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尽,始入冬,有关立冬的诗词,愿你眉目舒展,初冬不寒!
人间忽晚,家电清洗13825404095山河已冬。还没好好感受浓秋的韵味,转身就与冬重逢了。目送走枫叶霜红,层林尽染;挥别了色彩斑斓,秋水长天。立冬,宛如一位宁静的使者,悄然降临人间。立冬,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水冰地冻,万物收藏,一岁终而一岁始。立冬,是冬天的序章,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怀揣着希望与勇气,迎接冬天的挑战,在寒冷中绽放生命的光彩。
秋已尽,始入冬,有关立冬的诗词,愿你眉目舒展,初冬不寒!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诗人开篇便展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行吟状态,不畏惧路途遥远,尽情欣赏沿途风景,为整首诗奠定了悠然自得的基调。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描绘了天空与水面清澈相映的景象,同时点明了立冬时节,秋冬之气开始交替。此句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季节转换之际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彩虹在海边渐渐消失,大雁栖息在池塘边的山坳处。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野外的画面,饮虹与宿雁的景象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动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归途中的期待,要趁着月色归去,并且想象着可以在夜晚敲响松门。这里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月色下漫步归家的宁静与惬意。
立冬后作
宋-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开篇以 “啖蔗入佳境” 起兴,将品尝甘蔗的美妙体验与冬季来临后的幽长兴致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甘蔗的甘甜仿佛为冬季带来了一抹别样的滋味,也暗示着诗人在冬日里能够寻得生活中的小确幸。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诗人身处瘴乡之地,却得到了好的话语,而昨夜的飞霜则增添了冬日的清冷之感。这里的 “瘴乡” 或许暗示着环境的艰苦,但 “好语” 又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飞霜的出现,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为诗歌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篱笆下仿佛还留存着重阳节的气息,而新酿的酒中散发着 “小至”(冬至前一日)的香气。此句将重阳与冬至的元素巧妙融合,体现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交替。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西边邻居的芭蕉渐渐成熟,不时呈现出一片黄色。这句描写了邻家芭蕉的成熟景象,为冬日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黄色的芭蕉与冬日的清冷形成对比,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十月朔日作是月十一日立冬 其二
宋-林希逸
身外无馀念,残年守旧书。
窗先寒日补,园趁小春锄。
边耗多疑信,邮传久缺疏。
往来南北客,时得问何如。
“身外无馀念,残年守旧书。” 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人表示自己身外再无其他杂念,在残年里守着旧书度日。这里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境界,旧书成为诗人在时光流转中的精神寄托。
“窗先寒日补,园趁小春锄。” 窗户在寒冷的日子来临前进行修补,园子趁着小阳春时节进行锄地劳作。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活动,寒日补窗体现出对生活的细心照料,而趁小春锄园则展现出对自然节律的顺应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边耗多疑信,邮传久缺疏。” 边疆的消息让人充满疑虑,难以确定真假,邮传也长久地缺乏书信往来。此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局势和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与担忧。边耗的不确定和邮传的缺失,增添了一种不安定的氛围。
“往来南北客,时得问何如。” 往来的南北旅客,不时地询问他们情况如何。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诗人通过与往来旅客的交流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出对世事的关切和对不同生活经历的好奇。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宋-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诗人将胡床移到菊花畦边,亲自携带简陋的饮具,营造出一种随性自在、亲近自然的氛围。菊花盛开的景象与简陋的饮具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描绘了野外的果实颜色鲜艳如丹漆,村中的酒如蜜般甜美又带着些许粗糙。这里通过对野果和村醪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诗人提到自己不懂那些传芳的美食如烹羊脚,破戒吃蟹脐仍感到惭愧。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奢华美食的不追求,又通过 “破戒” 一词增添了几分诙谐和自在。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诗人在微醉之后又驱赶着黄犊出门,因为冬天晴朗的天气正是耕种的好时机。结尾处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使整首诗在自然、质朴的氛围中结束。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开篇描绘出一幅悠然闲适的画面,诗人在立冬之日悠闲地绕着篱笆观赏菊花,菊花有深黄浅紫等各种颜色,自然地生长在花丛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冬日里对菊花的喜爱和欣赏。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这里将菊花的香气与檐卜花相比,说菊花的清香更加持久;又将菊花的韵味与猗兰相比,认为菊花的色彩更加丰富。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了菊花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高雅。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诗人看着菊花,怀疑今日是否是九节(重阳节),喝着酒却没有感觉到晚秋已经过去。此句表达了诗人在立冬观菊时产生的一种时光交错之感,仿佛还沉浸在晚秋的氛围中,而菊花的盛开又让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最后诗人表示,就让白发上插满菊花吧,并且在宴席上尽情欢笑歌唱。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白发苍苍,也能在菊花的陪伴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十月九日菊有华后三日立冬 其二
明-罗洪先
莫道争妍易取嗔,清名亦未与闲身。
汝今犹占三秋日,我已秋光尽让人。
“莫道争妍易取嗔,清名亦未与闲身。” 此句开篇便有一种超脱之感。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认为菊花争奇斗艳就容易惹人厌烦,菊花的清名也并非轻易能与闲适之人联系在一起。这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高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菊花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汝今犹占三秋日,我已秋光尽让人。” 诗人将菊花与自己对比,菊花在此时依然占据着三秋的时光,绽放着美丽,而自己却已经将秋光让给了菊花。这里既表现出菊花在立冬之际的顽强生命力和美丽,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一种淡然的心境。
立冬舟中即事 其一
明-张以宁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
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
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舟行水上的画面,一滩接着一滩,轻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这种动态的场景给人以开阔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旅程充满了起伏和变化。
“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三秋已过,岭外雨水稀少,十月的邕南天气还未寒冷。这里既交代了季节的特点,又展现了地域的气候差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 诗人将目光转向岸边,露水沾湿的芦苇花洁白如白羽,风中的橘子林如同晃动的金丸。这一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展现了立冬时节的宁静与美丽。
“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结尾处,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尽管关山险阻,行路艰难,但诗人心中充满了连夜还乡的梦想,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朝天曲·立冬
明-黄淮
晓风啸空,报道冬初动。
萧萧败叶响寒丛,鸳瓦霜华冻。
兽炭炉围羊羔酒,共醉笙歌锦帐中。
病翁固穷,冷落了梅花梦。
“晓风啸空,报道冬初动。” 开篇以呼啸的晓风拉开立冬的序幕,给人一种清冷之感,仿佛在宣告冬天的来临。
“萧萧败叶响寒丛,鸳瓦霜华冻。” 描绘了败落的树叶在寒风中簌簌作响,鸳鸯瓦上结满了霜花,一片寒冷萧瑟的景象。营造出了立冬时节的清寒与寂静。
“兽炭炉围羊羔酒,共醉笙歌锦帐中。” 画面一转,出现了温暖的场景,兽炭炉旁,人们围坐一起,喝着羊羔酒,在笙歌和锦帐中沉醉。与前两句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富贵人家在冬日里的享乐与安逸。
“病翁固穷,冷落了梅花梦。” 最后以病中的老翁作对比,他生活穷困,在寒冷的冬天里,连梅花梦都被冷落了。凸显出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生的不同境遇。
立冬客馆病坐
清-李英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
病多丝发短,愁怯雪霜欺。
人事频如幻,纵横一似棋。
寒暄何足问,天地总无私。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 诗歌开篇便点明了时间和诗人的处境,立冬时节,诗人羁旅在外,凄冷的风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让读者立刻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无奈。
“病多丝发短,愁怯雪霜欺。” 诗人身患疾病,头发稀疏,忧愁地害怕着雪霜的欺凌。这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困境,身体的病痛和对寒冷季节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加重了凄凉的感觉。
“人事频如幻,纵横一似棋。” 诗人感慨人事变幻无常,就像棋局一样纵横交错。此句将人生的起伏与棋局相比,表现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和无奈。
“寒暄何足问,天地总无私。” 最后,诗人认为寒暄问候不足挂齿,天地总是无私的。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豁达与超脱,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依然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天地的无私。
喜迁莺·立冬
清-尤侗
朝看月令。是律中应钟,神司元冥。
寒日模糊,阴风凛冽,一扫秋光无剩。
谁遣倪迂妙手,写出灰堆冬景。
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相应。
长安多肉阵,凤碳檀炉,低唱羊羔饮。
闭户先生,拥书枯坐,只好敲冰煮茗。
莫怪天公作恶,雅称玉堂官冷。
青镜里,惊漫空霜雪,又添双鬓。
“朝看月令。是律中应钟,神司元冥。” 开篇点明时节,从查看月令入手,指出此时为律中应钟之时,神司元冥主掌。营造出一种对时节变化的关注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
“寒日模糊,阴风凛冽,一扫秋光无剩。” 描绘了立冬时节的寒冷景象,太阳模糊不清,阴风凛冽,将秋天的景色一扫而光。生动地展现出冬季来临的肃杀与清冷。
“谁遣倪迂妙手,写出灰堆冬景。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相应。” 这里想象是倪瓒那样的妙手画家画出了冬季灰堆的景象,茅檐下,铁马(风铃)声声相应,增添了几分寂静与萧索。
“长安多肉阵,凤碳檀炉,低唱羊羔饮。” 转而描写长安的富贵场景,有丰盛的肉宴、凤碳檀炉取暖,低唱着羊羔美酒。与前面的清冷冬景形成鲜明对比。
“闭户先生,拥书枯坐,只好敲冰煮茗。” 接着刻画了一位闭户的先生,拥书枯坐,只能敲冰煮茗。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清冷,与长安的热闹形成反差。
“莫怪天公作恶,雅称玉堂官冷。青镜里,惊漫空霜雪,又添双鬓。” 最后感慨不要怪天公作恶,雅称玉堂的官员也感到寒冷。看着镜子里,惊讶地发现漫空霜雪,又增添了双鬓的白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