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phenamacril)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创制杀菌剂。该化合物属氰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各类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它也是国内极少数创制农药新品种之一。

一、自主创制,结构新颖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CAS登录号:[39491-78-6];化学名称:2-氰基-3-苯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已获多项授权专利:ZL01115593.0、ZL200410065145.6、ZL200410014097.8、ZL200610125921.6。

二、极高选择性,镰刀菌专化性

氰烯菌酯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

表1  氰烯菌酯杀菌谱的毒力测定结果

病原菌

 

测定

方法

 

毒力

回归方程

 

EC50 

(mg/L)

 

EC90 

(mg/L)

 

小麦

赤霉病

 

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

 

Y=2.188x+6.860

 

0.1411

 

0.5436

 

水稻

恶苗病 

 

Y=1.626x+5.550

 

0.4592

 

2.8195

 

西瓜

枯萎病

 

Y=1.299x+4.282

 

3.5649

 

19.918

 

辣椒

炭疽病

 

Y=2.175x+1.847

 

28.161

 

109.367

 

苹果

轮纹病

 

Y=1.865x+2.018

 

39.690

 

193.13

 

油菜

菌核病

 

Y=2.864x-0.321

 

72.066

 

201.91

 

蔬菜

灰霉病

 

Y=2.166x+0.974

 

72.188

 

281.893

 

水稻

稻瘟病

 

Y=2.288x+0.682

 

77.077

 

279.91

 

辣椒

疫霉病

 

Y=2.390x+0.108

 

111.41

 

382.98

 

番茄

早疫病

 

Y=3.107x-1.410

 

133.292

 

354.51

 

水稻

白叶枯病

 

浊度法

 

Y=2.090x+1.633

 

40.78

 

167.31

 

黄瓜

霜霉病

 

叶盘漂浮法

 

Y=2.231x+2.506

 

12.74

 

41.36

 

三、作用方式新颖,无交互抗药性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等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即与噻菌灵、多菌灵、福美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和嘧菌酯等常用杀菌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

四、内吸传导,兼具保护、治疗作用

氰烯菌酯内吸性强,向上传导,对小麦赤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图1  叶片吸收,并向上输导

试验表明:400 µg/mL氰烯菌酯在侵染前3天和后3天内用药效果80%,而多菌灵对抗药性病害无效。

图2  氰烯菌酯和多菌灵预防处理的麦穗

图3  氰烯菌酯和多菌灵治疗处理的麦穗

五、降低赤霉毒素,保证食品安全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能在防病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而多菌灵在防病的同时则刺激小麦穗粒产生超量的赤霉毒素。

表2  不同杀菌剂对麦粒中DON含量和千粒重的影响

处 理

 

剂 量

(g a.i/ha)

 

2006年

 

2007年

 

DON含量

(mg/kg)

 

千粒重

(g)

 

DON含量

(mg/kg)

 

千粒重

(g)

 

对  照

 

 

9.3 a

 

32.5 d

 

7.7 a

 

39.9 d

 

福美双

 

600

 

6.3 b

 

35.5 cd

 

5.2 b

 

43.7 bc

 

多菌灵

 

375

 

9.1 a

 

38.9 bc

 

8.1 a

 

43.5 c

 

戊唑醇

 

125

 

1.3 c

 

44.7 a

 

1.2 c

 

46.3 ab

 

嘧菌酯

 

250

 

9.6 a

 

39.8 b

 

7.8 a

 

44.7 abc

 

氰烯菌酯

 

375

 

1.1 c

 

45.1 a

 

1.0 c

 

47.3 a

 

戊・福

 

405

 

1.5 c

 

44.7 a

 

1.5 c

 

46.9 a

 

六、增强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

氰烯菌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的机制为:① 超氧自由基大幅度减少;② 过氧化产物MDA减少;③ 抗氧化酶活性提高;④ 延缓衰老,叶绿素增加。

表3  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江浦,2008年)

杀菌剂

 

剂量

(g a.i./hm2)

 

病粒率

(%)

 

瘪粒率

(%)

 

每穗粒数

 

千粒重

(g)

 

对照

 

清水

 

1.5 a

 

3.25 a

 

33.0 c

 

46.8 c

 

多菌灵

 

375

 

1.3 b

 

2.03 b

 

34.5 bc

 

47.8 bc

 

戊唑醇

 

125

 

1.1 b

 

1.31 c

 

35.3 ab

 

48.4 b

 

嘧菌酯

 

250

 

1.5 a

 

1.25 cd

 

36.7 a

 

48.7 b

 

氰烯菌酯

 

375

 

1.0 b

 

1.17 d

 

35.4 ab

 

50.1 a

 

七、耐雨水冲刷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研究,扬花期小麦叶片,中部涂抹500 µg/mL药剂,12、24、48 h后清洗用药部位,针刺接种后放于RH 80%~90%、25℃人工气候箱里培养,7 d后所有处理叶片都只有轻微的发病症状,防治效果达到90%左右。说明氰烯菌酯在小麦叶片上能被植物吸收,不被雨水冲洗。

八、低毒、无残留,对环境友好

经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应用毒理研究所和化学工业农药安全评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氰烯菌酯微毒,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经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对蜜蜂、家蚕低毒,为弱生物富集性农药。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氰烯菌酯在小麦上的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25%悬浮剂按推荐剂量3 kg/hm2(有效成分用药为0.75 kg/hm2)和高剂量(推荐量的2倍)使用,间隔期21 d,小麦籽粒残留量为未检出,而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需35~40 d,因此使用氰烯菌酯防治后收获的小麦籽粒无药剂残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

2024-10-15 06:23 点击量:10