸福缩影。

2024-11-07 20:16 点击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