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蔬果送到家,社区公益显真情,长征居民:“太暖心了!”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产妇护理13825404095年轻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指尖滑动享受送菜上门的服务,无论是沉甸甸的大米还是随手的香葱,都会按时出现在家门口。然而,在这个充满“便捷生活”的城市里,会有一群不会玩手机的老年人被遗忘在了科技的角落。
长征镇梅川一街坊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现居住的居民中近七成都是老年人,独居、双独居老人以及行动不便人群占了相当大比例。虽然小区距离菜场很近,出门右转过个马路就到了,但对老年人来说,买菜还有一定困难。
“菜场是很近,但我走不动。”在小区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张阿姨无奈地说道。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每次去菜场都是一场艰难的挑战。
“我有严重的心脏病,别说让我拎个西瓜,就算是两斤青菜,都会让我喘不过气来。”李大爷苦笑着表示,他和老伴儿都年过八旬,买菜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我们是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小区,部分老年居民真的走不动、拎不动,很多都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 梅一居委会干部小孟说道。此前,梅一居委会也做过许多努力,比如在小区里引进清美超市,以及教授老人们使用美团、叮咚等手机买菜软件,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而后,居委会还尝试过专人帮送服务,但由于多种因素,做不到可持续性,而且帮送范围实在太小,小区里许多达不到标准的老人享受不到这个服务。
就在居委会为此一筹莫展之际,在一次“四百”大走访中,有居民向梅一居民区书记蔡炜提议,“是否可以引入一个第三方,允许其每周定期在小区内设摊卖菜,同时要求其提供送菜上门服务。”蔡炜听后,心中一喜,觉得这确实是个既贴心又实际的解决方案,便立即着手筹备起来。
经多方打听、介绍,居委会找到了上海民伸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关爱老人,温暖社区”为宗旨,迅速响应了居委会的倡议。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策划起了“每周卖菜进小区,蔬果送到家”为老暖心服务。
蔡炜说道,“起初,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这一试,还真试出了居民们满满的幸福感。”
在协商之下,该为老暖心服务采取“2+1”合作模式,即由第三方公司每次安排2个人,一人专职卖菜和收银,一人专职理货和送菜上门,同时居委会配备1位志愿者帮着一起送。
“我们每周三、周日来到小区,现在天热,一般早上5点多就到了。”民伸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经理介绍道,“每次出摊携带约500斤的蔬菜和近百斤的水果,夏天炎热,肉禽类暂时只接受提前预订。我们一般在10点多收摊,未卖完的蔬果就直接送给小区有困难的居民。”
“太贴心了!”居民们对这样的服务非常认可。每次搭摊位的时候,一些来得特别早的居民会帮助工作人员一起搭。一开始,工作人员觉得不好意思,想着给一点帮忙费,结果居民们都坚决不要。“社区一心为我们服务,我们搭把手是应该的。”在暖意融融的氛围中,工作人员微笑地给帮忙的居民们多送两把菜。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居民区和第三方公司签订了蔬果品质保证协议和平价协议,比如若居民到家将西瓜切开后,发现是生的,可凭着手机照片找到摊位全额退款。另外,蔬果的价格也是物美价廉,从田间直供小区,没有中间商,所以价格比市场指导价还低。“我们在宝山罗店有自己的农村合作社,而且在上海多个居民区都有合作,规模上来了,成本自然就降了下去,在确保质量和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有所盈利。”徐经理表示。
谈到这项服务,今年69岁的王阿姨特别高兴,“这些孩子真是好,每次来都笑嘻嘻的,而且碰到小区里确实困难的居民来买菜,都会给菜钱减免。”在闲聊时,工作人员得知王阿姨家缺米了,当即答应可以帮忙到街镇慈善超市买米,并将大米送货上门,凭着小票只收米钱。“虽然摊位不售卖大米,但我们自愿提供大米代买代送免费服务。”
“现在啊,我们小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小区的张阿姨也忍不住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但现在看看,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让我觉得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周卖菜进小区,蔬果送到家”为老暖心服务在梅川一街坊小区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不仅站稳了脚跟,还逐渐成了社区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居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便捷与舒心,而那些曾经因行动不便而困扰的老年居民们,也不再因买菜而困扰。居委会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双方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将这项服务做得更加完善。
梅川一街坊小区的故事,就这样在片区间悄然传开,成为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创新的一个生动案例。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而这份财富,正是由无数个像梅川一街坊这样的社区共同创造和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