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精选12篇)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6例, 其中男89例, 女77例;年龄12~82岁, 平均45岁。其中阑尾手术50例, 肠道手术37例, 甲状腺手术26例, 腹部手术21例, 胃部手术18例, 肿瘤手术14例。被调查对象均意识清楚,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1.2 切口感染原因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 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部分护理人员术中没有立即更换破坏的手套或者未用口罩罩住口鼻等, 没有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或消毒液浓度不准, 导致细菌遗留; (2) 术中没有进行彻底止血, 手术操作粗暴, 切口不整齐, 伤口有血肿和无效腔, 渗液过多, 引流不畅和坏死等因素都可以使切口感染率升高; (3) 患者自身健康条件不佳, 伴有肾炎、肝炎、糖尿病、尿毒症和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 (4) 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够好, 菌落较多, 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1.3 护理干预[3]
1.3.1 严格消毒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杀菌消毒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 这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的成功与否。成立监督管理小组, 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 消毒液浓度是否正常等。定期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 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对手术用器械进行高压灭菌或消毒液浸泡处理, 且手术工具必须用酶制剂进行清洗, 以防手术工具遗留蛋白质, 同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1.3.2 术前护理
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剪指甲勤洗澡, 戴好无菌手套的手不可直接接触未消毒的患者皮肤, 若手套被撕破或刺破, 要立即更换手套进行重新消毒。在进行皮肤切口前, 要将手术野皮肤用无菌聚乙烯薄膜盖好, 并经薄膜切开皮肤以保护切口不被污染。若延长切口或进行缝合, 应该再次用酒精消毒。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清洁, 如对患者进行3h的沐浴, 以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量。若手术部位需要除去毛发, 一定要在术前进行处理, 并做好皮肤清洁, 避免因表皮损伤和刮痕导致伤口感染。
1.3.3 沾染手术的隔离操作
在对患者实施呼吸道、胃肠道和宫颈等沾染手术时, 在切开空腔前要将周围组织用纱垫保护, 及时将外流的内容物吸除, 并用强力碘纱球进行消毒。将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放在污染盘内进行隔离, 并将污染的缝针和针持弃去。在进行完全部沾染步骤后, 手术人员要更换手套以减少细菌污染。
1.3.4 环境管理
若空气质量不好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粒进入到伤口引发感染, 所以要提高空气质量, 做好手术室环境管理。术前1h打开层流手术室的空调, 使之处于微正压状态, 避免尘埃漂浮落入术野;手术期间要保持净化空调系统一直运行, 且每周对该系统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术后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将所有仪表和仪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同时要将手术室内走动人数降到最低, 使手术室内的细菌降到最低。加强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 对违反规则的人员要及时给予纠正和管理。手术进行时要保持肃静, 咳嗽和打喷嚏时一定要将头转离无菌区, 避免飞沫污染, 并在术者额部加一无菌带防止滴汗。
2 结果
16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 显效100例, 有效50例, 无效16例。
3 小结
手术室的管理与切口感染有密切关系, 空气、手术器械、患者自身体质和医护人员操作等都有可能导致伤口发生感染, 所以要加强手术室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降低切口感染率, 这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手术切口的感染会导致切口延期愈合甚至裂开, 影响了患者的后期治疗, 所以必须要做好伤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工作。采取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 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能够很好的康复。由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 所以医护人员要从细节入手, 减少各种可以引起感染的因素, 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节省医疗费用,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通过对166例患者的护理, 使我们体会到积极、充分、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总之, 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可明显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加速疾病的好转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和效果, 降低伤口感染率。方法 根据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 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 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16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 显效100例, 有效50例, 无效16例。结论 手术室切口的感染与手术室环境、消毒和患者体质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 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莉.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 2012, 11 (3) :157.
[2]李映敏.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9) :1135.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2篇摘要: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产后康复13825404095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干预;预防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 率[1]。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造成外科伤口感染病原菌的来源
①患者内生性菌落;②手术环境;③医护人员互窜手术间;④由器械、手术物品植入手术伤口;⑤不规范的操作。
2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干预措施
2.1患者术前准备
2.1.1术前备皮 在手术之前做好备皮工作,若患者自己用剃刀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肤出现细微表皮损伤、疼痛、刮痕[2],进而会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伤口感染。因素,如果患者的毛发不会干扰到术后敷料、负极板、手术薄膜的粘贴及手术切割,最好还是不要去除毛发。
2.1.2术前沐浴 为了降低患者皮肤菌落数量,手术之前1d患者应该洗澡,还可以用消毒剂沐浴。
2.1.3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在手术之前应该慎用广谱抗生素,若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那么可以追加抗生素[3]。
2.2保持手术室干净 ①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30min要用空气净化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持续净化,连台手术时要后做有菌手术,先做无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会受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空气细菌培养工作,手术室都应该常规做1次/月;手术室内的环境要合理布置,要让其易于擦拭、不积尘、表面平整。②要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禁止手术人员互窜手术间,手术操作人员不得在手术过程中接听手机电话、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等[4];③100级手术间--适用于心胀手术、脑外科手术、全身烧伤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感染率大的手术;1000级手术间--适用于眼科、整形外科、骨科、普外科的Ⅰ类手术、肝胆胰外科、非全身烧伤;1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Ⅰ类手术;10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门诊,急诊、感染手术。必要时为了对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进行缓解,可以适当地在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让他们能够配合医护人员[5],顺利进入麻醉阶段。
2.3加强手术中配合 ①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接听电话,或者谈论与手术完全不相关的话题;②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器械出现螺丝缺失或松动,但是没有及时向科室领导或者主刀医生汇报;③年轻护士很难有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④在手术之前不给予患者进行解释和讲解,让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加重;⑤不能在指定容器中排入输液废气,甚至还有可能由于工作不谨慎,在患者脸部位置溅上液体[6]。
2.4规范操作
2.4.1手套 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应该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不使用有粉手套,对于关节手术,应该戴双层无菌手套。
2.4.2手术衣 医护人员应该使用背后遮盖式手术衣,在手术间进行穿手术衣工作,如果发现有血迹渗透或者污染现象,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更换[7]。
2.4.3外科洗手 ①传统的外科刷手方法,易造成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遵从性,影响外科洗手效果。②选择理想的外科洗手液,无水洗手液是一种广谱、快速的皮肤消毒剂,无须刷手,直接擦拭[8]。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活性及大量的护肤成分。③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正确地洗手[9]。
2.4.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①要全面进行消毒,作切口细菌培养监测1次/月,不要有盲区;②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20 cm,消毒顺序从上至下、由内至外、以手术切口为中心;③局部擦拭手术部位皮肤2遍,擦拭药剂为2500~5000 mg/L的消毒液。
参考文献: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3篇【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手术室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2-01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患者切口感染是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手术室原因,是其中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1 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因素
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有无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手术时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过长、接台手术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1.1急诊手术患者的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与急诊手术准备的时间仓促,未能彻底地掌握患者病情与病史,不能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且不能及时干预和纠正手术的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此外,对于急诊患者的全身皮肤清洁以及手术视野皮肤的清洁较常规择期手术患者仓促,也因此造成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增加。
1.2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之一,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可引起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器械的细菌污染,而由此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因此,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机率。层流手术室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明显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这是由于层流过滤法能够持续不断向室内输送洁净空气并不断置换手术室内污染空气,达到净化作用,从而保持手术过程空气质量。此外,手术期间手术室内人员多、流动量大会增加空气中浮游菌数的机会。因此,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理论上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
1.3除了手术环境的空气质量外,手术时间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空气中流动的细菌数量越多,污染的概率越大,手术野长时间暴露及血管受到持久压迫,影响了局部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氧,使患者局部及全身抵抗力明显减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或引起内源性感染。
1.4手术接台间隙物料的撤换、送接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流动时产生的尘粉、纤维、微粒均有可能污染手术室内环境。而接台手术由于强调快而简化,导致部分护士忽视手术室消毒过程或操作步骤。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多。因此,接台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于非接台手术患者。
2 护理对策
2.1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备皮准备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对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做好术前抗菌沐浴、皮肤消毒、毛发的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对病情不允许沐浴和急诊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术前皮肤准备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避免皮肤损伤或者受到污染。
2.2手术室清洁
洁净手术室全方位严格管理是保证空气质量的关键,手术室应按照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维持手术室的清洁、整齐、干净,调整程度适宜的温湿度;合理安排手术类型,100级手术室,安排Ⅰ类手术,1000級手术室,安排Ⅱ类手术,10000级手术室,安排Ⅲ类手术,只有保证了手术室空气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2.3无菌操作
术中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强化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手术全程应贯彻无菌操作的原则。对能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湿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其他物品也尽量采用如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等灭菌方式,务必保证无菌范围内使用的各样器械、敷料等为无菌状态。对手术较复杂,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尽量减少接台次数,接台手术时应做好严格的流程管理,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至少10 min,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4控制手术中人员流动
尽量减少医护人员的出入次数以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对必要的操作动作幅度要小。手术护士必须在手术进行前将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料带入室内,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翻动。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1米的距离。杜绝参观人员在手术室来回走动,绝对不允许参观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非感染手术间。
2.5缩短手术时间
术前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配合,避免术中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要熟练掌握常用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保养,熟知手术步骤,进一步加强医护配合默契及熟练程度,手术过程中无菌台面上的手术器械应分开放置,严格按照无菌术的要求传递器械,提高传递效率,根据主刀医生习惯,护士进行相应配合,避免因物品准备不到位而延长手术时间。定期检测手术器械并登记,预防手术器械障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减少手术组织暴露时间,提高手术切口愈合率。
2.6切口保护、引流管护理
Ⅰ类切口为清洁切口,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小,Ⅱ、Ⅲ类切口较易发生切口感染,其切口感染主要为内源性,多来源于开放的消化道和腹腔内污染的渗液。护理人员应重视术前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对于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抗生素,控制减少肠道内源性致病菌的繁殖,术中应加强对患者切口的保护,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此外应加强对引流患者的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术原则,防止引流管不畅,成为细菌滋生的通道,要保持引流管与切口接触部位的清洁,防止引流管周围感染。另外,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又重新上升,同时伴有切口肿痛,应立即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手术室预防腹部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 第4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病床号码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70例。其中干预组中, 男46例, 女24例, 年龄17~74岁, 平均 (45.5±4.5) 岁;对照组中, 男49例, 女21例, 年龄19~76岁, 平均 (47.5±4.6) 岁。其中开腹手术102例, 腹腔镜手术38例。纳入标准: (1) 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2) 无心血管疾病史者; (3) 无神经系统病史者; (4) 认知能力正常者; (5) 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意者; (2) 合并糖尿病者; (3) 合并肝硬化、心血管、肺部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如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控制手术室菌落数;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的收菌落数等。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预防护理措施如下。
1.2.1 加强空气质量管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护理人员应采用DF-医用型空气消毒机取代传统的消毒液熏蒸法加强对手术室的空气消毒, 而且DF-医用型空气消毒还能起到杀菌、净化、除臭等增氧效果, 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无菌化、空气清新的手术室环境, 以降低术中的切口感染率。
1.2.2 无菌物品的管理
对于手术中要用到的器械、物品必须要严格做好杀菌消毒工作, 以防出现因侵入性诊疗操作造成的切口感染。所有的手术器械都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并加强对一次性物品与无菌物品在使用前的检查, 确保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3]。而无菌物品室中的无菌物品应设置专人定期检查, 以把关好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合格情况。
1.2.3 坚持无菌操作的护理原则
(1) 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操作, 保持无菌台面的干净, 手术切口与无菌台面上的无菌巾应超过4层。同时还要加强对术中切口的保护, 在进行空腔脏器切开前, 必须要先用纱垫做好周围完好组织的保护工作, 在空腔脏器切开时, 应先消毒后操作, 以防出现内容物污染。在浸湿无菌敷料过程中必须要加盖无菌单, 对于手术中怀疑被污染或已被污染的器械必须及时更换[4]。 (2) 在手术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外科手消毒、术中操作、无菌手术衣及无接触戴手套法等方面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严格观察手术区域的消毒情况, 并做好切口的保护工作, 以更好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 从而减少被感染机会。同时还要由内向外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 而对于已被感染的切口应由外向内进行消毒, 应对手术部位的15~20 cm范围内进行消毒。对切口进行覆盖的敷料不得过于厚密, 防止其对汗液蒸发的影响。
1.2.4 手术切口的护理
由于患者的皮下脂肪肥厚, 而脂肪液化容易造成非感染性裂开。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在腹膜缝合之后对对肥胖手术患者采取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切口的冲洗, 以清洗掉死亡的脂肪组织, 在更换干净的敷料之后再进行缝合, 不得留下无效腔, 以免脂肪液化导致切口不愈合或者感染。而在化脓性病灶处理之前, 护理人员必须先用纱布垫做好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措施, 且要在伤口缝合前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清洗, 以减少切口处的细菌数量, 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1.2.5 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在手术前必须要做好物品的充分准备, 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员数量,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的进出。对于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要分开实施, 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手术时必须要做好门户管制, 在接台手术时, 必须要对地面进行湿拖和消毒, 才能将接台手术患者接进手术室。另外, 必须先将污物桶清理干净, 并进行消毒后才能接入下一台手术无菌包[5]。
1.2.6 围术期保温
在手术过程中, 必须要调整好温度, 应结合患者的体温进行温度的调节, 避免出现围术期低体温现象。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6℃以上时, 而室温在22℃~24℃时, 应及时采用电热毯、暖水袋及压力气体对患者的手术床进行加温, 并采用覆盖、穿脚套的措施帮助患者取暖, 以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6]。对于需要输入体内的液体必须加温到37℃后才能输入, 对腹腔的冲洗应采用温度为37℃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以预防患者体内热量的大量流失, 避免患者术中出现体温下降现象。
1.2.7 严格落实检测制度
要加强度手术室物品的抽检, 并加强对手术室环境质量的监测。每天手术结束后, 所用的器械和物品必须归位, 并进行手术室的彻底打扫, 然后采用标准的消毒液对所有手术器械、物品及手术室地面进行消毒。
1.3 切口感染的评定
参考《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7]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进行评定。若切口针孔有分泌物溢出, 并出现红、肿、热等现象或伴有≥38℃的发热, 且分泌物病原学为阳性使即可判定外为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率、手术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
护理措施干预前, 两组患者手术室中的空气菌落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干预组手术室中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cfu/m3
3 讨论
手术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严重, 且机体免疫力比较低下,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腹部手术的切口感染通常都是发生在术后4周内, 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自身因素, 也有医源性因素, 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减少术后的感染。临床研究表明,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与手术室空气、物品的污染、患者自身免疫力、手术时间及围术期的不当处理等因素有关[8]。许庆梅[9]报道通过对该医院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进行分析发现, 实施护理管理后的空气菌落培养数量、护理人员刷手后手菌落数以及手术患者感染例数均明显优于实施护理管理前, 并认为实施护理管理, 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术中感染率。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给予干预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采用无菌技术操作、环境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及围术期保温等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预防腹部手术感染是一项重要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由于引起手术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 因此需要对手术的各个环节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以降低患者手术的切口感染率,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预防腹部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7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术后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腹部手术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能有效减少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 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室,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周秀娟, 高建萍, 赵悦.手术室新型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34 (24) :3832-3833.
[2]胡春燕.手术室预防腹部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 2012, 10 (31) :2951-2952.
[3]叶明媚, 刘付良燕, 王梅清.浅谈手术室预防和控制急性多发伤手术感染的措施[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5) :3050-3051.
[4]吴英娇.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4 (26) :257-258.
[5]张忠义.浅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3 (27) :343-344.
[6]梁丹霞.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1) :299.
[7]洪海珠, 林凤, 陈连娣.探讨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3) :2024-2025.
[8]曾莹, 马晓玲.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1666-1667.
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第5篇人员方面的控制:
(一)非参与手术工作的人员,禁止进入手术室。
(二)凡要参与手术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知识,并要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与手术部有制度、规范。
(三)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戴口罩、换上手术室的专用鞋子,方得进入手术房间。帽子应能完全覆盖住头发,口罩应能完全覆盖口鼻。
(四)实际参与手术者,包括医师、洗手护士,必须遵照外科刷手规范刷手方得上手术台。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并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无论是否为无粉尘手套,均不能忽视其存在的粉尘颗粒,所以戴好手套后应立即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手术时禁止随意走动及尽量避免交谈。
(五)手术衣、口罩、帽子如被血液、体液污染或潮湿时,应立即更换。不要将口罩戴在脖子上,也不要将用过的口罩放在口袋里,处理用过的口罩时应提着口罩系带。
(六)工作人员患有皮肤疹、手部有伤口者,不得参与上台手术。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时,不得进入手术室,必要时带两只口罩进入;患有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
(七)每间手术室参观人数限于3—5人;参观者和实习医生必须远离术者一尺,不得随意靠近;严重感染手术,谢绝参观。
(八)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九)访客、家属及厂商严格控管,禁止进入手术室。
(十)工作人员需要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十一)病人术前一日尽可能沐浴,进手术室时一律贴身穿干净病员服,脱去鞋袜并戴好隔离帽。
二、环境方面的控制:
为防止交互感染,无论是人员或器械都遵循单方向的原则:
清洁区->手术区->污物区。
(一)动线的控制:
病人运送:病人由病房送至手术室时,以转换台将病人由外部手术推床转至内部手术推床至手术室内或者由手术室专用推车至病房接病人到手术室,用适安垫祛除推车轮上的尘埃及部分病菌(一车一用)。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由外走道进入更衣室内,换上手术室的工作衣、工作鞋、戴上口罩、帽子换好工作鞋后方得进入手术室内的清洁走道,再进入手术房间。手术结束,再由外走道送病人到普通病房或加护病房。若送病人至传染科或加护病房,需加套隔离衣、鞋套及口 罩,要再进入手术室,必须重新更换新的口罩、帽子、工作鞋等。
物品运送:手术室与供应室应采用一体化管理,这样有利于净化手术室,减少感染。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各设置一条通道(直通电梯),将手术室与供应室联系在一起。在手术室有限的空间内清洗、消毒、灭菌器械,准备手术敷料包,不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行后,手术用的敷料直接送至中心供应室打包间包装,手术器由污染送往供应室经清洗、包装。采用这种方法既避免了无菌包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也避免了手术室空气的污染。手术室仅留存部分备用无菌包,大部分无菌包存放于供应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病人手术所需的所有器械物品集中置于车上,由供应室经清洁电梯送入手术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内,在由工作人员将其推至手术房间。手术结束后,将污染的器械物品用开刀巾包好,集中放置于平车上,经污物电梯再送至供应室。
手术房间的分配:本院洁净手术室分为百级千级、万级和负压手术室,每一间手术室应有其固定的手术科别,以减少手术间的交互感染。
(二)环境的维护:
1.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一般最常采用的布局为外周回收型、外周供应型、中央供应型等类型。功能分区应当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
2.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3.手术房间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术日晨,用清水擦拭无影灯及手术室地面,3000mg/L碘伏擦拭室内物品,手术室自净30分钟。术后清洁房间,用2000mg/L消毒灵湿式拖地,手术室自净30分钟,遇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按照层流手术室感染、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方法处理。(见附录)每周五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手术室内物品均须用3000g/L碘伏擦拭。辅助房间及走廊,每日用清水拖拭至少4次。
4.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房间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5.手术时尽量选用不脱颗粒的材质,包括手术房间的一切用品。
6.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7.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三)空调的控制:
1.各洁净手术房间,一般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另装置压力控制器,以自动操作,保持手术室一定的压力(正压),洁净区对非洁净区的静压差为10Pa。并设有两段过滤设备,使输入手术室的空气达99.97%的洁净度。
2.洁净手术部每周定期对设备层的新风机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每两周对净化机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记录。
3.消毒气体、麻醉废气的控制排放,应当利用单独系统或与送风系统连锁的装置。
4.对洁净区域内的非阻漏式孔板、格栅、丝网等送风口,应当定期进行清洁。
5.对洁净区域内回风口格栅应当使用竖向栅条,每天擦拭清洁1次,对滤料层应按照附表一的规定更换。
6.负压手术室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负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擦拭,达到自净要求方可进行下一个手术。过滤致病气溶胶的排风过滤器应当每半年更换一次。
7.热交换器应当定期进行高压水冲洗,并使用含消毒剂的水进行喷射消毒。
8.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表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定期清除污垢,并进行清洗、消毒。9.对挡水板应当定期进行清洗。
10.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并进行清洁、消毒。
11..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其他洁净用房应当实行空气洁净系统送、回风的动态控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其他洁净用房可以通过末端为高效或者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并设置工程专职人员负责手术进行中的计算机动态监控;非洁净区可以利用局部净化设备进行循环自净。
12.严禁使用有化学刺激、致癌因素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13.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当保证密闭,不泄露。.14.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性气溶胶的房间应当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15.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密闭装置。
16.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部基础材料存档。
17.洁净手术部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18.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9.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0.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部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21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一次尘埃粒子的监测,监控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并记录。22.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四)全面开展洁净手术部的日常监控:(部分监控方法见附表)1.沉降菌浓度:主要用于监测静态条件下的手术区和周边区的细菌沉降数 ,定点定位检验高效送风口细菌过滤的有效性。具体采用平板暴露法 ,该种方法具有实用、操作简便的特点。2.悬浮菌浓度:主要用于动态监测手术运行状态中的实际细菌浓度 ,检测和预测特殊手术综合因素下的感染危险性。具体使用固体撞击法(离心式采样器),该种方法具有采样量大、采样范围自主性强的特点。
3.含尘浓度:主要用于监测静态洁净度的级别,当沉降菌检测固定出现超标时 ,必须及时用本方法补测 ,进行验证。4.压差:主要用于监控洁净手术部内各区域的正常压差 ,防止发生由于气流走向产生错误 ,而导致手术感染。
5.温度:温度的控制实际上是控制细菌浓度的有效手段。6.相对湿度:与细菌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三、灭菌物品器械的维护:
(一)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环境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湿度控制在35%-60%之内。
(二)每台手术都备有各自的篮车,放置手术所需的器械、包布。
(三)供应室护士对灭菌物品的供应均需注意灭菌包的有效期限、灭菌指示带的颜色变化、包布的完整性等。
(四)依无菌技术原则打开灭菌包,若包内有异物,视为非无菌,应重新更换。若无菌物品一旦落地,与潮湿物品接触,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一律作为污染包处理。
(五)手术中使用之无菌生理盐水及无菌蒸馏水,做为清洗伤口、沾湿纱布使用或手术器械使用,应注意有效日期,且当日手术结束未使用完毕即视为污染,不可再使用。
(六)处理灭菌物品需依下列无菌技术之原则: 1.放置无菌区的物品都必须是无菌的。
2.如果无菌包掉落地上,就不应再打开使用,应视为被污染,需重新灭菌。
3.手术衣的无菌范围由肩膀至腰部。
4.双手切勿交叉放在腋下,必须放在腰部上,肩膀下的位置。5.已被打开之无菌包,边缘部分视为污染部位。6.无菌台仅桌面以上为无菌区。
7.刷手者方能接触无菌面,非刷手者仅能接触非无菌物。8.无菌区附近活动时,注意不可污染无菌区。
9.手术衣及无菌被单等被渗透时,即以被污染视之。10.对无菌之确实性有所怀疑时,即以非无菌物视之。
11.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
12.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13.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1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15.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16.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17.每台手术未用过的器械(未打开之包装)由辅助护士在手术结束时归还至无菌物品存放室。
(七)对于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在进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时 ,应要求有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凭“注册证”办理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及工商行行政管理机构的“卫生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产品包装应有对应的中文标识和注册证号 ,做到三证齐全。严把进货关 ,坚持主渠道进货。
(八)手术室内一次性物品应有专柜放置,标签明确,并按规定排列,定位定量,定期检查清点并记录,防止过期,确保紧急使用。如发现产品不合格或质量有问题,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使用或手术
四、污物之处理 处理污物时均应依照标准防护措施执行之。尤其是在不了解病人的各项化验结果的情况下(如急诊病人,不配合检查的病人等),将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处理污物前后注意手卫生等。
(一)器械:
1.手术中沾有血迹之器械,用湿布擦拭。
2.关腹时应使用专用的关腹包。
3.器械归位置于器械盘内,以湿布覆盖,防止致病原之散播。
4.器械收好后,放于污物电梯之方车上,送至中心供应室集中清洗处理。
5.器械需要手工清洗时,应遵循预冲洗->酶洗(浸泡,刷洗)->冲洗->干燥的步骤。
(二)引流液: 引流液倒入清洗污物槽进入医院下水道内,由专门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吸引瓶由公务员放入专用的吸引瓶清洗机内进行高水平消毒处理。
(三)布类:
1.污染或湿布类以污衣袋装好,由投送口送洗衣房消毒、再清洗。
2.打开未用的包布仍送包布处理区。
(四)杂物:
1.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应弃于黄色硬塑料制成的硬质容器内,最后统一送医院感染中心粉碎后高温处理。2.玻璃安瓿类的易损伤制品应该弃于专用的玻璃类收集容器内。
(五)医疗废物: 1.感染性废物如沾有血迹的纱布、引流管或其它沾有体液的污物均投入标示有“感染性废物”的黄色塑料袋,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严实、紧密。由公务员集中送至垃圾场集中处理。
2.生活垃圾(如办公垃圾)放置在黑色垃圾袋中后集中处理。
3.所有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密闭包装到转运处置都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处理。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三年,以做到追溯有源。
五、已确认传染性疾病患者之隔离措施
(一)术前做好访视宣教的工作,确定传染性疾病患者之手术应安排于当日最后一台,并安排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设有明确指示、隔离标志、隔离衣。限制人员随意进出,谢绝参观。
(二)接送病人的推车使用一次性床单,用后焚毁,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三)用物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四)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五)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六)医务人员在进行感染物品终末处理时应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措施进行。附录: 层流手术室感染手术的处理制度
1. 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如有感染,门口挂“污染手术请勿参观”牌,限制人员走动,选用一次性的敷料、手术衣,准备好术中所需用物,减少进出手术室的次数。门口放置屏风,污物桶套规定颜色的塑胶袋。2. 敷料:在手术结束后→将所有术中使用过的敷料置于规定颜色塑胶袋内→袋口密闭注明感染术后敷料→送焚烧。
3. 器械:
(1)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关节打开→按常规整理在器械盘内→通知中心供应室→在外层包布上罩塑胶袋并用红笔注明“感染器械”→由污物电梯送至供应室→由中心供应室按感染器械程序清洗。
4. 术中未污染物品置于手术室自净2小时。
5. 房间: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自净2小时。6. 自净后处理:
(1)回风口:在手术结束后→用3000mg/L碘伏溶液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再清水擦拭。(2)墙壁台面等物品需用3000mg/L的碘伏溶液擦拭再清水擦拭。
(3)地面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再清水擦拭。(4)手术房间自净30分钟。
7. 处理过程中注意自身防护,处理结束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层流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制度 1.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如有气性坏疽感染、分枝杆菌感染,门口挂“污染手术请勿参 观”牌,严格限制人员走动,选用一次性的敷料、手术衣,准备好术中所需用物,不得随意进出手术室。门口放置屏风,污物桶套规定颜色的塑胶袋。2.敷料:在手术结束后→将所有术中使用过的敷料置于规定颜色塑胶袋内→袋口密闭注 明感染术后敷料→送焚烧。3.器械:手术器械关节打开→用洁定清洗机按照污染器械流程清洗→烘干→按常规整理 至器械托盘内,用一次性包布包好,两层黄色塑料袋套好→打电话通知中心供应室→由污物电梯送至供应室→中心供应室按一般术后器械程序清洗消毒。
4.术中未污染物品置于手术室自净6小时。5.房间: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自净6小时。
6.气性坏疽感染开封后房间做空气培养三次,培养均(-)性启用,再按常规自净后处 理。7.自净后处理:
(1)回风口:在手术结束后→回风口过滤器更换密封取出焚烧处理 →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再清水擦拭。
(2)墙壁台面等物品需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再清水擦拭。(3)地面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再清水擦拭。
(4)手术房间自净30分钟。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6篇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留置导管感染 预防和护理
随着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泛的使用,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既给患者肉体及精神上增加了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此外也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上升,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发现,容易发生感染的导管主要有气管插管、胃管、胸腔引流管以及留置尿管。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术后留置导管所导致感染患者46例,对原因进行分析和记录以及临床验证并切实的进行防护,较大程度上减少各种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术后留置导管所导致感染患者46例,对其进行开胸手术,其中男32名,女14名,年龄25~63岁,平均45岁。
结 果
在住院期间,发生胸引流管管堵塞2例,胸腔脱出1例,胃管堵塞1例,肺部感染1例,皮下感染1例,所以患者在精心护理之后全部康复。
预防和护理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各类侵入式医疗设备的使用,很容易对患者造成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①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各项培训,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此外还需要对环境卫生进行加强监测,每半个月对空气进行1次培养,在操作前和操作后要正确的洗手。②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前,严格按照标准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然后佩戴无菌的橡胶手套,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进行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在拔出气管套管或者在对气囊进行放气之前,一定要确保口腔内以及鼻咽部位的分泌物已经完全被吸干净。吸痰时应遵循由浅到深的原则,严禁一插到底。如果气道的阻力增大且痰液黏稠而不容易被吸出来的时候,可以注入2~4ml的无菌生理盐水之后在进行操作。③保持口腔的清洁:每天使用口泰漱口液对口腔进行清洗3次,保持口腔的清洁,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同步抬高大约30°左右并且保持2个小时以上。④对气管插管加强护理:确定气管插管和门齿之间的距离,然后每天对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等固定物进行更换。
胃管:目前,留置胃管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是一种非常基础常用但也很重要的辅助治疗护理方法。由于操作不当等影响留置胃管因素的存在,会极大的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①胃管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硅胶胃管,其具有众多的优点,如表面非常光滑、管壁柔软、软硬度合适、具有较大的弹性、管道透明、没有异味,而且长度很合适,不良反应也很小。普通的型号11~17号,最常用的是15号。②插管的方法选择:目前有众多的插管方法,如口服石蜡油法插管、口服利多卡因法插管、口服维生素C片法插管、人工道支持胃管法等等,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来使用。③保持胃管的固定和通畅:由于各种原因如患者出汗或者分泌油脂等,使胶布容易被固定,容易脱落,可以在胶带正常固定的基础上,再用绷带对其固定,防止其脱落,此外,使用生理盐水对胃管每天冲洗两次,预防胃管的堵塞。④对胃管进行观察:对胃管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看其是否固定好,是否堵塞,对于引流液的情况也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从而确保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胸腔引流管:对于胸腔引流管,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胸腔引流管堵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3]:①保持引流的通畅:手术后要经常的对引流管进行挤压,防止管腔堵塞,一般情况下需要每隔半小时挤压1次,挤压的地方一般距离插管处13cm左右,如果距离太近,容易使引流管受到牵拉而使患者感到疼痛,而如果太远的话挤压的效果会不理想。②对体位进行引流,防止上行感染:将床头抬高20°左右,从而使胸腔内的积液向下流至膈肌,便于引流,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使水封瓶低于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内严禁有渗血和渗液等滞留,因为其是极易导致细菌的繁殖以及上行传播。③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进行深度呼吸以及有效咳嗽有利于保持气道的通常,促进肺复苏。医护人员应该患者明白深度呼吸以及有效咳嗽的重要作用,并使其掌握此方法,然后讓患者每7分钟左右做1次深度呼吸,每2小时作用做1次叩背排痰,从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④对引流液的情况要密切观察: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引流量<100ml,1天的总引流量不会超过500ml。一开始的时候颜色是血性的,然后慢慢变为淡红色,然后到正常的血清样。对引流液的情况要密切注意,在出现问题时候进行相应的处理。⑤漏气现象:手术结束之后,胸腔内会有一些气体残留,患者在咳嗽或者进行深度呼吸的时候,会有部分气体从引流管逸出,为正常现象。
留置尿管:据报道,ICU患者由于留置尿管而导致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是所有留置导管中最高的,也是最常见的,占医院感染的25.1%~32.2%。由于留置尿管而发生的尿路感染很容易导致持续性尿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革兰菌败血症以及严重肾盂肾炎,这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相应的提高了死亡率。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4]:①导尿操作:导尿时必须做到无菌操作,如果插管的时候,导管末端已经收到污染,那么细菌就会沿着导管的内壁和外壁进入患者的膀胱,从而引起尿路感染。拔出的导管不能再次重复插入,插管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严禁粗暴、强行插管。②尿管的选择以及固定方法:应当尽量选择细小的导尿管,临床上导尿管的选择需要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然后将导尿管以“Ω”形固定于患者大腿的根部,这种方式可以使导尿管一直处于耻骨联合的下面,减少了尿液逆流的机会,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尿菌的发生率。③导尿管以及引流袋的更换时间:最大可能的避免导尿管和尿袋接头的相分离,从而保证系统的密封性,每隔1天更换1次引流袋,超过1周必须更换导尿管。④尿道口护理: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对防止感染的发生也异常重要,可以对尿道口及其近端3~4cm处使用0.4%聚维酮碘进行消毒,2次/日。
总之,将各类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不断的进行完善并且将其有效的进行实施,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类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姚磊.综合ICU气管插管病人并发ICU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防护措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1):132-133.
2 王平,刘立伟,张杰.外科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102-103.
3 唐育才,石临静,李建全,汪秀萍.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75-676.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7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该院住院的手术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骨科手术患者40例、妇科手术患者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研究, 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7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患39例、女患31例;年龄在24~80岁之间, 均值为 (54.9±5.2) 岁;骨科22例、妇科24例、神经外科24例。研究组:男患38例、女患32例;年龄在25~83岁之间, 均值为 (55.2±5.4) 岁;骨科18例、妇科26例、神经外科26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实施细节如下。
1.2.1 强化手术室环境卫生干预
建立感染监控小组, 定期监控手术环境、空气物表的微生物监测;指导督查卫生人员的清扫工作, 清洁工具分区域使用, 加强棉被、体位垫的消毒管理;做好手术室温湿度的控制[3];合理的安排手术, 先行无菌手术, 后做污染手术, 感染手术严格做好隔离措施。进入手术室的任何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进出管理条例, 必须戴好手术室专用帽子、外科口罩, 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洗手衣裤及鞋子才允许进入[4]。手术患者手术前必须沐浴、穿清洁病人服、戴隔离帽, 由交换车接送至手术室, 步行的手术患者须换鞋进入。加强手术室空气的管理, 使手术室的环境保持清洁与洁净的状态,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及加强手术间的门户管理, 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 迅速到指定位置, 尽量避免人员走动和互窜手术间, 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间的门处于常闭状态。
1.2.2 强化手术室物品的干预
保障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器械、敷料、设备及仪器等的无菌与清洁[4]。各类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管理规范, 可以采取高压灭菌处理的器械敷料绝对不允许使用其他方式灭菌, 手术物品的清洁与干燥能有效的减少细菌的繁殖[5];手术过程中需使用的塑料物品或橡胶类物品, 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损毁。严格执行洁污分流原则, 各类无菌包由清洁电梯运送进入手术室, 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应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手术结束后的所有污染物品及手术标本均由手术间通往污物通道的后门送出手术间处理[6]。手术间按专科相对固定, 所用物品定位放置, 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通向外走廊的门, 术中禁止打开。此外, 手术部相关物品进行运用之前, 必须经过相关质检部门进行综合评估, 待合格之后才能运用;每天应采用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对物品进行监控并记录, 察觉问题要及时解决;每月应对非洁净区域及物品等进行净化, 并进行清洁状况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每月要对各个部门手术室清洁情况进行净化效果监测与记录;半年对洁净手术进行尘埃粒子监测, 并对该院高效过滤器应用状况进行记录等。
1.2.3 严格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但必须在术前短期内给药, 使术中和术后4 h抗菌药物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术中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可根据医院内各种手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和可能的致病菌, 并结合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护理人员重视手的卫生, 各手术间均摆放快速手消毒液, 护士在执行各类护理操作后实施快速手消毒, 以防患者不同部位的交叉感染。
1.2.4 加强手术室内部人员的干预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遵守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手术间的人员出入,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 参观者只得参观指定的手术, 不得出入其他手术间。开展特殊手术, 可通过实况转播在学术活动室观看。有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或高度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避免进入手术室。此外, 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感染管理知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与控制感染意识, 以提升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与防范。
1.3 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
该研究评价指标为护理后手术室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具体判断标准参照《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中有关于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评价标准[7], 包括8个部分 (建筑布局、管理制度、现场资料、现场执行情况、环境卫生管理、手术器械、手卫生设施与医学人员手卫生、监测及质量评价) , 总分10分, 得分越低则表示越接近于感染范围, 其中得分低于6分为感染。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 便于回顾性分析, 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70例患者发生感染6例, 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9例, 发生率为27.14%, 两组感染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 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 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临床研究证实预防手术室感染, 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管理, 包括手术室物品、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指及患者的皮肤, 降低感染发生率, 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8]。因此, 这就相应的要求手术室的设计合理, 设备齐全, 护理人员工作要积极, 态度要认真, 反应灵敏与快捷, 工作效率要高, 同时应具备一套完善与合理的手术室规章制度与无菌操作规范。
为了预防与控制手术室感染, 加强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 该院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其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8.57% (6/70) , 对照组则为27.14% (19/70) 。该研究结果与王西玲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他们将接待的10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 将同期接待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时给予优质临床护理, 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 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为11.76% (12/102) , 对照组则为18.37% (18/98)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近30%, 与王西玲等研究的18.37%有一定差距, 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配合上有所欠佳, 也可能是该院常规治疗与护理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等。与王西玲等学者的研究对比还可以看出, 该研究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8.57%, 要比他们的11.76%要好一些, 可见采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 护理干预是一种可以预防与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策略, 值得临床研究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 以便减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的机率。方法 该140例研究对象, 皆为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住院的手术室患者 (包括骨科、妇科、脑外科的患者)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研究, 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70例患者发生感染6例, 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9例, 发生率为27.14%, 两组感染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为了预防手术室感染, 必须积极加强手术过程中空气、环境、人员、物品等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 而护理干预策略的应用, 可以明显减少感染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预防,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 庞永红.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7 (19) :2712-2713.
[2]邱芸红.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2013, 13 (11下旬版) :233-233.
[3]李文蕙.体会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 2013, 9 (29) :281-281.
[4]石世芬.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1) :1716, 封3.
[5]邱光丽.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26 (8下旬刊) :152.
[6]周新.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3 (5下旬刊) :2523-2524.
[7]申燕.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1 (3) :23.
[8]黄艳爱, 吴丽清.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3) :33-34.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8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2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 (每组61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31∶30, 年龄18~75岁, 平均 (51.26±10.25)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9∶32, 年龄18~73岁, 平均 (49.69±8.74) 岁;手术类型:消化道手术58例, 骨科手术42例, 妇科手术22例, 其他4例;两组上述各项基线因素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基础护理、术前充分准备,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关术后护理等。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意识, 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培养树立新的护理观念。 (2) 基础护理:每日采用氯消毒剂将地面与物体表面湿擦, 手术前后需及时对器械进行消毒, 确保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3) 围术期的护理:所有患者需更换洁净的病服, 且医护人员需更换专用服, 于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是否存在并发症等, 充分准备术中需使用的物品, 并予以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摄入足量蛋白质及热量。术中充分应用无菌技术, 医务人员在递送手术工具时动作需轻柔。术后进行空气消毒, 并开窗通风, 将被套、床单等全部更换, 并及时处理术后污物, 定期对患者的切口予以处理。术后按照医嘱予以饮食治疗, 以促进患者免疫力的快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参照本院资深医师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评估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用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 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感染率及并发症:
研究组61例患者中手术室感染0例, 并发症发生3例, 对照组分别为8例、9例, 研究组手术室感染率0.00%, 并发症发生率4.92%, 显著低于对照组13.11%、14.75%,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61例, 满意41例, 较满意16例, 不满意4例, 对照组分别为32例、12例、17例,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3.44% (57/61) 显著高于对照组72.13% (44/61) , P<0.05。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与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地, 护理干预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性与完整性, 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于手术前后如何有效完善消毒制度, 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室感染属临床护理重要目标所在。为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122例手术室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 以期为日后临床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室感染率0.00%及并发症发生率4.92%均比对照组13.11%、14.75%低, 这与尹红梅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 进一步验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3]。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对人员培训的加强, 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 并更新其护理观念。此外在基础护理中, 每日定时对地面与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手术前后确保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手术操作中, 所有患者均更换洁净的病服, 医护人员则更换专用服, 非工作人员与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者不许入内, 充分准备术中需使用的物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摄入足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及热量, 从而增强其免疫力, 有效避免感染。医务人员在递送手术工具时动作轻柔, 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细菌落到切口部位数量, 且术后病室保证开窗通风, 将被套、床单等全部更换, 并及时处理术后污物, 定期对患者的切口予以处理, 从而避免切开感染不断扩大[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3.44%比对照组72.13%高, 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因手术患者于围术期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恐惧及紧张等心理,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 加之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饮食护理, 从而有效促进其免疫力快速恢复[5]。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2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 (每组61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 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室感染率0.00%, 并发症发生率4.92%, 均比对照组13.11%、14.75低, 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3.44%, 比对照组72.13%高 (P<0.05) 。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1]王西玲, 王宇, 殷亚亚, 等.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41.
[2]李冬梅.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感染预防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0) :237-238.
[3]蔡建芬, 李晓丽.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切n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1) :70-73.
[4]尹红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2 (11) :50-51.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9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收治的手术患者37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男179例,女193例,年龄平均为(35.91±9.72)岁;另选取去年同期未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收治的手术患者35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6例,女183例,年龄平均为(36.45±8.63)岁。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
做好对患者的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术前详细告知其如何做好手术准备及注意事项,并实施饮食管理,注意摄取营养均衡,保持热量、体能,调整机体状态;术前3 d每日沐浴1次,沐浴中应用消毒剂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洗,术前备皮尽量使用脱毛霜,减少剃毛器所导致的刮痕与表皮微小损伤。术后加重对于切口感染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切口感染的危害,了解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注意对切口的防护,如在咳嗽时用手对术前进行保护,并加强切口监护。
组织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技能与业务水平,定期强调其无菌理念与操作意识并开展无菌操作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并养成习惯;对手术步骤进行学习,提高对手术流程的掌握及与医师之间的熟练、默契程度,高效的辅助医师快速完成手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对手术室器械、药品详细了解,尽量对所需器械、物品、药物等一次性准备整齐,减少进出手术室次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统计其切口感染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甲级愈合,切口良好愈合,未见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切口有积液、渗出或血肿而愈合欠佳,但未见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出现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或开放,即出现切口感染[2]。
1.4 数据处理:
使用19.0版本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样本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临床外科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且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切口感染例数也逐渐增长,不仅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引起其他较严重的近远期并发症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也延长了术后愈合时间与住院周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导致我院外科医护服务质量的降低,在患者对于医护服务有着更高质量需求的今天常会引起外科医患纠纷[3]。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成为提高外科医护质量的关键。
对手术切口感染产生影响、促进作用的相关因素较多,从病例方面而言,相关报道表明患者的年龄、机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肥胖以及生活行为习惯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4]。而从医护方面而言,也涉及到手术室、病房环境,手术器械、物品,手术室医护人员操作以及病房护理等多个科室的多领域医护工作人员。
增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是一项涉及多个科室共同协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对于手术室护理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该方面现存问题分两方面通过相应护理对策进行解决。对于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术前/术后访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切口感染的相关认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并配合妥善解决;术前饮食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切口感染的可能;同时加强术前对术区皮肤的清洁、消毒及保护可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而对于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及无菌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避免术中感染,提高手术室内无菌环境,加快手术速度,减少患者创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有效预防。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并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收治的手术患者37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去年同期未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收治的手术患者35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并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杜春燕,仝进毅,孙胜男,等.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40-1842.
[2]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等.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21-122.
[3]贾旭芳.手术后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330-1331.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 第10篇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骨科手术有其特殊性,骨科手术的种类很多,但一般是修复手术或者是重建手术,像脊柱的内固定手术、矫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等。这类手术一般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稍不注意患者在术后切口就容易感染,这是医务人员非常担心的。切口一旦感染,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患者截肢。这不但延长了疗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对患者健康的损害程度,甚至导致患者终生残疾。这当然也是患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手术室护理干预不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1]。本研究对200名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资料研究,就是为了掌握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第一手资料,探索进行手术是规范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的200名患者是自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基本资料如下:都是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男1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45.5±5.8)岁;学历,文盲5人,小学25人,中学110人,大专40人,本科以上30人。以上基本资料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比无意义,P>0.05。术后切口未感染者190人,感染者10人。
1.2 方法
分析200例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情况,发现未感染者90%以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手术室干预护理,而切口感染者在手术室干预护理中或多或少在某一环节存在问题。比如,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情况等等。
2 结果
选取的200例骨科患者中,术后切口为感染者190例,感染者10例,感染率为5%。可能和手术室护理干预不当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先下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基本符合文献报道[1]。
通过表1分析,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不到位造成的切口感染9例,手术部位差异造成的感染只有1例,这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是否到位对患者术后切口是否会感染的影响很大。
3 讨论
3.1 造成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①手术部位:手术部位不同也可能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之一,如果是躯干、脸部、头部等部位的骨科手术,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好,在术后切口的愈合速度相对也就较快;但是如果是下肢乃至脚部的手术,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相对比较慢,切口愈合的速度相对就比较慢,这就容易造成切口的感染。另外,手术患者自身的健康条件[2]也是患者切口是否感染的因素之一。②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切口感染的关系密切,本研究中切口没有感染的患者做手术时绝大部分是在利用空气洁净技术,采用空气净化机对空气消毒、过滤等有效手段使空气中细菌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的手术室并且没有人员参观,而10例切口感染的患者有两例是手术室里细菌浓度大造成的。③术前手术室的消毒:在手术前手术室应该彻底消毒,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如果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充分,可能会影响到对手术室消毒的程度,如对于身体抵抗力极低的患者手术室必须彻底消毒,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患者切口的感染。④接台手术:在接台手术的间隙如果消毒布、手术用品以及接送患者时可能造成粉尘、微粒等污染手术室空气,也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⑤手术期间医务人员:手术期间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部位必须彻底消毒,这在手术前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在手术中主刀医师的一粒汗滴,或者助手的某一部位沾染上细菌,接触到患者的创口也可能造成感染。⑥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越长,细菌落入患者创口的概率也就越大,患者受到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另外,手术类型的不同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
3.2 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造成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中,手术室干预护理不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做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的风险性本来就比较大,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依据对造成患者感染的原因的分析,骨科手术室预防性干预护理包括以下措施:对患者做好术前病情评估,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程度的手术室预防性护理;手术前做好充分细致的手术准备工作,预想到可能发生的意外,特别是消毒工作一定要彻底;术前和术中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维护好,医务人员手术动作要轻,杜绝参观和人员进出;术中护士和助手注意力要集中,要做好辅助和服务工作,以免因为疏忽因为医务人员造成了患者的感染;另外,医务人员要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时间越短患者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小。
参考文献
[1]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妇产科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对策 第11篇【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室;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96-02
近几年,随着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公民的医疗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医疗护理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手术室是实施妇产科手术并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之一,妇产科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患者很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的科室,手术室感染的预防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所以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妇产科手术室的感染,保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预防妇产科手术室感染的重要性
在妇产科手术室感染的预防和监控工作中,许多控制措施由护理人员实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2]。妇产科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是预防交叉感染。妇产科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护理知识和掌握良好的技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手术室感染。护理人员频繁地接触患者,如果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淡薄或者操作不正确,就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的工作,可以保障病人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2 妇产科手术室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1环境方面的控制
2.1.1 合理的手术室布局
手术室的布局应该符合功能流程以及洁污分区的要求,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物区和无菌区应该分别设置一条可以直接通向电梯的通道,把手术室和供应室联系在一起。手术室的地面墙边干净、光滑且没有空隙,手术室分别设为无菌手术室、一般手术室和感染手术室。
2.1.2空调的设置
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湿度一般控制在40%~60%,保持手术室洁净区和非洁净区的静压差为10 Pa,定期清理洁净区域内回风口。
2.1.3 空气的净化与消毒
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房间净化30分钟,每周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手术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在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该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不必要的出入。遇到感染手术,按照洁净手术部感染手术术后处理方法处理。
2.2手术人员方面的控制
手术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更换手术室专用手术衣服,戴上专用的帽子、口罩,穿上专用的鞋子,才可以进入手术间。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戴各种首饰,还应该注意指甲的干净度。用专门的洗手液进行洗手消毒。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能随意走动。每个手术室的参观人员应该控制在五人以内,同时应该离手术台30cm以上。有传染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感染的手术不能参观。手术人员应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预防手术过程的感染。
2.3 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过程中用到的所有器械,以及缝针、刀片、手套、布巾等,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物品应该分区存放,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物品和药品应该拆掉外包装存放,進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一些需要外带的医疗器械,应该进行严格检查消毒后可以进入和使用[3]。一次性物品的采购应该注意厂家,由专门的部门进行采购,防止购买到不合格或者不干净的物品,买回来的物品应该放在规定的地方,注意消毒。无菌持物钳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每个手术后进行清洗、干燥和灭菌。手术中的无菌物品如果掉落或者包装松散,应该重新更换新的物品。手术过程中的用的生理盐水以及消毒液应该注意保质期,超过有效期应该及时更换。
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患者二重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常用药的用药知识,熟悉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正确配制,选择合适的溶酶;了解抗菌药物的途径、次数以及药物的半衰期,按照医生的嘱托在规定的时间给药。这样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5 医疗废物的处理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比如注射器、针头、刀片以及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应该放在黄色的盒内;玻璃安瓿类的易损伤制品应该放在专用的玻璃类容易内;感染类废弃物品,应该标示“感染性废物”,然后放在黄的的塑料袋内。办公中的垃圾放在黑色的垃圾袋里面。当装医疗废物的塑料袋超过容量的3/4时候,应该把塑料袋封口,送到垃圾场集中处理 [4]。
3 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的感情魅力之所在,可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且可以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操作中,动作应该轻柔、灵巧、稳妥、有条有理;操作时候按照护理的规章办事,确保操作过程没有错误。同时动作还应该熟练,质量高、效果好。
4 小结
手术室感染不但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健康,也关系到工作人员自身健康,特别是妇产科手术,如果处理的不当,或者消毒做的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严重感染,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只有提高医院对感染工作的重要认识,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才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无菌操作,预防各种感染,同时对可能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另外,也要做好医院各个科室的协调工作[5]。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妇产科手术中,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在整个妇产手术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是保证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妇产科手术的消毒措施以及护理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各种法规及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华红. 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 华夏医学,2014,01:98-100.
[2]付立新.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244.
[3]郑先春. 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56-257.
[4]常颖,王孝欣,屠晓微.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87-288.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第12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患者3610例, 发生手术切口感染94例, 男60例, 女34例;其中, Ⅰ类切口手术12例, Ⅱ类切口手术29例, Ⅲ类切口手术53例;年龄最大84岁, 最小9岁, 平均60.3岁;住院8~252 d, 平均32.7 d。
1.2 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符合手术切口感染的94例病例, 按预先设计的统一表格逐项填写,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诊断、住院天数、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实验室检查等, 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 361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94例, 感染率为2.62%, 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2例, 感染率为0.33%;Ⅱ类切口手术29例, 感染率为0.80%;Ⅲ类切口手术53例, 感染率为1.47%。
3 预防性护理措施
3.1 加强环境管理, 避免交叉感染。骨科病区人员多而杂, 病室空气随时会污染, 如铺床、扫地和人员走动都会引起携带细菌的尘埃飞扬散布于空气中, 再加上患者的飞沫, 在换药时会沉降于伤口引起感染。而骨科术后患者多为强迫体位, 只能卧床, 这些患者换药必须住在病房, 所以加强病房的环境管理和消毒尤为重要。为此, 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分开, 并教育患者不串病房, 不吸烟, 不随地吐痰;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要求家属不许坐病床, 保证每个患者最多只留一人陪床;集中换药时间和医生查房时间, 避免与家属探视时间相重叠, 为创造一个清洁的换药空间奠定良好的基础;每日病室定时通风, 换药前空气用紫外线消毒, 这时用消毒液拖地, 保证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 每次1 h, 并作好记录;专人负责换药室管理, 严格消毒灭菌, 杜绝不合格及过期包, 保证灭菌质量, 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理, 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2 加强院内感染教育, 定期请专业人士讲解内感染知识, 强化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 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尤其重视手术操作前后的洗手。同时加强患者的管理, 做好出院患者的终末消毒及新入院患者的接诊工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自身消毒不严, 医生手术及换药等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及环境消毒不彻底, 流动人员无菌观念差, 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表皮葡萄球菌等机会致病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而医务人员常是微生物的贮源, 可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预防交叉感染。
3.3 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定时督促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理发, 对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 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为患者洗头, 同时做好患者晨、晚间口腔护理。心理护理要贯穿健康治疗的始终, 对于突然骨折或创伤及骨肿瘤的患者, 多处于焦虑、恐惧和悲观状态, 担心疾病预后及治疗护理, 此时, 护士要多安慰患者, 向患者讲明术前和术后病情, 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减少并发症。
3.4 做好术前的术区皮肤护理。术区皮肤的准备和术后切口换药是关键, 骨科手术皮肤条件要求较高 (除了开放性、已污染的伤口和骨髓炎的伤口外) , 做皮肤准备时切忌将正常皮肤刮破。若术区皮肤疑有皮肤病等, 请相关科室先予以处理后再行手术。关节置换术患者, 分别于术前1 d晚和术晨进行术区皮肤清洁消毒 (用3%碘酒消毒并用无菌巾包裹) , 对患者所在病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3.5 做好术后观察和护理。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 骨折端髓腔内出血无法止血, 术后易出现血肿。研究表明20%术后血肿内存在细菌感染[2], 因此, 术后充分引流, 减少血肿是非常必要的, 术后前3 d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对伤口留有负压吸引的患者,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避免造成深部积血, 引起伤口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用消毒的无折纱布垫于伤口下, 伤口有渗血、渗液时, 不待湿透及时更换, 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敷料;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3.6 营养支持 患者的全身状况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手术后患者的全身状况将对手术切口的愈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 特别是年长体弱患者, 常伴有骨质疏松, 应及时并积极加强营养支持, 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如牛奶、鱼类等, 同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及水果等, 既保证营养, 又能预防便秘, 必要时可输血, 输入白蛋白, 甚至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以纠正患者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4 讨论
骨科手术本身的侵略性操作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4]。本次调查显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多为Ⅲ类切口, 59.4%发生在术后5~7 d时间段, 并且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均呈高度密切关系。有文献报道, 腰部以下部位骨折的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于颈肩上肢部骨折的手术[5]。本次调查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75%, 与文献报道相符, 其原因与腰髋部手术切口深, 侵袭性操作多, 手术难度大, 手术持续时间长, 切口长时间暴露且牵拉操作多, 组织损伤重有关, 有70%的手术切口感染其手术时间超过2 h。因此,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应充分重视术前住院时间长, 伴有基础疾病的腰髋部以下部位、Ⅲ类切口的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 制定预防护理措施,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同时, 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对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性护理
参考文献
[1]颜志坚, 杨雪英, 麦伟.182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2) :155-157.
[2]王凯, 刘骏, 车彪, 等.骨科内置物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 18 (4) :386-387.
[3]余钦仙, 黄丽萍, 林碧霞.浅谈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对策.福建医药杂志, 2001, 23 (5) :188-189.
[4]张德立, 陈立福.骨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2) :147-14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相关文章:
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09-14
手术室感染预防及控制04-06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04-06
浅论手术室内感染的预防10-25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04-06
术后感染手术室护理论文04-30
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论文02-20
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09-11
术后感染手术室护理论文提纲09-01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措施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